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3.50 KB
- 2021-05-31 发布
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70分)
读我国某四省区轮廓图,完成1-2题。
1.小王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鄂卫食证字[2016]第××06”字样,于是他判断出此矿泉水注册的省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关于四省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省区是甲、乙
B.能源相对短缺的省区是甲、乙
C.外国朋友要考察少数民族风情,建议他去甲省区
D.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的省区可能是甲、丙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冀 B.闽—川 C.桂—黔 D.粤—湘
4.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B.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C.东部临海,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
D.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东五区,最东端在东九区,跨四个时区
下图示意了外国人眼中的“五色中国”,据图回答5-8题。
5.2013年11月23日,我国政府宣布在“蓝色中国”A海域划设防空识别区,A海域为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6.下列地理事项中,与“银色中国”的“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7.下图左图中的景观出现在中国哪部分
A.“蓝色中国” B.“绿色中国” C.“黄色中国” D.“金色中国”
8.下图中干栏式建筑设计建造的主要目的是
A.泰山站——防潮湿 B.傣家竹楼——防地震
C.泰山站——防风雪掩埋 D.傣家竹楼——防洪水淹没
读我国四个山脉周边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不属于我国地势阶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丁山脉西侧地形区的特征是
A.黑土广布 B.千沟万壑 C.水系众多 D.冰川雪原
读“我国沿32°N所做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1-12题。
1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A.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多高原山地,中间高四周低
C.西低东高,山脉呈网络状分布 D.西高东低,呈阶三级梯状分布
12.下列有关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云贵高原 B.乙地位于四川盆地
C.丙地位于华北平原 D.三地同处黄河流域
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读图回答13-14题。
13.形成九寨沟与庐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 D.海拔
14.9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
A.五指山 B.栖霞山 C.香山 D.红叶谷
“天下地土,南北高下相半。且以江淮南北论之:江淮以北,高田平旷,所种宜黍稷等稼;江淮以南,下土涂泥,所种宜稻秫。又南北渐远,寒暖殊别,故所种早晚不同……”(引自《王祯农书·地利篇》)。据此,回答15-16题。
15.“江淮以北”和“江淮以南”泛指我国的
A.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
C.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D.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16.反映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差异的是
A.江淮以南,土地广阔平坦 B.江淮以北水田广布,种植水稻
C.江淮以北,河流纵横交错 D.南北距离越远,热量差异越大
结合下面左图和右图中的信息,回答17-18题。
17.最有可能观察到左图中景观的地点,是右图中的
A.丁地 B.乙地 C.丙地 D.甲地
18.在左图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山麓草原 B.云杉林带 C.高山草甸带 D.终年积雪区
下图为我国南方珠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20.该流域内植树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吸烟滞尘,降低噪声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下表为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据此完成21-22题。
21.甲乙丙三条河依次是
A.海河、闽江、黑龙江 B.闽江、黑龙江、海河
C.海河、黑龙江、闽江 D.黑龙江、海河、闽江
22.四条河的共同特征是
A.都参与海陆间循环 B.夏季均会出现丰水期
C.径流量主要受降水影响 D.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完成23-25题
23.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A.植被丰富 B.河网密布C.雨热同期 D.市场广阔
24.近三十年来,东北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向北推移,主要原因有
①气候变暖 ②南水北调
③劳动力向北迁移 ④科技进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与东南沿海优势区相比,东北稻米优势区的特点有
A.科技水平低 B.小农经营 C.机械化水平高 D.单产高商品率低
读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完成26-27题。
26.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7.相对于③和④工业基地,①工业基地的最大优势是
A.水资源充足B.水运便利 C.科技发达 D.矿产丰富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完成28-29题。
28.有关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因沼泽广布,耕地极少 B.丙图示区域夏秋易受台风影响
C.乙图示河流河段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D.丁图示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
29.关于四地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乙地工业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
C.丙地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D.丁地矿产资源贫乏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示意图”,完成30-31题。
30.关于A、C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A、C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横断山脉
B.A区域内部植被由南向北基本上是“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荒漠”更替
C.C区域存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不存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
D.A、C区域太阳辐射能都比较丰富
31.关于B、D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A.BD区域之间的界线之一的①处山脉是秦岭山脉
B.B区域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粮食作物是冬小麦
C.D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D.造成B、D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基础因素是热量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图中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32-33题。
32.关于图中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各区域间有明确的界线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33.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描写错误的是
A.“黄色中国”——龙舟竞渡
B.“金色中国”——大漠驼铃
C.“绿色中国”——四季常青
D.“银色中国”——雪山连绵
读我国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分布图,完成34-35题。
34.下列关于界线①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内、外流域的界线,③为森林和草原的界线
B.①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③为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C.①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③为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的界线
D.①为2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为农业、牧业的界线
35.下列关于界线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界线②以南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界线②以北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小于800mm
C.界线②以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一般低于0℃
D.界线②以南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甜菜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36.读中国地图,回答问题。(8分)
(1).图中AB线为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城市A的名称是 ,城市B的名称是 ,图中丙省区的简称为 ,省会是 。(4分)
(2).图中乙地形区的名称是 ,地表特征主要是 。(2分)
(3).分析我国地势的显著特征及其对河流的影响。(2分)
37.读中国地形局部图,回答问题。(8分)
(1).图中山脉①②③④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填数码代号),①山脉南侧地形区是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②山脉北侧地形区是________。(4分)
(2).③山脉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上,④山脉呈________走向,其东侧为________平原,塑造该平原的主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8.读“中国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中A线是我国____________的分界线(1分)。
(2).图中C、D、E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表示6月份的是_________线,如果图中锋面雨带正在往北移动,该锋面为________(冷、暖)(2分)
(3).当我国雨带推移到C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____天气。当雨带推移至D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____天气。若某一年夏季风势力过弱,将导致我国东部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南涝北旱或北涝南旱)的总体趋势。(3分)
(4).列举秦岭山脉重要的地理分界意义(至少2条)(2分)
3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 下图为黄河和长江水系图。
材料二 黄河是世界第五长河,河程长度5400多千米,流域面积有75万平方千米。而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河程长度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有180万平方千米。
(1).简述黄河中游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3分)
(2).概括长江中游的水系特点并评价这种特点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分)
参 考 答 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B
C
D
C
C
C
B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D
B
D
D
A
D
D
B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A
B
C
D
C
D
D
B
D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选项
B
A
A
B
D
36.(8分)
(1)(4分)黑河 腾冲 黔 贵阳
(2)(2分)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沟谷发育)
(3)(2分)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或呈阶梯状)。
影响:河流自东向西流,注入太平洋;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落差,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
37.(8分)
(1)(4分)①④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 准噶尔盆地
(2)(4分)二 东北—西南 华北 黄河
38.(8分)
(1)(1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2)(2分)D 暖
(3)(3分)伏旱 梅雨 南涝北旱
(4)(2分)①我国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②一月份0°C等温线③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④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地区的分界线⑤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的分界线⑦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⑧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⑨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⑩旱地集中分布区与水田集中分布区分界线。
39.(6分)
(1)(3分)含沙量大。原因: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易被侵蚀,缺少植被覆盖;(地表起伏较大)
(2)(3分)水系:河曲发育(荆江);干流东西走向,支流南北对称,湖泊众多。有利影响:扩大了航运;减轻洪害。不利影响:易发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