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50 KB
- 2021-06-02 发布
《河中石兽》
年级
七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24、《河中石兽》(第二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自译及教师点拨检测来翻译课文第二、第三段。并积累古今异词及虚词“之”的用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及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出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
4.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爱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翻译课文第二、第三段。并积累古今异词及虚词“之”的用法。
2.明确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及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难点
1、虚词“之”的用法。
2、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爱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3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抽查重点词语的读音、重点语句的翻译。)
二、初读课文,准确翻译第三段。
1、同桌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第三段。
2、教师检测:PPT出示重点词语、语段请学生解释、翻译。
3、课堂小结
(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
干、是、物理、阅
(2)解释下列“之”字的用法和意义:
三、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1、熟读课文,概括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2、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3、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
四、课堂小结
这个故事说明了哪些道理?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课堂检测
(详见PPT)
六、作业布置
1、必做:翻译第二、三段至作业本上
2、选做:完成《绩优学案》“阅读一”
抓住关键的句子,理解重点词语。
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明确文章内容
明确主旨,引导联系实际,运用于生活、学习中。
3
巩固训练
3
相关文档
- 数学(心得)之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高2021-06-02 16:48:014页
- 2020初中学生期末评语大全2021-06-02 16:41:343页
- 初中新班主任工作总结_写总结2021-06-02 16:05:533页
- 初中八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2021-06-02 15:58:543页
- 初中数学老师的远程教育学习总结(通2021-06-02 15:58:543页
- 江苏省阜宁2013-2014学年下学期初2021-06-02 15:52:5711页
- 初中8年级英语教案:第11讲 语法复习2021-06-02 15:45:0118页
- 2018年达利教育卓越奖初中学科竞赛2021-06-02 15:43:076页
- 2020年初中生青春励志演讲稿优秀模2021-06-02 15:31:246页
- 2020届初中物理章节复习 第5章 透2021-06-02 15:31:13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