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4.50 KB
- 2021-06-01 发布
考点40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⒈原因:
⑴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⑵作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⒉主要内容: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⒊措施:
⑴发挥思想道德模范带头作用。
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⑵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⑶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⑷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⑸公民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⒈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⒉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⒊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
⑴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⑵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体现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⒈原因: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⒉要求: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⒈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⒉原因:
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⑵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⑶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有利于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⑷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只有明辨“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才能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五)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⒈社会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及解决途径: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而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⒉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⑴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⑵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⑶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践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过程中,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考向一 全面理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是什么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为什么
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必要性
一方面,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重要性
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文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培育文明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怎么样
(1)国家角度:
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②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公民角度:
①努力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典例1】孝道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孝文化、感恩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一个“孝”字,不仅形塑了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规范,更规范了国家的政治社会治理,并对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从中国的孝文化中汲取正面营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弘扬孝文化的正能量,有效消除中国经济社会双转型的不和谐因素,是今日提倡孝道、弘扬孝文化的意义之所在。这说明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应该
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③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④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向二 全面理解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1)建设的必要性:①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②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③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2)建设的重要性:①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举措:①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③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
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精髓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典例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考向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体系、基本道德规范的关系
类别
内涵
作用
地位
区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最广泛的指导思想。由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标志
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保证
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
引领社会风尚,是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的标准,具有先进的导向性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思想道德体系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实施以德治国的要求,构建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
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
道德体系的主要内容
联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应有之意和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证了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展现了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标准,促进了道德体系的建立和道德规范的形成
【典例3】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继承和创新,为人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和非常具体的价值判断与导向。这表明
①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求遵循古训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考向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区别
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特点
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系统化的核心价值理论
联系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典例4】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表达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之魂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①表述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与前提。④表述错误,颠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②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的表述。故选D。
考向五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区别和联系
科学文化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
区别
含义
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文化
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自省、自律
作用
①通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不可抗拒的物质力量促进生产关系的变化。②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改变人们的观念,尤其能够使人们在科学技术的实践中逐步形成诸如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服从真理、不盲从权威、反对任何形式的迷信等科学精神
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给人以动力,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在强调“四有”时,特别把“有理想、有道德”放在重要位置
联系
①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统一的。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既要重视科学文化修养,又要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二者不可偏废。
②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典例5】面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道德的“两难选择”,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以下关于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就是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表现
②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在思想道德冲突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③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陷
④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②③符合题意。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同,故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就是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表现说法错误,排除①;④只是知识文化修养,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考向六 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
(1)区别:
最高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预见,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们的最高理想。
共同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联系:相辅相成。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典例6】“我们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前进的。忘记这个大目标,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而努力奋斗,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这段话正确的揭示了
①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
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③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④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最高理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考向七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原因
①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无涯,人的思想境界也应该更高。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
③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信仰、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2)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①公民应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坚持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
③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④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典例7】个人的选择,汇成心灵的暖流、点亮道德的星空。近年来,有面对歹徒“争做人质”的教师和干部,有危急关头舍己救人的少年,有累倒在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的法官,有让迷路老太靠在腿上睡了一小时的民警。这些平凡人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从身边小事做起,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②要承袭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要加强自身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坚持多元化指导,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1.当下,很多中小学生通过各种传媒痴迷于娱乐节目中的歌星影星,向往他们在一些节目中的嬉笑打闹、美慕他们光鲜的外貌、高额的收入而不思进取。为此2018年,国务院将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国家重视对文艺节目的管理和引导是基于
①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
③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④奏响主旋律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2018年暑期,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因其紧扣时代脉搏,生动展示与癌症做斗争的小人物们的故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并带动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再度兴起。由此可见
①文化创新必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②文化创新必须反映百姓的心声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④文化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8年5月29日,洛阳市“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名单揭晓。“最美家庭”系列包括教子有方家庭、孝老爱亲家庭、平安和睦家庭、书香家庭、“最美妈妈”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10户家庭获得五好文明家庭标兵称号,100户家庭获五好文明家庭称号。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
①发挥了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②是提升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扶助乡里、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等特点。某市大力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截止到2017年底,由乡贤出资设立公益基金180多个,启动扶贫发展项目1000多个。该市建设新乡贤文化的意义在于
①使乡贤文化建设成为农村凝魂聚气的基础性工程
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推进乡村治理,涵育文明乡风
④引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在2018年4月开幕的“2018南京戏剧节”上,戏迷票友最爱的昆曲《牡丹亭》等是“南京市文化消费政府补贴剧目”,所有购票戏迷票友均可享受30%惠民补贴。南京市政府的这一政策
①有利于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表明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复兴传统戏剧
③有利于我国传统戏剧的继承与发展
④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举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8年2月8日上午,“阿呆的欢喜”——京津冀系列民俗文化展在北京正阳门城楼第三层展厅正式开展。人们可以在这里与“阿呆”一家感受浓厚、欢喜的乡土气息,与家人朋友在正阳门里欢庆新春。据了解,这次展览是京津冀系列民俗文化展的首场展出,以“阿呆”一家的欢喜造型,展现了十九大之后,京津冀大地社会祥和、人民幸福的欢乐氛围。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文化艺术可以反映原生态的农村生活,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②泥塑以表情欢喜、古拙憨厚的人物造型,表达了远离尘世的古代传统智慧
③作品的标题、解说无不充满意趣,启示人们只有娱乐文化才是值得倡导的文化
④展览有助于城市观众感受乡土氛围,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可以
①普及道德规范,弘扬传统道德
②彰显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③凝聚道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④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8.近年来,道德现象高频“出镜”。一方面表现为媒体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度和民众对道德失范的痛恨度“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表现为一批批草根“道德英雄”、无名志愿服务者等“最美”人物纷纷闪亮登场。这说明
①人们对高尚道德有强烈的渴求
②道德力是国家硬实力的基础
③思想道德建设需大力加强
④道德滑坡危及人类存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史料记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叶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叶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走在六尺巷上,慕名而来的人们可领悟到
①妥协难胜利,斗争得团结
②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③诚信换谅解,友善记心上
④包容寓于胸,和谐邻里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②我们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③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当前,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社会思想越是多元越要确立主导,越是多样越要凝聚共识,越是多变越要高扬主流。为此,我们必须
①在文化激荡中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共识
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
④发挥思想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如和煦的春风,吹散心中郁积的疑惑;似夏日的阳光,照亮阴霾笼罩的心灵;是成长的阶梯,铺就实现梦想的旅途;是智慧的加油站,鼓动我们前进的风帆……这就是书籍的魅力和力量!每读一本书,就是一次通透的心灵体悟,一次魅力无穷的美的享受,一次人生旅程的智力加油。”这段话表明
A.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
B.多读书才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C.要在文化知识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13.有人说:“富”就是有钱、有物;“贵”是一种受人尊敬的状态。一个人的生命观高尚,价值观就高尚;价值观高尚,人生观就高尚;人生观高尚,肯定会赢得人们的尊重,这种人走到哪里就把生机带到哪里。从此观点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
④个人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离职时,僚属为避人耳目,在深更半夜用小船给他送了一批礼品,叶存仁写了一首诗加以拒绝:“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不畏人知畏己知”,不仅刻画出了这位巡抚崇高的人生操守,也给我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A.要慎独,注重自律自省
B.要加强制度建设,以法制坚守道德底线
C.要择友,互相砥砺切磋
D.要坚定理想信念,用正确价值观引航人生
1.(2017·江苏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下列说法能反映这一人才培养要求的是
A.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B.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C.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D.用人以德,唯德是举
2.(2016·新课标III
文综)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时代价值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6·浙江文综)慈善涉及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捐赠、慈善财产、慈善服务等。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
③弘扬传统美德需要从小事做起
④依靠法律才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6·北京文综)
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的成功案例
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5·新课标Ⅰ
文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5·江苏政治)103万青奥志愿者集体当选“感动南京”2014年度人物。他们以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讲文明、重礼义、团结友善的良好风尚,打造了最美的“中国名片”。材料表明
①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志愿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志愿者行动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5·浙江文综)游客李某骑坐红军战士雕像的照片在微信上晒出后,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国家旅游局也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 ②公民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非常重要
③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 ④国家需要对商业性的大众传媒进行规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2016·江苏政治)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我国电影需要“立得住的文化内核”的原因。
9
.(2016·天津文综)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淡漠。12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在市北区全面推广,今年扩至全市。12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拓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请列举一项优良家风,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传承该家风的两点意义。
10.(2015·新课标Ⅰ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与解析】
【考点冲关】
1.C【解析】①不合题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②符合题意,要对娱乐节目进行引导,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③不合题意,材料中不是强调发展先进文化。④符合题意,之所以进行舆论引导的原因在于在奏响主旋律。故选C。
2.D 【解析】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因其紧扣时代脉搏,生动展示与癌症做斗争的小人物们的故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并带动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再度兴起。这说明文化创新必须关注人民的利益,反映百姓的心声,文化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D。
4.A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的基础性工程,①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④说法错误;乡贤文化“具有扶助乡里、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等特点”、“由乡贤出资设立公益基金180多个,启动扶贫发展项目1000多个”,说明该市建设新乡贤文化的意义在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乡村治理,涵育文明乡风,②③符合题意。本题选A。
5.B 【解析】②选项错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不是复兴传统戏剧。④选项错误,该观点夸大了该政策的作用。题目中在南京戏剧节上,市政府对看昆曲《牡丹亭》的消费者实行一定的消费补贴,南京市政府的这一政策有利于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有利于我国传统戏剧的继承与发展;故①③选项入选。选B。
6.B 【解析】②选项“远离尘世”的表述错误。③选项“只有娱乐文化才是值得倡导的文化”的表述错误。题目中,京津冀系列民俗文化展以“阿呆”一家的欢喜造型,展现了十九大之后,京津冀大地社会祥和、人民幸福的欢乐氛围,这体现了文化艺术可以反映原生态的农村生活,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展览有助于城市观众感受乡土氛围,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故①④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B。
7.D 【解析】①错误,传统道德有精华也有糟粕,应弘扬传统美德;②③是表彰全国道德模范的作用,符合题意。④错误,表彰全国道德模范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故选D。
8.B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②观点错误,道德力是国家软实力,经济力才是国家硬实力的基础。④夸大了道德的影响力,排除。故选B。
9.D 【解析】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通过“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可以领悟到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包容寓于胸,和谐邻里藏,②④符合题意;①强调了斗争得团结,不符合题意;③强调了诚信,材料强调了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A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性的认识。①③都是其重要性和作用,符合题意。②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不是原因,故不符合题意。④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13.D 【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精神富有,道德高尚的人,不仅受人尊重,而且能带来勃勃生机。这说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个人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4.A 【解析】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不畏人知畏己知”强调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需要自律自省,A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制度建设,也未涉及他人和价值观对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影响,B、C、D不符合题意。
【直通高考】
1.A 【解析】材料强调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突出了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A正确;“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强调了“才”的重要性,没有突出思想道德修养,B不选;“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C不选;“唯德是举”忽略了科学文化修养,观点本身并不正确,D不选。
2.C
【解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弘扬“工匠精神”的 时代价值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撑,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5.A 【解析】从材料来看,《校训的故事》之所以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是因为校训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①②符合题意;③中的“时代内涵”、④中的“基本途径”表述不准确,排除。故选A。
6.D 【解析】青奥志愿者参加的活动属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他们以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讲文明、重礼义、团结友善的良好风尚,表明他们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材料未体现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排除②。
7.C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题中国家旅游局的相关举措,表明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而题中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说明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②④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涉及的是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问题,而不是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题中是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没有涉及大众传媒的商业性,排除。
8.【答案】我国电影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得住的文化内核,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它可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解析】材料已经给出“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所以问我国电影需要“立得住的文化内核”的原因,就等于是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学生按照教材知识内容回答即可。
9.【答案】(1)“邻居节”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2)答案示例一 孝老爱亲: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有利于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
答案示例二 诚实守信: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果学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本问是开放性试题。要注意题中的信息,一项优良家风,两点意义。只要根据要求来回答即可。注意家风是优良家风,可以结合前面的材料,选择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勤俭持家等家风来写,意义要写出两点,根据家风,言之成理即可。
10.【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解析】本题以《记住乡愁》为背景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住乡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调动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说明题目中观点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