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 MB
- 2021-06-02 发布
通史串讲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大题增分
素养提升
高考解读
03
02
高考
“
两大视角
”
解读
考什么
·
怎么考
——
析得清清楚楚
01
素养
“
通史融会
”
提升
是什么
·
为什么
——
学得明明白白
大题
“
针对题型
”
增分
差什么
·
补什么
——
练得扎扎实实
通史综合检测
04
01
考什么
·
怎么考
——
析得清清楚楚
高考
“
两大视角
”
解读
解析
返回
土地规模
(
亩
)
户数
户数比例
20
以下
24
17.3%
20
~
130
103
74.1%
131
~
300
10
7.2%
300
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解析
返回
藩镇类型
数量
(
个
)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02
是什么
·
为什么
——
学得明明白白
素养
“
通史融会
”
提升
经济上
——
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
(
一
)
重时空
——
抓
“
点
”
理
“
线
”
01
OPTION
01
OPTION
北方商业一度破坏;洛阳、建康等城市繁荣
(
魏晋南北朝
)
→
大运河;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柜坊、飞钱;城市中市坊分开
(
隋唐
)
商业
丝织业;白瓷;灌钢法
(
魏晋南北朝
)
→
缂丝;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造船业;官营手工业雇匠
(
隋唐
)
手工业
翻车;耕耙耱技术;均田制;北方经济破坏到恢复;江南开发
(
魏晋南北朝
)
→
曲辕犁、筒车,精耕细作完善;均田制、租庸调制;租佃制盛行;两税法
(
隋唐
)
农业
02
OPTION
试能力
——
析
“
材
”
证
“
史
”
解析
返回
03
OPTION
拓认知
——
通
“
史
”
明
“
理
”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朝出现了新的统一的货币
——
开元通宝;还出现了储蓄与支付钱币的柜坊,与柜坊同时出现的还有飞钱,这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和汇兑制度
货币的统一和汇兑的出现
商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外商和胡商云集
商人众多
特别是到了唐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的大城市,而偏远的农村小镇也大行商业,草市更盛,有的竟发展成为新兴城镇
市场比
较发达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不仅是唐朝的大商业都市,当时的长安还是世界性的大都市。坊市分离,具有现代大都市的规划特点。唐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夜市
城市商
业繁荣
不仅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便利,而且从长安、登州、扬州、广州等地出发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唐代在广州等地还设有市舶使,掌管海外贸易、关税等;一些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
——
邸店
交通发达
(
二
)
政治上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
重时空
——
抓
“
点
”
理
“
线
”
01
OPTION
01
OPTION
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北方动荡,南方相对稳定
(
魏晋南北朝
)
→
国家统一强盛,对外开放
(
隋唐
)
政局对外
三省体制形成;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
魏晋南北朝
)
→
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科举制形成、完善;唐中后期藩镇割据
(
隋唐
)
制度政策
士族势力强大;民族矛盾尖锐
(
魏晋南北朝
)
→
庶族崛起,士族衰落
(
隋唐
)
阶级矛盾
02
OPTION
试能力
——
析
“
材
”
证
“
史
”
解析
返回
03
OPTION
拓认知
——
通
“
史
”
明
“
理
”
政治保障
政治原因
历史根源
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
成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
)
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崇尚清谈,占据高级职位
文化上
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社会
生活上
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经济上
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政治上
政治上
文化上
经济上
隋唐时期用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拔的政治特权
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士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宗族的血缘纽带,聚族而居走向分户析产,宗族成员不断迁徙,这使得士族经济不再像以前那样相对稳定
军
事
制
度
政治
制度
即征兵制,是国家以雇佣的形式招募士兵的一种军事制度。唐玄宗建立,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募
兵
制
即府兵平时耕种土地,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其最大特点是
“
兵农合一
”
。由隋文帝确立,唐太宗对其进行调整和健全,有利于巩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
府
兵
制
①
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
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使官吏选拔权集于皇帝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也有利于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
对世界
影响巨大
水陆并
重的交通
形式内
容多样
交往的
范围扩大
呈现
双向性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了亚洲,尤其是东亚的许多国家,形成中华文化圈
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达今天的朝鲜,向西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
“
丝绸之路
”
可达波斯湾
不仅有使节往来、民间留学,而且有技术交流、宗教往来和文化交流等
从地区上看,不仅与新罗、日本、天竺、波斯、大食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交往,而且与欧洲、非洲的国家和地区扩大了联系
唐朝既向外输出先进文化,又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如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传入天竺,天竺则送来郁金香、菩提树,玄奘、义净从天竺带回大量佛经
文化上
——
“三教并存”与儒学的发展
(
三
)
重时空
——
抓
“
点
”
理
“
线
”
01
OPTION
01
OPTION
文艺
科技
思想
“
书圣
”
王羲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
(
魏晋南北朝
)
→
唐诗繁荣;唐传奇;展子虔的山水画,阎立本、吴道子的人物画;欧阳询、颜真卿、张旭、怀素等书法家
(
隋唐
)
《
齐民要术
》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
魏晋南北朝
)
→
雕版印刷术、火药;造纸术传入欧洲
(
隋唐
)
佛教、道教流行,冲击儒家正统地位
(
魏晋南北朝
)
→
“
三教合一
”
趋势
(
隋唐
)
02
OPTION
试能力
——
析
“
材
”
证
“
史
”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03
OPTION
拓认知
——
通
“
史
”
明
“
理
”
昂扬坚定与开放进取的精神风貌
雍容华贵的风度
博大恢宏的气势
生动自然的情调
艳丽明快的色彩
唐朝的时代精神,可以用开放、进取、尚武、多元等词语进行概括,这是一种新民族新文化的优势所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多元化的选择和较大的个人空间
洛阳龙门石窟是盛唐文化典雅秀美、雍容华贵的集中体现。观赏牡丹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娱乐活动,也是唐人风度的一个象征
如唐长安是明代西安城的六倍
唐人自信,思想解放。一些供养人壁画中,世俗人物高大不凡,大有压倒诸天菩萨的不凡气概。唐人率性,较少做作
既体现在唐三彩、铜镜、丝绸织物、金银器、敦煌壁画等物质性文化上,也体现在盛唐诗歌中
03
差什么
·
补什么
——
练得扎扎实实
大题
“
针对题型
”
增分
强化信息获取、概括表达能力
——
要点要全
高考第
41
题
0
1
02
高考第
42
题
强化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
说理要透
中唐及晚唐
隋代和唐初
北方战乱,水利建设停滞,进而衰退。从天宝十四年
(755
年
)
以后的二十多年中,黄河流域几乎没有兴修新的水利工程,大量的水利工程失修或废弃,与此同时,很多地方人口急剧减少,幸存的一些水利工程灌溉能力也在下降
水利建设遍及黄河流域及西北各地,西汉时期的水利工程几乎全部恢复,并修建了一些新的灌区。最突出的是引黄灌溉的成功和关中水利的恢复。关中的农田水利,虽然都是在前代基础上进行的恢复和改建,但渠系较前更密,这些工程大大提高了原有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
北
方
水
利
中唐及晚唐
隋代和唐初
太湖流域、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流域基本上达到了水旱无忧、旱涝有收的目的。其中太湖地区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南方稻区,水库已得到了比较普遍的使用
太湖地区大规模修筑湖堤和海塘,用以抵挡海潮和湖水的泛滥和侵袭,以土塘为主的南北海塘系统已初步形成,南方的灌溉工具除戽斗、桔槔、辘轳等继续使用外,还比较广泛地使用了水车
南
方
水
利
04
通史综合检测
(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
谢
观
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