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 MB
- 2021-06-02 发布
第二讲 外力作用与地貌
考点导航
思维导图
考点一 外力作用及其典型地貌
考点二 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
堆积地貌
考点一 外力作用及其典型地貌
1.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①
太阳辐射能
。
2.读下图掌握外力地貌
(1)图甲中a表示②
风化作用
、b表示③
搬运作用
、c表示④
堆积作用
。
(2)图乙是⑤
三角洲
,其形成原因是⑥
流水沉积作用
,分布于
⑦
河流入海口
。图丙是⑧
风蚀蘑菇
,其形成原因是⑨
风力侵
蚀作用
,多分布于
干旱地区
。
(3)图乙所示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
东部沿海
地区面积
最大;图丙表示的地貌,以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
西北内陆干旱
地
区较为典型。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
(例:雅丹地貌)和滨海地区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等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
壑、瀑布等)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瑶琳仙境等)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
洼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
基岩海岸地区(例:大连小平岛等)
冰川
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
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
口)、三角洲(河口)、
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
游(例:黄河三角洲、
恒河平原等)
风力
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
丘、移动沙丘)和沙
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例:塔克拉玛干沙
漠、黄土高原)
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规律方法
(1)流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
①地表形态上的差异: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而
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
②堆积物质上的差异: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堆积物质分选性较好,冰
川堆积物质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
(2)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地貌形态判断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指示为流水的搬
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指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
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指示为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
峋沿岸指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等。
②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地貌;湿
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
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沉积作用;等等。
命题视角一 外力作用相互作用形成的地貌
1.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
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亿~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
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8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月考)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2)(2018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月考)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A
B
答案
(1)B (2)A 第(1)题,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流
水侵蚀作用弱,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图中岩石形成的是蜂巢状的
孔洞,有可能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B项正确。第(2)题,图中沉积岩被
花岗岩切断,说明先有沉积岩形成,然后有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花岗岩
是岩浆没有喷出地表形成的,现在花岗岩露出地表,说明岩层形成后有
地壳抬升作用,花岗岩露出地表后被外力侵蚀形成现在千疮百孔的地貌
状况。
命题视角二 喀斯特地貌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和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2016北京西城二模)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
(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
C 本题考查中国地貌。读图可知,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
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C项正确。
C
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演变
考点二 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河谷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
初期(A)
河流侵蚀作用以①
向下
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
面呈②
“V”
型
中期(B)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③
河谷两岸
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④
凹岸
侵蚀、
⑤
凸岸
堆积,河流
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成熟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⑥
“U”
型
2.河流堆积地貌
堆积
地貌
a出山口处
泥沙
堆积
⑦
冲积扇
(洪积—冲积平原)
b河流中下游
⑧
河漫滩
平原
c入海口(河口)
⑨
三角洲
、冲积岛
1.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
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
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
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如下图:
方法技巧 (1)河道侧蚀的分析
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解释。
②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2)利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
组成及分布
形成机制及图示
洪积—冲积
平原(山前)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
2.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有三种类型:
三角洲平原
(河口地区)
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三角洲,若干个河口三角洲连成三角
洲平原。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
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点拨
(1)河流凸岸处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
地和聚落点;凹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
(2)除冲积平原外,河流堆积地貌还有很多,如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的
“地上河”等。(长江上游陡坡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在荆江段九曲十八
弯,容易导致河水流出原有河道,水流缓慢、排水不畅、泥沙淤积。而
黄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时,河水含沙量剧增,到下游地势平
坦,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断河流流向
方法技巧
河流流向的六种判断方法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
(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河流流向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
(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断河流流向
(6)
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
,
判断河流流向
若要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断河流流向
,
则这条河一定是著名的或有
特色的河流。
命题视角一 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袭夺是河流水系演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袭夺前
袭夺后
(1)(2016北京丰台一模)河流袭夺过程
( )
①袭夺河向下和向源头侵蚀分水岭
②伴随着峡谷地貌的形成
③袭夺河最终归属于其他水系
④袭夺河的流域面积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2)(2016北京丰台一模)结合下图,若长江在历史时期发生过河流袭夺现
象,最有可能发生在干流的
( )
A.重庆至宜昌段 B.宜昌至武汉段 C.武汉至湖口段 D.湖口以下河段
A
答案
(1)A (2)A (1)本题考查外力作用、河流水系等。读图可知,河
流袭夺过程,袭夺河向下和向源头侵蚀分水岭,①正确;袭夺河切割分水
岭,会出现峡谷地貌,②正确;袭夺河仍归属于原来水系,③错误;袭夺河
的流域面积增大,④错误。(2)本题考查中国地形、河流水系。读图可
知,长江干流重庆至宜昌段有长江三峡,最有可能是在河流切割分水岭
进行袭夺过程中出现,故A项正确。
命题视角二 河流沉积地貌与凹凸岸
2.(2016北京自主招生模拟)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建港,请问是选A处好还是选B处好?
,理由是
。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黏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
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
,其理由是
。
(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4)河流的下游常常形成什么堆积地形?其成因和特征如何?
答案
(1)A A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水深
(2)黏土、粉砂、砂、砾石 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
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
(3)与北岸(即左岸)相连。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受流水侵蚀,北岸则为泥沙堆积。
(4)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沙堤等。它们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河水流
速减缓的情况下以及海潮的顶托下沉积形成的,其地形特征是地势低
平、河汊纵横交错。
解析
流水、风力的沉积作用都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是颗粒大、比重大
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
命题视角三 综合考查河流地貌
3.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4北京文综,6,4分)该河谷
(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A
(2)(2014北京文综,7,4分)本次洪水
(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
(1)A (2)D (1)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地质构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读图可知,岩层①位于岩层②的下面,形成年代较早,A项正确;①岩层有明显的受侵蚀痕迹,而②岩层较完整,故①岩层比②岩层易受侵蚀,B项错误;岩层没有弯曲变形,C项错误;断层处不适宜修建水库,D项错误。(2)本题考查外力作用。读图可知,水位上升时,河流径流量增大,流速快,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增强,堆积作用减弱,A、C项错误;水位下降时,流速减慢,河流沉积作用增强,含沙量减少,B项错误;比较初期、中期、后期三幅图,此次洪水过程中,因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加深,D项正确。
D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28 22:01:1036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8 19:46:5445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8 19:38:1245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8 19:30:4646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8 11:04:293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7 18:10:475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22021-05-27 15:18:5758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五2021-05-27 02:34:2119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7 02:21:054页
- 2019届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地理:选修2021-05-27 01:00:15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