- 90.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高二4月份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选题人:郝艳红
相对原子质量:Si-28 S-32 O-16 C-12 N-14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0分,共48分)
1.在多电子原子中,轨道能量是由以下哪些因素决定( )
①能层 ②能级 ③电子云的伸展方向 ④电子自旋状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电子对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 )
①H2O ②NH3 ③F- ④CN- ⑤CO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3.卤素单质从F2到I2在常温常压下的聚集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的原因是( )
A. 原子间的化学键键能逐渐减小 B. 范德华力逐渐增大
C.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 氧化性逐渐减弱
4.在2p能级上最多只能排布6个电子,其依据的规律是( )
A. 能量最低原理 B. 泡利原理
C. 洪特规则 D. 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原理
5.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的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B. 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YO4
C. X的简单离子半径大于Y的简单离子半径
D. Ca2+的半径大于Y的简单离子半径
6.下列有关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电子亚层(能级)是描述电子运动的电子云状态
B. 只有在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及电子的自旋都确定时,电子的运动状态才能确定下来
C. 必须在B项所述四个方面都确定时,才能决定组成每一能层的最多轨道数
D. 电子云伸展方向与能量大小是无关的
7.金属钛对人体的体液无毒且有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下列有关Ti和T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i和Ti的质量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Ti和的质子数相同,互称同位素
C.Ti和Ti的质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Ti和Ti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三周期所含的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B. 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C. 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D. 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9.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K、Na、Li B. Al、Mg、Na
C. N、O、C D. Cl、S、P
10.有关甲醛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C原子采取sp杂化 ②甲醛分子为三角锥型结构
③C原子采取sp2杂化 ④甲醛分子为平面三角形结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
B. Cl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 SF6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D. 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前者为sp3杂化,后者为sp2杂化
12.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
A. 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
B. 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的原子
C.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的原子和价电子排布为4s24p5的原子
D. 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
13.把下列液体分别装在酸式滴定管中,并使其以细流流下,当用带有静电的玻璃棒接近液体细流时,细流可能发生偏移的是( )
A. CCl4 B. C2H5OH C. CS2 D. C6H6
14.下列表示式错误的是( )
A. Na+的轨道表示式: B. Na+的结构示意图:
C. 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 D. Na的外围电子排布式:3s1
15.下列图示中横坐标是表示元素的电负性数值,纵坐标表示同一主族的五种元素的序数的是( )
A. B. C. D.
16.下列关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模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VSEPR模型可用来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B. 分子中价电子对相互排斥决定了分子的空间结构
C. 分子中键角越大,价电子对相互排斥力越小,分子越稳定
D.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不参与互相排斥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52分)
17.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8分)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
A.H2 B.Cl2 C.Br2 D.I2
(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
A.HCl B.HBr C.HI
(3)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_____________。
(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
18.有A、B、C、D、E五种元素,其中A、B、C属于同一周期,A原子最外层p轨道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总数,B元素可分别与A、C、D、E生成RB2型化合物,并知在DB2和EB2中,D与B的质量比为7∶8,E与B的质量比为1∶1。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画出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写出D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_。
(3)写出A元素单质在B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指出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
(5)比较A、B、C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________________(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用元素符号表示)。
(6)比较元素D和E的电负性的相对大小:__________。
19.氯化铬酰(CrO3Cl2)在有机合成中可作氧化剂或氯化剂,能与许多有机物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铬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铬同周期的所有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铬原子相同的元素有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CrO2Cl2常温下为深红色液体,能与CCl4,CS2等互溶,据此可判断CrO2Cl2是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在①苯、②CH3OH、③HCHO、④CS2、⑤CCl4五种有机溶剂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填序号),CS2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填序号)
20.开发新型储氢材料是氢能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8分)
(1)Ti(BH4)3是一种储氢材料,可由TiCl4和LiBH4反应制得.
①基态Ti3+的未成对电子数有 个.
②LiBH4由Li+和BH4﹣构成,BH4﹣呈正四面体构型.LiBH4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有 (填标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金属键 D.配位键
③由BH4﹣结构可知Li,B,H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
(2)金属氢化物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储氢材料.
LiH中,离子半径:Li+ H﹣(填“>”、“=”或“<”).
21.某元素原子序数为35,则(6分)
(1)此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是________,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有________个原子轨道排布了电子。
(3)它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4)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2.计算下列微粒中划“___”原子的孤电子对数。(8分)
(1)H2S________,(2)PCl5_______,(3)BF3___________,(4)NH3__________。
2016级高二分校4月调研考试
化学答案
1.【答案】A
2.【答案】D【解析】配体是含有孤电子对的阴离子或分子,这几种微粒的结构中都含有孤电子对。
3.【答案】B【解析】卤素单质从F2到I2,其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范德华力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聚集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
4.【答案】B【解析】2p能级上有3个能量相等的轨道,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所以最多只能排布6个电子,其依据的规律是泡利原理,B正确。
5.【答案】A【解析】由X是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推断X为氧元素;由X、Y位于同一族可推断Y为硫元素;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的少1,可知Z为磷元素。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可知,r(Z)>r(Y),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可知,r(Y)>r(X),故A正确;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O4,故B错误;r(O2-)r(Ca2+),故D错误。
6.【答案】C【解析】A项,电子亚层(能级)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即电子运动的电子云状态,正确; B项,电子的运动状态由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以及电子的自旋状态决定,所以在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以及电子的自旋状态确定时,电子的运动状态才能确定下来,正确; C项,第一能层只有s能级有1个原子轨道,第二能层有s和p能级共有4个原子轨道,第三能层有s、p和d能级共有9个原子轨道,与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及电子的自旋无关,错误; D项,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其能量越大,则p原子轨道电子的平均能量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加,所以电子云伸展方向与能量大小无关,正确。
7.【答案】B【解析】同位素的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相等。Ti和Ti的质子数均为22,中子数分别为26和28。
8.【答案】A【解析】同周期中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最大,故A正确、C不正确;由于Mg为3s2,而Al为3s23p1,故铝的第一电离能小于Mg的,B不正确;钾比镁更易失电子,钾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镁的,D不正确。
9.【答案】A【解析】利用在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除ⅡA、ⅤA族反常外),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来判断。
10.【答案】C【解析】甲醛分子(CH2O)中的中心C原子采取的是sp2杂化,3个杂化轨道呈平面三角形,2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1个H原子的s轨道形成C—H σ键,另1个sp2杂化轨道与O原子的p轨道形成1个σ键,C原子中未用于杂化的一个p轨道与O原子的p轨道形成1个π键。[]
11.【答案】C【解析】CS2的空间构型与CO2相同,是直线形,A错;ClO3-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所以B也错;SF6分子是正八面体构型,中心原子S原子具有6个sp3杂化轨道,每个杂化轨道容纳2个电子(1对成键电子对),形成6个S—F键,所以SF6分子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C正确;SiF4立体结构为正四面体,SO32-立体结构为三角锥形,二者均为sp3杂化,D错误。
12.【答案】B【解析】A项,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该原子3p能级有2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二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为同一原子,不符合题意;B项,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二者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不表示同一原子,符合题意;C项,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
的原子,若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核外电子总数为5,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1,最外层电子数为3,与假设相矛盾,故舍去;若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核外电子总数为10,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最外层电子数为8,与假设相矛盾,故舍去;若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核外电子总数为15,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3,最外层电子数为5,与假设相矛盾,故舍去;若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核外电子总数为20,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最外层电子数为2,与假设相矛盾,故舍去;若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核外电子总数为25,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最外层电子数为2,与假设相矛盾,故舍去;若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核外电子总数为30,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最外层电子数为2,与假设相矛盾,故舍去;若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核外电子总数为35,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2p5,最外层电子数为7,假设成立,二者为同一原子,不符合题意;D项,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该原子2p能级有1个电子或5个电子,价电子排布为2s22p1或2s22p5的原子,可能为同一原子,不符合题意。
13.【答案】B【解析】只有极性分子才会被静电吸引或排斥偏移,所给选项中A,C,D三种分子均是非极性分子。
14.【答案】A【解析】Na+是钠原子失去了最外层的3s电子,只剩下1s、2s和2p轨道上的电子共10个,但A选项违背了泡利原理。
15.【答案】B【解析】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减小,元素的电负性减弱,即同主族随原子序数的增大,电负性降低,B项正确。
16.【答案】D【解析】A.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模型)可以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B.分子的空间结构与价电子对相互排斥有关,立体构型与价电子对相互排斥有关,且排斥能力大小顺序是:孤电子对间排斥力>孤电子对和成对电子对间的排斥力>成对电子对间的排斥力;
C.键角为某原子,与另两个原子所成共价键间的夹角,分子中键角越大,分子越稳定;
D.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参与互相排斥,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配原子个数,孤电子对个数=(a﹣xb),a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指配原子个数,b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
17.【答案】 (1)A (2)A (3)放热反应 (4)Cl2
【解析】破坏1 mol物质的化学键时所消耗的能量与相同条件下由形成该物质的原子形成1 mol该物质放出的能量相等,放出的能量越多,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低,分子越稳定。
(1)生成1 mol H2时放出的能量最多,为436 kJ;(2)在氢化物中,生成1 mol
HCl时放出的能量最多,生成的H2能量最低;(3)分别计算出三个反应放出的热量依次为:183 kJ、103 kJ和9 kJ。
18.【答案】(1) (2)3s23p2 (3)C+O2CO2
(4)第三周期第ⅥA族 (5)N>O>C (6)S>Si
【解析】A原子最外层p轨道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总数,则A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A为C;A、B、C同周期,且B元素可分别与A、C、D、E生成RB2型化合物,则B为O,C为N;DB2和EB2中,D与B的质量比为7∶8,E与B的质量比为1∶1,则D为Si,E为S。
(2)D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即Si的最外层电子排布。
(3)C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S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
(5)因为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第ⅤA族大于第ⅥA族,故顺序为N>O>C。
(6)同周期元素电负性从左向右逐渐增大。
19.【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54s1 K,Cu
(2)非极性
(3)①③ 直线形
【解析】 (1)铬为24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ⅥB族,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第四周期最外层为1个电子的元素还有K:[Ar]4s1,Cu:[Ar]3d104s1。(2)CCl4,CS2为非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推测CrO2Cl2应是非极性分子。(3)在所给五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sp2、sp3、sp2、sp、sp3,因此采取sp2杂化的有苯和甲醛两种物质。因CS2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因此其分子构型为直线形。
20.【答案】(1)①1;②c;③H>B>Li;
(2)<;
【解析】1)①根据基态Ti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确定其未成对电子数;
②阴阳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存在共价键,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和含有空轨道的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
③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其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21.【答案】(1)35 1 (2) 18
(3)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4)四 ⅦA
【解析】
22.【答案】(1)2 (2)0 (3)0 (4)1
【解析】根据ABm型分子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a-mb)的计算公式:
(1)H2S中的S原子的孤电子对数:(6-2×1)=2;(2)PCl5中的P原子的孤电子对数:(5-5×1)=0;
(3)BF3中的B原子的孤电子对数:(3-3×1)=0;(4)NH3中的N原子的孤电子对数:(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