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2 MB
- 2021-06-02 发布
突破点四
思想情感的品味
题型一 分析思想情感
【
典题试做
】
【
例
1】
(2015·
北京卷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醉 翁 操
【1】
苏 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2】
。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
【3】
,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4】
。
【
注
】【1】
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
《
醉翁操
》
,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
蒉,草筐。
《
论语
·
宪问
》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
【3】
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
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欧阳修
《
醉翁亭记
》
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
《
醉翁操
》
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6
分
)
【
解题点拨
】
诗歌比较鉴赏,考查手法和情感。答题时,重点要放在对
《
醉翁操
》
的分析上,同时注意要有“对比”。
景
情
上阕
琅然,清圆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知其天
有心也哉此贤
下阕
声和流泉
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
空有朝吟夜怨
此意在人间
答案:
①苏轼的
《
醉翁操
》
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
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
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
慰。②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写琅
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
了一个美好意境。“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
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下阕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③
《
醉翁亭记
》
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
例
2】
(2014·
四川卷
)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
【
注
】
,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
注
】
“
一枝”语出
《
庄子
·
逍遥游
》“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
分
)
【
解题点拨
】
本题考查对诗词感情的鉴赏能力。鉴赏感情,要由表及里,深入到本质。本诗的感情看似旷达,实则别有深意,这一点必须要弄明白。
景
寒山、斜阳、新月、落叶、烟水、孤鸿、霜风、残菊、二更短烛、低横北斗
事
老一枝
人
小阁高栖、闲吟、三升酒
情
不为秋悲
答案:
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
构建模型
】
多维观照,把握诗歌情感
1.
通过分析外围信息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可采用的方法有:观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流派等。
2.
深入挖掘关键信息。
(1)
关键句,如尾句
(
联
)
一般是全诗
(
词
)
思想感情最集中的地方,抓住了尾句
(
联
)
就把握了全诗
(
词
)
。
(2)
关键词,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关键
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
“怨”“愤”“恨”“忧”“凄”“喜”“乐”“思”
“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隐
性关键词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含有表达技巧的
语言
(
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
)
,表情
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都应引起重视。
3.
通过感知诗词中的意象,把握思想感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而意象则是感情化了的景或物,例如,孤雁、寒鸦、冷风、凄雨等,由此可得知,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要表达的主旨,与其在诗中所选取的意象有密切联系,从这儿出发,“顺藤摸瓜”,诗人的思想感情,便可略知一二。
【
答题模板
】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
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
+
通过什么手法
+
描写了什么
+
抒发了什么情感。
题型二 评价观点态度
【
典题试做
】
【
例
3】
(2017·
遵义模拟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
①
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
②
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
③
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④
。
【
注
】
①
玉树:陈后主所制乐曲
《
玉树后庭花
》
。②景阳兵合:隋军攻陷金陵,直逼景阳宫外,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③禾黍:出自诗经,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了
《
黍离
》
一诗。④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观点态度。
(6
分
)
【
解题点拨
】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首诗的首联以
“
玉树
”“
王气
终
”“
戍楼空
”“
禾黍高低
”
追述隋兵灭陈的史实发
端,写南朝最后一个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
《
玉树
后庭花
》
的音曲中覆灭。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
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前两联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折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尾联
“
豪华尽
”“
惟有青山
”
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
一二联:叙事:隋兵灭陈,金陵衰败。三联:概括世事的风云变幻。尾联:表达观点态度。
答案:
①表现了诗人对金陵昔盛今衰、繁华易逝的历史兴亡之感。②诗人借古讽今,陈朝灭亡皆因后主纵情声色,作者借此讽谏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陈朝灭亡的覆辙。
【
例
4】
(2014·
江西卷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
①
(
其二
)
苏 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②
。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
注
】
①
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6
分
)
【
解题点拨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
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
(
海南
)
,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
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
(
海南
)
,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评分标准:人生态度,
2
分;分析,
4
分
)
【
构建模型
】
【
答题步骤
】
【
答题模板
】
(1)
结合相关的诗句或词语具体分析概括诗人的观点态度。
(2)
亮明自己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
同意,理由是
……
;不同意,理由是
……)
(3)
找出关键诗句,分条具体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