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1.00 KB
- 2021-06-02 发布
2018-2019学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实验班)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朝排列正确的是
①
竹简 隶书 一牛挽犁 素纱襌衣 水排
②
理学 文人画 《萍洲可谈》 商业街 柳词
③
雕版印刷 《春望》 釉下彩绘 海上丝绸之路 坊市
④
《伐檀》 《小雅》 淬火工艺 青铜鼎 礼崩乐坏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2.下图为先秦某一著名思想家的主张示意图。图示表明该思想家
A.吸收了法家思想 B.开创了儒家学派 C.贯穿了功利精神 D.探索了天人关系
3.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与这一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B.“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C.“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D.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4.《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则故事表明,韩非子主张
A.事异则备变 B.厉行赏罚 C.加强君主集权 D.重农抑商
5.下列关于太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培养国家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B.标志着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C.战国时期齐国的教育中心和学术中心
D.将读书与做官相结合,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
6.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此可见朱熹主张
A.格物致知,勤勉治学 B.本心体悟,修身齐家
C.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D.反省内心,发明本心
7.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C.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王夫之认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上述思想
A.是思想界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反映了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C.体现了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D.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9.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此文最有可能出自
A.《日知录》 B.《天下郡国利病书》 C.《明夷待访录》 D.《船山遗书》
10.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最精彩处”在于
A.认为工商皆本 B.抵判君主专制 C.主张“众治” D.抨击“孤秦”“陋宋”
11.他是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开清代考据学的先河,章炳麟尤其景仰其民族精神而更名“章太炎”以示效法。“他”是
A.王阳明 B.顾炎武 C.王夫之 D.黄宗羲
12.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所有传统哲学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下列各项,属于“他”的思想主张的是
①循天下之公 ②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③天地之化日新 ④天下为主,君为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波兰利格尼兹城,波兰军队见一“怪物”腾空而起,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恶臭难闻,不等看清楚,蒙古铁骑已经冲杀上来。波兰历史学家记载此战时称波军败于“妖术”。此“妖术”
A.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与传播 B.最早记载于《梦溪笔谈》
C. 在唐末宋初的中国已有应用 D.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
14.火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外传之后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而波斯人称它为“中国盐”。下列著作中可与火药直接相关联的是
A.《韩非子》 B.《抱朴子·仙药》 C.《萍洲可谈》 D.《梦溪笔谈》
15.唐朝时期科技文化辉煌灿烂,下列关于唐朝科技文化叙述正确的是
①武器发明家唐福制作出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献给朝廷
②书法家张旭以狂草名世
③诗人王维被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④杜甫的诗作更多表现出凝重与沉郁的风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日益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五经博士;楷书;《神农本草经》
②
架火战车;铜活字;资本主义萌芽
③
《天问》;司南;稷下学宫
④
《玄秘塔碑》;“三吏”、“三别”;《金刚经》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17.王祯在《农书》附撰的文章中介绍道:“用轻木造为大轮……用大木砧凿窍,上作横架, 中贯轮轴,下有钻臼,立转圆盘,以圆竹笆铺之,上置活字版面,各依号数,上下相次铺摆。”该文介绍的是
18.某作品以近百年的战争为题材,“在民间起着历史教科书的作用,甚至起着道德、行为规范的作用,对明清以来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影响至深。”这部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9.白娘子和许宣的故事在唐宋时期就流传开来,但主人翁的身份却在发生变化。唐宋时期的小说和话本中,许宣这个角色或是盐铁使之子,或是统制(将领)之子,而到明代就变为开药铺的了。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B.文学的内容在不断变化
C.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D.社会等级观念不断强化
20.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楚辞的杰出代表。下列选项中与《离骚》文学创作手法(风格)相似的是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1.据史料记载,北宋仁宗曾对一参加科举的学子断言:“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该学子从此自称“奉旨填词”。该学子作词
A.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B.打破诗词界限,使词走向社会
C.成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 D.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基础
22.张芝是东汉著名书法家,其“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下列书法作品与张芝所擅书法字体一致的是
23.后人用“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来形容唐代某一书法作品。该作品最有可能的是
A.王羲之《丧乱帖》 B.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C.张旭《古诗四帖》 D.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24.在中国书法发展史,有书法艺术的三大古风之说:晋韵、唐法、宋意。下列书法作品体现晋韵的是
25.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
A.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 B.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
C.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 D.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
26.唐宋以后的文化中,既有“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又有“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下列作品着重反映市民文化的是
A.《玄秘塔碑》 B.《四书集注》 C.《感天动地窦娥冤》 D.《武经总要》
27.康有为曾对五部重要儒家经典进行注释,这些注解的特点是结合三世进化说和西方的宪政民主来诠释儒家的社会政治思想……他在这些注解中认为儒学非但不与近代宪政民主制度相矛盾,反而可以成为后者的重要思想资源。康有为这一做法意在
A.获得西方支持 B.宣传维新思想 C.弘扬传统文化 D.引进西方文明
28.历史学家章开沅指出:“有些学者把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都列为追求制度变革的层次,这种说法有所依据但也不尽准确。”这种说法“有所依据”是指
A.宣扬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 B.主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D.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9.下列项中对《海国图志》解读错误的是
A.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在《四洲志》基础上撰写而成 D.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30. 19世纪末上海有多达三十份的报纸和杂志;天津刊发了《国闻报》,湖南刊发了《湘报》和《湘学报》等,这些报纸和杂志都为推动改革而鼓呼。下列项中,属于“为推动改革而鼓呼”的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31. “无徵(验证)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一主题思想的出处在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32.梁启超曾说:“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之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之名也,以一姓之朝代而污我国民,不可也;以外人之假定而诬我国民,犹之不可也。于二者倶失之中,万无得己,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虽稍骄泰,然民族之各自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始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其意在
A.宣传维新思想,建立君主立宪 B.以“国名”之说激发民族精神
C.反对用“中国”作为我国之国名 D.说明中国这个国名含有狄夷观念
33.1896年译成的《天演论》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920年孙中山则说,人类之进化原则“则与物种进化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据此可知孙中山
A.主张用革命方式推翻满清政府 B.提倡向西方学习民主共和制
C.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制 D.认识到进化论引入到人类社会的弊端
34.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知识分子提出要根治“无常识之思维”和“无理由之信仰”,激扬理性,破除愚昧和迷信。为此他们提倡
A.科学精神 B.政治民主 C.文学革命 D.文明西化
35.胡适曾俏皮地说道: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 (陈独秀、胡适、蔡元培)而成名的,这“三只兔子”的共同主张是
①对传统封建道德进行批判 ②追求民主政治
③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④支持无产阶级革命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36.陈独秀认为以往历次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由他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其实质是一场关于“人”的运动,即要改变“人”,要换“心”。这说明该运动
A.继承了明末早期启蒙思想 B.忽视了政党斗争的价值
C.聚焦意识形态领域的革新 D.旨在宣传国民革命运动
37.下表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部分代表人物及其贡献(部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
贡献(部分)
陈独秀
创办《新青年》以爱国主义激情,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以顺应历史的发展。
李大钊
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胡适
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两千多年的文言文。
鲁迅
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并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
蔡元培
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钱玄同
大力宣扬文学革命的观点;在当时反封建反孔教的思潮中,处处以“疑古”的批判精神对守旧的势力作出不妥协的攻击。
刘半农
反对文言文 ,提倡白话文。
A.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B.客观认识了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C.确保了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 D.有利于营造爱国进步的社会氛围
38.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作为语言正统地位的确立带来了精神的解放和文化创作的进步。白话新诗、白话小说、白话散文、白话戏剧纷纷在此时应运而生。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白话文最早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
C.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存在片面的否定
D.应运而生的白话小说代表有《西游记》、《红楼梦》
39.《新青年》登载许多文章,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生物起源、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体育等科学知识,开展了对有鬼论的批判,大力破除封建迷信,反对愚昧和盲从。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B.扩大了文学革命的影响
C.推动了自然科学的传播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0.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李大钊的是
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目10分,共2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亡之际,不能不思考亡国亡天下的道理。他提出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在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指南针的发明最不可思议。指南针的指南,是由于磁石的两极N极和S极与地磁场的N极和S极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古代社会,古人发现天然磁石的吸铁性质并不困难,在把玩磁石的过程中发现磁石的两极,亦不困难,但要把磁石的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方向联系起来,则谈何容易!……在此基础上,要让他们发现磁石的指极性,并进而研制出指南针来,似乎是天方夜谭。
—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相当接近民主制度”设计的构想,并简要指出其思想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指南针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影响。(5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宫廷和市井都有讲故事的口头文学活动,说话的人把要说的材料用白话体写下来,叫做“话本”。这种“话本”,后来就发展为长篇的章回小说。还有“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文学,其唱本都是用白话体写下来的。到了元代,以白话的曲子来举行考试,白话文就大大发展起来。当时政府的文告,是用白话写的。
——《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
材料二: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指出:“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不是这三四年来几个人凭空捏造出来的,大家知道白话文学是有历史的,是有很长的光荣历史的,国语文学若没有这一千几百年的历史,若不是历史进化的结果,这几年来的运动决不会有那样的容易,决不能在那么短的时期内变成一种全国的运动,决不能在三五年内引起那么多人的响应与赞助。”在这场白话文运动中,胡适呼之于前,陈独秀喊之于后,且在气度上和思想上,更具煽动性。
——摘编自孙郁《鲁迅与胡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元时期白话文兴盛的原因,并指出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白话章回体小说各一例。(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胡适对白话文运动的认识,结合所学简述胡适和陈独秀对白话文运动所做的贡献;并指出中国近代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的名称(5分)
诸暨中学2018学年高一提前班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A
C
A
B
A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B
C
C
C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B
B
A
C
B
B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D
A
A
C
D
B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0分)
41.(l)
构想: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反君主专制,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废“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任答三点给3分)。
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分)
(2)过程:战国《韩非子》中提到过辨向的“司南”;北宋(《武经总要》》中提到了利用地磁场做的人工磁化方法的指南鱼;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3分)
作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2分)
42.(1)原因:印刷术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者的支持:科举考试促进;话本推动。(任意答出3点得3分);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2分)
(2)认识:白话文运动是中国文化演进的必然产物(是进化的结果、必然趋势)。(2分)
贡献: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分)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1分)
《狂人日记》(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