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3.50 KB
- 2021-06-02 发布
兰州一中 2019-2020-1 学期高二年级 9 月月考试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 ,可知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电场力成正比
B. 根据 ,可知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与该点电荷的电量成反比
C. 根据场强叠加原理,可知合电场的场强一定大于分电场的场强
D. 沿电场线方向移动电荷,电势一定降低,但电势能不一定减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采用的是比值法定义,E 反映电场的性质,由电
场本身决定,与 F、q 无关;故 A 项错误.
B. 是电势的定义式,采用的是比值法定义, 反映电场能的性质,与 、q 无关;
故 B 项错误.
C.电场强度是矢量,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值,则合电场的场强可以大于分电场的场强,也
可以小于分电场的场强,也可以等于分电场的场强;故 C 错误.
D.沿着电场线电势一定降低;若是正电荷,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若是负电荷,电场力
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故 D 项正确.
2.一个质子( )和一个 α 粒子( )原来相隔一定距离,若同时从静止释放它们,它们仅在
相互间的电场力作用下开始运动,则在它们的运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 它们的总动量 B. 各自的加速度
C. 它们的总动能 D. 它们的电势能
【答案】A
【解析】
FE q
=
PE
q
ϕ =
FE q
=
PE
q
ϕ = ϕ
PE
1
1H 4
2 He
【详解】A.两粒子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在运动过程中系统总动量不
变;故 A 正确.
B.随两粒子间距离的增大,粒子间的库仑力减小,两粒子的加速度大小都减小;故 B 错误.
C.质子与 α 粒子在库仑力作用下都做加速运动,两粒子动能都增大,系统总动能增大;故 C
错误.
D.两粒子运动过程中库仑力做正功,系统电势能减小;故 D 错误.
3.如图所示,MN 是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电子从 a 点运动到 b 点速度在不断地增大,则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该电场是匀强电场
B. 该电场线的方向由 N 指向 M
C. 电子在 a 处的加速度小于在 b 处的加速度
D. 因为电子从 a 到 b 的轨迹跟 MN 重合,所以电场线实际上就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轨迹
【答案】B
【解析】
电子从 a 点运动到 b 点速度在不断地增大,电子所受的电场力一定是由 a 指向 b.因为电子
带负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可知电场线的方向一定是由 N 指向 M.由
于不知负电荷由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电场力的变化情况,因此无法确定场强大小关系,故 A
错误,B 正确;由于无法判断,负电荷由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电场力的变化情况,所以无法
判断加速度大小,故 C 错误;电场线不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而是人们为了形
象描述电场而假想的曲线,故 D 错误。所以 B 正确,ACD 错误。
4.在真空中有一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离该点电荷距离为 r0 的一点,引入一电量为 q 的检验
电荷,所受电场力为 F,则离该点电荷距离为 r 处的场强大小为
A. B. C. D.
F
q
0Fr
qr
2
0
2
Fr
qr
F
q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电场强度定义得 r0 处的场强大小为 ,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得
,Q 为场源电荷的电量,则有:
解得:
所以该点电荷为 r 处的场强的大小为 .
A. 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 A 项错误.
B. 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 B 项错误.
C. 与分析结果相符;故 C 项正确.
D. 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 D 项错误.
5.如图所示,虚线 a、b、c 是某电场的三条电场线,实线为一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
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R、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据此可知
A. 带电粒子在 P 点的加速度比在 Q 点的加速度小
0r
r
FE q
=
2
QE k r
=
2
0
F Qkq r
=
2
0FrkQ q
=
2
0
2
FrE qr
=
F
q
0Fr
qr
2
0
2
Fr
qr
F
q
0r
r
B. 电场中 P 点的电势低于 Q 点的电势
C. 带电粒子在 P 点的电势能比在 Q 点的大
D. 带电粒子在 P 点的动能大于在 Q 点的动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场线 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则由电场线疏密确可知,带电粒子在 P 点时的
加速度大小大于在 Q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故 A 错误.
B.电荷做曲线运动,电场力指向曲线的内侧,所以电场力的方向向右,而负粒子的受力方向
和场强方向相反,则电场线向左,因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有 ;故 B 项
错误.
CD.若粒子从 P 经过 R 运动到 Q,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大,动能减小,知道带电
粒子在 P 点时的电势能比在 Q 点时的电势能小,带电粒子在 P 点时的动能大于在 Q 点时的
动能;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
6.如图所示,点电荷 、 分别置于 M、N 两点,O 点为 MN 连线的中点,点 a、b 在
MN 连线上,点 c、d 在 MN 中垂线上,它们均关于 O 点对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d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 a、b 两点的电势相同
C. 将电子沿直线从 c 移到 d,电场力对电子先做负功再做正功
D. 将电子沿直线从 a 移到 b,电子的电势能一直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电场线分布,比较 c、d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关系。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
降低,来比较 a 点和 b 点的电势,由沿直线从 a 到 b 电势的变化,分析电子从 a 移到 b 过程
的
P R Q
ϕ ϕ ϕ> >
2Q+ Q−
. ( )
中电势能如何变化。将电子沿直线从 c 点移到 d 点,通过电子所受的电场力与速度的方向夹
角判断电场力做正功还是负功。
【详解】A:根据电场线分布 对称性可知,c、d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则 c、d 两点的电场强度不同。故 A 项错误。
BD:MN 间的电场线方向由 M→N,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则 a 点的电势高于 b 点
的电势;电子沿直线从a 移到 b 电势降低,电子带负电,据 ,则电子的电势能一直
增大。故 B 项错误,D 项正确。
C:对两个电荷在中垂线上的场强进行叠加,在 Oc 段场强方向斜向右上,在 Od 段场强方
向斜向右下;电子所受的电场力在 Oc 段斜向左下,在 Od 段斜向左上;电子沿直线从 c 移
到 d,电场力跟速度的方向先是锐角后是钝角,电场力对电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C 项错
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进行电场的叠加,通过电场力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电场力做正
功还是负功。
7.如图所示,在粗糙绝缘水平面上固定一点电荷 Q,从 M 点无初速释放一带有恒定负电荷
的小物块,小物块在 Q 的电场中运动到 N 点静止。则从 M 点运动到 N 点的过程中,下列说
法中错误的是
A. 小物块所受电场力逐渐减小
B. 小物块具有的电势能逐渐减小
C. M 点的电势可能高于 N 点的电势
D. 小物块电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从 M 点运动到 N 点 过程中,物块与点电荷 Q 的距离增大,带电量均不变,根
据库仑定律分析可知,小物块所受电场力逐渐减小;故 A 正确,故 A 项不合题意.
B.点电荷对物块的电场力方向向左,对物块做正功,物块的电势能减小;故 B 正确,则 B
项不合题意.
的
的
PE qϕ=
C.由题分析可知,物块与点电荷 Q 是同种电荷,物块带负电,电场线从无穷远出到点电荷 Q
终止,根据顺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可知,M 点的电势低于 N 点的电势;故 C 错误,则 C 项符
合题意.
D.物块的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也为零,动能的变化量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电场力做功
与克服摩擦力做功相等,而小物块电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等于电场力做功,则小物块电势能变
化量的大小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故 D 正确,则 D 项不合题意.
8.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电金属小球,其中一个球的带电量的绝对值是另一个的 5 倍,它们间的
库仑力大小是 F,现将两球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可能是
A. B. C. D.
【答案】BD
【解析】
【详解】AD.若两电荷同性,设一个球 带电量为 Q,则另一个球的带电量为 5Q,此时
,接触后再分开,带电量各为 3Q,则两球的库仑力大小 ;
故 A 项错误,D 项正确.
BC.若两电荷异性,接触后再分开,两球电量的绝对值为 2Q,此时两球的库仑力
;故 B 项正确,C 项错误.
9.如图所示,把一个架在绝缘支架上的枕形导体放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A、B 是导体内
部的两点,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关保持 S 断开,导体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B. 开关保持 S 断开,A、B 两点场强都为零
C. 开关 S 闭合的瞬间,电子从导体沿导线向大地移动
D. 开关 S 闭合后,最终 A 点电势高于 B 点电势
的
5
9
F 4
5
F 5
4
F 9
5
F
2
2
5QF k r
=
2
2
9 9
5
QF k Fr
′ = =
2
2
4 4
5
QF k Fr
′ = =
【答案】AB
【解析】
【详解】A.由于静电感应,当开关 S 断开时,近端为导体左端带负电,远端为右端带正电;
故 A 正确.
B.导体在点电荷附近,出现静电感应现象,导致电荷重新分布,达到静电平衡后,导体内部
出现的感应电荷的附加电场,正好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抵消,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故 B
正确.
C.当开关 S 闭合时,负电荷从大地导入导体,使得左端和右端带负电;故 C 错误.
D.当开关 S 闭合时,整个导体是一个等势体,A 点电势等于 B 点电势;故 D 错误.
10.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质点恰好静
止于电容器中的 P 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A. 电容器的电容将增大,极板所带电荷量将增大
B. 带电质点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C. P 点的电势将降低
D. 若将带电质点固定,则其电势能不变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下极板向上移动时,板间距减小,根据 可知,电容将增大,因 U 不
变,由 Q=CU 可知,电量将增大;故 A 正确.
B.开始时电场力与重力平衡,合力为零;下极板上移时,因 U 不变,根据 可知,电
场强度增大,电场力增大,粒子将向上运动;故 B 正确.
C.场强 E 增大,而 P 点与上极板间的距离不变,则由公式 U=Ed 分析可知,P 点与上极板间
电势差将增大,上极板的电势等于电源的电动势,保持不变,而 P 点的电势高于下极板的
电势,则知 P 点的电势将降低;故 C 正确.
D.电场力向上,故粒子一定带负电,P 点的电势降低,则其电势能将增大;故 D 错误.
4
r sC kd
ε
π=
UE d
=
11.如图所示是两等量异种点电荷周围静电场中的 3 个相距很近的等势面 K、L、M。一带电
粒子(不计重力)射入此静电场中后,沿 abcde 轨迹运动。已知电势 φK<φL<φM,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粒子带负电荷
B. 粒子在 bc 段做减速运动
C. 粒子在 a 点与 e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D. 粒子从 c 点到 e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已知电势 φK<φL<φM,作出电场线如图,
方向大体向左,由轨迹弯曲方向知道,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方向大体向左,故电荷带正电;
故 A 错误.
B.由电势 φL<φM,b→c 电场力对正电荷做负功,动能减小,做减速运动;故 B 正确.
C.a 与 e 处于同一等势面上电势相等,电势能相等,根据能量守恒,速率也相等;故 C 正确.
D.粒子从 c 点到 d 点的过程中,电势降低,电势能减小,则电场力做正功;故 D 正确.
12.某空间存在一电场,电场中的电势 φ 在 x 轴上的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 x 轴上,从 x1 到 x2 电场强度方向向左
B. 在 x 轴上,从 x1 到 x2 电场强度先减小后增大
C. 把一正电荷沿 x 轴正向从 x1 移到 x2,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把一负电荷从 x1 移到 x2,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由图象知 从 x1 到 x2 电势逐渐降低后增大,电场强度方向先向右后向左;故 A 错
误.
BC.根据 φ-x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的电场强度,从 x1 到 x2 的这段范围内斜率先变
小后增大,则场强大小先减小后增大;故 B 正确.
C.把一正电荷从 x1 移到 x2,电场力先向右后向左,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则其速度大
小先增大后减小;故 C 正确.
D.负电荷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所以把一负电荷从 x1 移到 x2,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电场
力先做负功后正功;故 D 错误.
二、实验、填空题
1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影响因素。当手持绝缘柄将 A 板
向右平移时,静电计指针张角将_______;将 A 板向上平移时,静电计指针张角将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 变小 (2). 变大
【解析】
【详解】[1]将 A 板向右平移时,板间距离减小,由 知电容增大,而电容器所带
电量不变,由 分析可知,U 减小,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2]将 A 板向上平移时,两板正对面积减小,由 电容减小,而电容器所带电量不
变,由 分析可知,U 增大,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14.如图所示,电场中某一电场线为一直线,线上有 、 、 三个点,电荷 从
点移到 点时电场力做了 的功;电荷 ,在 点的电势能比在 点时
大 ,那么:
(1)比较 、 、 三点的电势高低,由高到低的排序是__________;
(2) 、 两点间的电势差是__________ ;
(3)若设 点的电势为零,电荷 在 点的电势能是__________ .
【答案】 (1). (2). (3).
【解析】
【详解】(1)电荷 从 B 点移到 A 点时电场力做了 的功,则 BA 间电势差
,说明 B 点电势比 A 点电势高 10V。
电荷 在 B 点的电势能比在 C 点的电势能大 ,则电荷 从 B
点移到 C 点时电场力做了 的功,BC 间电势差 ,说明
B 点电势比 C 点电势低 10V。
故 ABC 三点电势的高低顺序是
(2)AC 两点间的电势差 ,又
解得:
4
r sC kd
ε
π=
Q CU=
4
r sC kd
ε
π=
Q CU=
A B C 8
1 10 Cq −=
B A 710 J− 8
2 10 Cq −= − B C
710 J−
A B C
A C V
B 2q A J
C B A
ϕ ϕ ϕ> > 20V− 710 J−
8
1 10q C−= 710 J−
7
8
1
10 1010
BA
BA
WU V Vq
−
−= = =
8
2 10q C−= − 710 J− 8
2 10q C−= −
710 J−
7
8
2
10 1010
BC
BC
WU V Vq
−
−= = = −−
C B A
ϕ ϕ ϕ> >
AC AB BCU U U= + 10AB BAU U V= − = −
20ACU V= −
(3)若 ,据 ,解得:
电荷 在 A 点的电势能
15.在边长为 L 的正六边形 ABCDEF 的顶点上各固定一个点电荷,它们的带电量如图所示,
则几何中心处的场强大小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
【答案】 (1). (2). b e
【解析】
【详解】[1][2]根据点电荷场源的决定式为 ,正电荷周围的场强沿着连线向外,负
场源沿着连线指向场源.
正六边形的各定点到中心 O 的距离由几何关系推得 .
由对称性可知 a、d 两场源在 O 点的总场强为 ,方向由 a d;
b、e 两场源在 O 点的总场强为 ,方向由 b e;
c、f 两场源在 O 点的总场强为 ,方向由 c f;
而 和 大小相等,互成 120°,合场强为 ,方向由 b e;
则六个点电荷在 O 点的总场强为 ,方向由 b e.
0B
ϕ = 10BA B AU Vϕ ϕ= − = 10A Vϕ = −
8
2 10q C−= − 8 7
2 10 ( 10 ) 1 10P AE q J Jϕ − −= = − × − = ×
2
4kQ
L
→
2
kQE r
=
r L=
2 2 2
2
ad
kQ kQ kQE L L L
= + = →
2 2 2
2
be
kQ kQ kQE L L L
= + = →
2 2 2
2
cf
kQ kQ kQE L L L
= + = →
cfE adE 2
2
adcf
kQE L
= →
2 2 2
2 2 4
adcf be
kQ kQ kQE E E L L L
= + = + =总
→
16.质子 和氦核 从静止开始经相同电压加速后,又垂直于电场方向进入一匀强电场,
离开偏转电场时,它们侧向偏移量之比为_________,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_________.
【答案】 (1). 1:1 (2). 1∶
【解析】
【详解】[1]加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得:
偏转电场中,平行于极板方向:
L=v0t
垂直于极板方向:
联立以上各式得 ,偏移量 y 与电荷的质量和电量无关,所以偏移量 y 之比是 1:1.
[2]由
得
质子和氦核的电量与质量比为 2:1,所以进偏转电场的速度之比为 ,进入偏转电场后,
沿初速度方向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为 ,所以时间 t 之比是 .
三、计算题
17.如图所示,长方形 ABCD 处在一个匀强电场中,电场线与长方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 A、
B、C 三点的电势依次为 A=+6V, B=+4V, C=-2V,长方形的长为 0.3m、宽为 0.1m。
1
1H 4
2 He
2
2
1 0
1 02qU mv= −
21
2y at=
2qUqEa m md
= =
2
2
14
U Ly dU
=
2
1 0
1 02qU mv= −
1
0
2qUv m
=
2 :1
0
Lt v
= 1: 2
ϕ ϕ ϕ
(1)在图中画出过 A 点的一条电场线(保留作图痕迹);
(2)求匀强电场的场强 E 大小?
【答案】(1) (2)
【解析】
【详解】(1)根据匀强电场中平行等长 线段的端电压相等,有:
代入数据可得:
沿着线段 AD 电势从 6V 降低为 0V,会经过 4V 的点,将其三等分,一等分降低 2V
连接两个 4V 的等势点,构成等势线,过 A 点做等势线的垂线且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如图
所示:
(2)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 AB=AN=0.1m
则
故
的
20 2V/mE =
A D AD BC B CU Uϕ ϕ ϕ ϕ− = = = −
0VD
ϕ =
45ANM∠ = °
由匀强电场的计算式 可得:
18.如图所示,在 E=1.0×103 V/m 的竖直匀强电场中,有一光滑半圆形绝缘轨道 QPN 与一水
平绝缘轨道 MN 在 N 点平滑相接,半圆形轨道平面与电场线平行,其半径 R=0.5m,N 为半
圆形轨道最低点,P 为 QN 圆弧的中点,一带负电 q=1.0×10-3 C 的小滑块质量 m=0.1kg,
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位于 N 点右侧 M 处,NM 的距离长 1m。小滑块现以初
速度 v0 向左运动,恰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 Q 点,已知 g=10 m/s2,试求:
(1) 小滑块离开 Q 点时的速度 的大小?
(2) 小滑块离开 Q 点后,落在 MN 轨道何处?
(3) 小滑块的初速度 v0 的大小?
【答案】(1) m/s (2)1m (3) m/s
【解析】
【详解】(1)小滑块在 Q 点受力有:
mg+qE= ,
解得: m/s
(2)通过 Q 点后做类平抛:
m/s2
0.1 2sin 45 = m2AM AN= ⋅ °
AMUE AM
=
6 4 V/m 20 2V/m
0.1 2
2
AMUE AM
−= = =
Qv
10 70
2
Qvm R
10Qv =
20Fa m
= =合
,
,
解得:x=1m
(3)小滑块从 M 到 Q 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2R-qE·2R-μ(mg+qE)x= mvQ2-
联立方程组,解得:v0= m/s.
19.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 A、B 相距 d,电容为 C,开始两板均不带电,A 板
接地且中央有孔。现将带电荷量+q、质量为 m 的带电液滴一滴一滴地从小孔正上方 h 高处
无初速度地滴下,落向 B 板后电荷全部传给 B 板。
(1)第 1 滴液滴到 B 板后,平行板 A、B 间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第几滴液滴在 A、B 间做匀速直线运动?
(3)能够到达 B 板的液滴不会超过多少滴?
【答案】(1) ,竖直向上 (2) (3)
【解析】
【详解】(1)第一滴滴到 B 板后, , ,
,
方向竖直向上.
(2)第 n+1 滴液滴在 A、B 间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条件:
qE=mg
又
212 2y R at= =
Qx v t=
1
2
2
0
1
2 mv
70
qE cd
= 2 1Cdmg
q
+ 2
( ) 1mgC h dn q
+′ = +
Q q= QU C
=
U qE d cd
= =
,UE d
=
所以
故第 个液滴下落的运动为匀速运动
(3)当能够到达 B 板的液滴增多时,电容器带电荷量 Q 增大,两板间电势差增大,当带电液
滴到达 B 板的速度恰好为零时油滴在 OB 间往复运动,设不会超过 滴,由动能定理:
所以
,QU C
=
Q nq=
2
Cdmgn q
=
2 1Cdmg
q
+
n′
' 1( ) 0n qmg h d q C
−+ − =( )
2
( )' 1mgC h dn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