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6.50 KB
- 2021-06-02 发布
2019年度第一学期承德八中高二年级
10月月考地理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1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1.5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农垦糖业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 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
A. 黑龙江 B. 新疆 C. 山东 D. 广西
2. 该循环经济模式 ( )
A. 不会产生任何废弃物 B. 受市场影响最为显著
C. 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D.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生产
右图为“我国某地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 1985—1995年该地 ( )
A. 环境污染指数持续上升 B. 经济发展指数先降后升
C. 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D.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4. 该地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
A. 1985—1990年 B. 1990—1995年
C. 1995—2000年 D. 2000—2005年
读“某地秸秆利用示意图”,回答5~6题。
5. 秸秆有四种不同的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益紧张。据此回答7~8题。
7. 下列引起我国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原因中,正确的有 ( )
8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②河流径流量小,且水污染严重 ③人口多,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④开发历史悠久,水资源渐趋枯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 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季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
A. 大量开采地下水 B. 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C. 减少农田种植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D. 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读图,回答9~10题。
9. 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
A.清洁生产 B. 生态农业 C. 末端治理 D. 集约经济
10.图中反映出循环经济具有的效益主要有 ( )
①环境效益 ②经济效益 ③生态效益 ④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11~12题。
11.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 )
8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③废弃物综合利用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3. 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①共同性原则 ②持续性原则 ③公平性原则 ④参与性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14~15题。
14.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15.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下图为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化 B.全球变暖 C.人口增加 D.自然灾害
17.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河流含沙量减少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水资源短缺加剧[]
读“某地‘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图”,完成18~19题。
8
18.有关该地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品率高 B.劳动力投入少 C.科技比例大 D.机械化程度高
19.在“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订单农业”抑制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 B.循环经济实现了对环境污染物的零排放
C.精深加工有利于促进当地工业化的发展 D.品牌优质大米主要靠精深加工环节实现
读我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表示的事项依次为( )
A.市场、环境、自然资源、环保体系 B.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
C.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 D.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
21.关于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②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③拥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 ④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性。 ( )
A.相对一致 差异 B.绝对一致 相对一致
C.差异 整体 D.地带 非地带
24.划分区域的意义是 ( )
①更方便了解区域差异、特点 ②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
③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④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人文地理现象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 ( )
A.真实性 B.区域性 C.季节性 D.整体性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特点。据此回答问题。
26.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
8
A.平原广大 B.太阳辐射弱 C.降水少 D.冬季风力强
27.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 ( )
A.气候环境 B.地形条件 C.水文环境 D.土壤特征
28.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甘蔗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29.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
C.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一熟至两熟
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30.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位置的差异 B.海陆位置的差异 C.地势的高低 D.植被条件的差异
31.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
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32.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
33.下列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
A.土地盐碱化 B.大城市郊区的垃圾山 C.土地荒漠化 D.水源枯竭
34.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35.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 )
①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新陈代谢物质和消费活动的产物 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④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6.下列各组选项,三种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 )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透入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面升高
37.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
A.发展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协调问题
38.衡量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基本标志是 ( )
A.植物种类 B.物种数量 C.自然保护区面积 D.动物类型
39.按地理空间划分,环境问题可分为 ( )
A.全球环境问题、局部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 B.城市环境问题、乡村环境问题
C.陆地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海洋环境问题 D.高原环境问题、平原环境问题
40.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早期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制约作用较强
B.农业革命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依附性增强
C.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被动适应自然
D.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始于20世纪80年代
姓名 班级 学号
二、综合题(共50分)
8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6分)
材料一 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对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
环境问题[]
省份
A类
B类
C类
D类
广东
●●●●
●●
●
●●
四川
●●●
●
●
●●●
新疆
●●●●
●●●
●
山西
●
●●
●●●●
●●●●
材料二 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监测的项目主要有:TSP——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质量指标
城市
污染指数
主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等级
太原
130
TSP
Ⅲ1
深圳
132
NOx
Ⅲ1
珠海
58
TSP
Ⅱ
重庆
128
SO2
Ⅲ
(1)材料一中,B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类问题在新疆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类问题在山西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2)材料二中,重庆空气污染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类污染在太原较轻,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
(3)珠海、深圳同属珠江三角洲地区,但珠海空气质量较好,简述其原因。(6分)
8
42. 阅读青海省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
等级比例%
年份
1~3级
4级
5级
6级
总面积(平方千米)
1985
0
9.26
52.13
38.61
11 172
1997
0
0
48.3
51.7
10 793
材料二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
材料三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
(1)说出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8分)
(2)简述建设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
8
(3)结合下图说出青海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并说明其具体表现。(8分)
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承德八中高二年级
10月月考地理答案
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C
D[]
B
A
D
A
D
D
D
B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A
C
B
D
A
A
D
B
D
A
A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C
B
A
A
C
A
B
A
D
二、综合题(50分)
41 (1)土地荒漠化 深居内陆,降水少 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
(2)酸雨 重工业发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北方地区风力大,降水少;地形开阔,利于污染物扩散;沙尘呈碱性,与空气中的酸性气体中和
(3)工业、城市规模相对较小;靠近澳门,以第三产业为主;治理力度大;政府管理力度大。
42 (1)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具体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
(2)接近原料地(矿产资源丰富);接近燃料产地(近水电站);交通便利(位于交通枢纽);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
(3)清洁生产(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深度开发(循环利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
8
相关文档
-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习题:随堂2021-06-02 19:23:216页
- 2020年高中化学 课时跟踪检测(十)反2021-06-02 19:21:465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8 三 经济全球化2021-06-02 19:20:277页
- 国旗下讲话稿之高中国旗下讲话稿:文2021-06-02 19:20:272页
- 河北省定州中学2020学年高中物理 2021-06-02 19:17:324页
- 2009年云南省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2021-06-02 19:16:3213页
-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2021-06-02 19:15:456页
- 2020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2021-06-02 19:14:476页
- 【精品】2020职业高中班主任工作计2021-06-02 19:12:5814页
-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2021-06-02 19:11:3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