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7.50 KB
- 2021-06-02 发布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P—31 S—32 Cu—64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现象中所发生的现象与电子的跃迁无关的是( )
A. 燃放焰火 B. 霓虹灯广告 C. 燃烧蜡烛 D. 平面镜成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燃放焰火、霓虹灯广告、燃烧蜡烛等均与电子的跃迁有关系,平面镜成像是光线反射的结果,与电子的跃迁无关,答案选D。
考点:考查电子跃迁的应用
2. 4p能级只填充一半电子的原子,其原子序数是( )
A. 15 B. 33 C. 35 D. 5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4p能级只填充一半电子的原子,说明该元素应该是第ⅤA族元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其原子序数是2+8+18+5=33,答案选B。
考点:考查
3. 下列物质的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
A. H2O B. BF3 C. CH4 D. NH3
【答案】B
【解析】在分子中,中心原子上孤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之间的排斥力>成键电子之间的排斥力,则含有孤电子对越多,分子中的键角越小,H2O中O原子含有2个孤电子对,BF3中B原子不含孤电子对,NH3分子中N原子含有1个孤电子对,CH4
分子中C原子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键角最大的是BF3,故选B.
4. 下列分子中含有sp2-sp3σ键的是( )
A. CH3CH3 B. CH2=CH-CH=CH2
C. CH≡C-CH3 D. CH2=CH-CH2-CH3
【答案】D
【解析】单键碳原子采用sp3杂化,双键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叁键碳原子采用sp杂化,所以sp2sp3σ键存在于单键碳原子与双键碳原子之间,故选D。
5. 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分子式的是( )
A. NH4NO3 B. SiO2 C. C6H5NO2 D. Cu
【答案】C
【解析】只有分子晶体的化学式,才能既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所以选项C正确,A是离子晶体,B是原子晶体,D是金属晶体,答案选C。
6.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 BCl3 B. H2O C. SiCl4 D. PCl5
【答案】C
【解析】A、BCl3中B元素化合价为+3,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所以3+3=6,B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Cl元素化合价为-1,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1+7=8,Cl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A错误; B、H2O中O元素化合价为-2,O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2+6=8,O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H元素化合价为+1,H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1+1=2,H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B错误;C、SiCl4中Si元素化合价为+4,S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4+4=8,Si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Cl元素化合价为-1,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1+7=8,Cl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C正确; D、PCl5中P元素化合价为+5,P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所以5+5=10,P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Cl元素化合价为-1,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1+7=8,Cl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理解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7. 下列离子中,外层d轨道达半充满状态的是 ( )
A. Fe3+ B. Cr3+ C. Co3+ D. Cu+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d轨道达半充满状态,A正确;B、Cr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3,d轨道不是半充满状态,B错误;C、Co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
,d轨道不是半充满状态,C错误;D、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d轨道处于全满状态,D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
8.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 35Cl和37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均为
B. HC1O的电子式:
C. CO2的比例模型:
D. HCl的电子式:
【答案】A
【解析】A. 35Cl与37Cl核外电子数均为17,二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同,均为,A正确;B.HClO的电子式为,B错误;C.二氧化碳分子中,C的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所以CO2正确的比例模型为:,C错误;D. HCl的电子式为;,D错误;答案选A.
点睛:HC1O的结构式为H-O-Cl,因此次氯酸正确的电子式为。
9. 下列各组物质的熔点均与所含化学键的键能有关的是( )
A. CaO与CO2 B. NaCl与HCl C. SiC与SiO2 D. Cl2与I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CaO为离子化合物,熔化断裂离子键,而CO2在固体时是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无关,故A错误;B.NaCl为离子化合物,熔化断裂离子键,而HCl在固体时是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无关,故B错误;C.SiC与SiO2都是原子晶体,熔化断裂的是共价键,与化学键有关,故C正确;D.Cl2与I2在固体时是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无关,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物质中的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键的形成及化学键判断的一般规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物质的熔点均与所含化学键的键能有关,则对应的晶体一般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或原子晶体,而分子晶体熔化时只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10. 下列对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硬度:Li>Na>K
B. 熔点:金刚石>晶体硅>金刚砂
C. 电负性:Na<Al<Mg
D. 空间利用率:体心立方堆积<六方堆积<面心立方堆积
【答案】A
【解析】A.碱金属元素中,其硬度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硬度Li>Na>K,故A正确;B.原子晶体中,键长越长其键能越小,则晶体的熔点越低,键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键、C-Si键、Si-Si键,所以熔点高低顺序是:金刚石>金刚砂
>晶体硅,故B错误;C.同一周期,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所以电负性:Na<Mg <Al,故C错误;D. 空间利用率:六方密堆积52%、面心立方堆积74%、体心立方堆积68%,所以空间利用率:面心立方堆积>体心立方堆积>六方密堆积,故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负性、熔点、空间利用率等知识点,把握元素周期律、熔点高低的影响因素、空间利用率大小等为解答的关键。
11. 氨分子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
A. 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B. 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3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C. 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D. 氨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C
【解析】A. NH3中N原子成3个σ键,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采取sp3型杂化,CH4分子中C原子连接4个相同的原子,C-H之间的键角相等,采取sp3型杂化,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相同,A错误;B. NH3中N原子成3个σ键,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B错误;C. NH3中N原子成3个σ键,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采取sp3型杂化杂化,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C正确;D. 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不是因为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甲烷是正四面体形也不是因为甲烷是非极性分子,因果关系不正确,D错误;答案选C。
12. 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理论解释
A
碘单质在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
而H2O是极性分子
B
CO2为直线形分子
CO2分子中C═O是极性键
C
金刚石的熔点低于石墨
金刚石是分子晶体,石墨是原子晶体
D
HF的沸点高于HCl
HF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HCl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碘单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故A正确;B. 理论解释不对,CO2分子是直线型,中心C原子杂化类型为SP杂化,分子构型与键的极性无关,故B错误;C. 金刚石是原子晶体,故C错误;D.理论解释不对,HF分子中间含有氢键,故HF的沸点高于HCl,故D错误。答案选A.
13. 根据下列性质判断所描述的物质可能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A. 熔点1070℃,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 熔点1128℃,沸点4446℃,硬度很大
C. 熔点10.31℃,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D. 熔点97.81℃,质软,导电,密度0.97g/cm3
【答案】C
【解析】A. 熔点1070℃,熔点高,不符合分子晶体的特点,故A错误;B. 熔点1128℃,沸点4446℃,硬度很大,属于离子晶体或原子晶体或金属晶体的特点,分子晶体分子间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熔沸点低,故B错误;C. 熔点10.31℃,熔点低,符合分子晶体的熔点特点,液态不导电,只存在分子,水溶液能导电,溶于水后,分子被水分子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如CH3COOH⇌CH3COO−+OH−,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就能导电,故C正确;D.熔点97.81℃,质软、导电、密度0.97g/cm3,是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属于金属晶体,故D
错误;答案选C.
14. 下列离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的一组是( )
A. NO2-和NH4+ B. H3O+和ClO3- C. NO3-和CO32- D. PO43-和SO42-
【答案】C
【解析】NH4+是正四面体,故A错误;H3O+和ClO3-是三角锥型,故B错误;NO3-和CO32-是平面结构,故C正确;PO43-和SO42-是正四面体,故D错误。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s电子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
B. 6C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违反了洪特规则
C. 电子排布式(21Sc)1s22s22p63s23p63d3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
D. 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泡利原理
【答案】A
【解析】A项,关键在于熟记构造原理,各能级能量的大小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ns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B项,对于6C来说,2p能级有3个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最后2个电子应该以自旋状态相同的方式分布在两个不同的2p轨道上,故2违背了洪特规则;C项,根据能级能量高低顺序可知E(4s)”、“=”或“<”)。
③请写出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单质铜及镍都是由________键形成的晶体;元素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Cu=1 958 kJ·mol-1、INi=1 753 kJ·mol-1,ICu>INi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位化学创始人维尔纳发现,将各为1mol的CoCl3·6NH3(黄色)、CoCl3·5NH3(紫红色)、CoCl3·4NH3(绿色)、CoCl3·4NH3
(紫色)四种配合物溶于水,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沉淀分别为3mol、2mol、1mol、和1mol。已知上述配合物中配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请根据实验事实用配合物的形式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①CoCl3·5NH3________________;②CoCl3·4NH3(紫色)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D (2). Cu(OH)2+4NH3=[Cu(NH3)4]2++2OH-或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3). [Cu(NH3)4]SO4·H2O (4). > (5).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 [Ar]3d104s1 (6). 金属 (7). 铜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镍失去的是4s1电子 (8). [Co(NH3)5Cl]Cl2 (9). [Co(NH3)4Cl2]Cl
【解析】(1)H2O(氧原子提供电子对)和H+(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NH3(氮原子提供电子对)和Ag(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故选BD。答案为:BD
(3)①1molCoCl3·5NH3生成氯化银沉淀2mol,所以外界有2个氯离子,内界有1个氯离子、5个NH3,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o(NH3)5Cl]Cl2;②1molCoCl3·4NH3生成氯化银沉淀1mol,所以外界有1个氯离子,内界有2个氯离子、4个NH3,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o(NH3)4Cl2]Cl。答案为:①[Co(NH3)5Cl]Cl2 ②[Co(NH3)4Cl2]Cl
29. 张亭栋研究小组受民间中医启发,发现As2O3
(俗称砒霜)对白血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氮(N)、磷(P)、砷(As)等都是VA族的元素,该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NH3的沸点比PH3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
(2)Na3AsO4 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包括_______;AsO4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As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则在该化合物中As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
(3)自然固氮现象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N2→NO→NO2→HNO3→NO3-解释了民谚“雷雨发庄稼”的原理。
①NO3-中N原子采取_____杂化方式,其空间构型为________,写出它的一种等电子体的化学式________.
②已知酸性: HNO3>HNO2,下列相关见解合理的是_________.
A.含氧酸中氧原子总数越多,酸性越强
B.同种元素化合价越高,对应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C.HNO3中氮元素的正电性更高,在水溶液中更易电离出H+,酸性强于HNO2
(4)白磷(P4)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其晶胞结构如图(小圆圈表示白磷分子)。己知晶胞的边长为ac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mol-1,则该晶胞中含有的P原子的个数为______,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用含NA、a的式子表示)。
【答案】 (1). 高 (2). NH3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而PH3分子间仅有范德华力 (3). 离子键、共价键 (4). 正四面体 (5). sp3 (6). sp2 (7). 平面三角形 (8). SO3、CO32- (9). BC (10). 16 (11).
【解析】(1)NH3和PH3都属于分子晶体,都存在范德华力,但由于NH3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NH3的沸点比PH3高。答案为:高、NH3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而PH3分子间仅有范德华力
(2)Na3AsO4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酸根离子中含有共价键;AsO43-中As原子孤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数为4+0=4,据此判断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As4O6的分子中As原子形成3个As−O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所以杂化类型为sp3杂化;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正四面体 ,sp3
(3)①硝酸根中N原子价电子层电子为3对,理想模型为平面三角形,没有孤电子对,其杂化方式为sp2杂化;与硝酸根为等电子体的物质为:SO3、CO32-等
②A. 判断含氧酸(含有氧元素的酸)酸性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律是:同种元素化合价越高,含氧酸中氧原子总数越多酸性越强,A中没有指明同一种元素,所以A错误;B. 同种元素化合价越高,含氧酸中氧原子总数越多酸性越强,B正确;C.HNO3中氮元素化合价更高,得到电子能力强,所以相较HNO2酸性更强,C正确。所以选择BC。答案为:①sp2 、平面三角形、 SO3或CO32- ②BC
(4)根据均摊法可知,晶胞中P4分子数目为8×+6× = 4,则晶胞中P原子数目为4×4=16,晶胞质量为16×g,晶胞体积为(acm)3,则晶胞密度为:=== g·cm-3
故答案为: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