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8.50 KB
- 2021-05-31 发布
嵩阳高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高二化学
(注:标A的题普班做,B快班做)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 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每消耗1 转移12电子
B.电极上参与的电极反应为:
C.电池工作时,向电极移动
D.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下图所示的电解池Ⅰ和Ⅱ中,、、和均为电极。电解过程中,电极和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 )
选项
选项
A
C
B
D
3、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
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
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
D.含有1.12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标准状况)
4、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其他电极均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方向:电极Ⅳ→→电极Ⅰ
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
C.电极Ⅱ逐渐溶解
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
5、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故溶液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6、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
A. B.
C. D.
7、将铂电极放置在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和,即可产生电流,此装置称为甲烷燃料电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通入的电极为正极;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通入的电极反应式为:;
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⑤放电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⑥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A.①③⑤B. 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8、有、、、四个金属电极, 有关的反应装置及部分反应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部分实
验现象
极质量减少,
极质量增加
极有气泡产生,
极无变化
极溶解,
极有气泡产生
电流计指示,
导线中电流从极
流向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 )
A. B. C. D.
9、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均减小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10、可以将反应组成蓄电池,有下列4个电极反应:
①; ②;
③;④。
其中表示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和放电时的负极反应的分别是( )
A.②和③ B.②和① C.③和① D.①和④
11、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原理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极是负极
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12、 在100 和的混合液中,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两极上均收集到2.24气体(标准状况下),则原混合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B.2C.3D.4
13、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反应不变
14、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成功研制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正极,电极反应为
B.是负极,电极反应为
C.是负极,电极反应为
D.是负极,电极反应为
15、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为石墨棒,下列关于此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上有气体放出 B.为负极,为正极
C.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D.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到
16、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白);
②(,灰) ;
③(,灰)(,白)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17、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
B.
C.
D.
18. 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存在键。已知1 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断裂1 、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330.则反应的能量变化为( )
A.放出1780的能量 B.放出1220的能量
C.放出450的能量 D.吸收430的能量
19、在100碳不完全燃烧所得的气体中,占体积,占体积,且: ;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A.392. 9B.2489. 4C.784. 7D.3274. 3
20、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21、在25℃时建立下列平衡:2NO2N2O4 △H <0,若把烧瓶置于100℃的沸水中,下列各项:①颜色 ②平均摩尔质量③质量④压强⑤密度,其中不变的是
A.③⑤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2(A)、已知反应:
① 101时,
②稀溶液中,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反应热为221 B.碳的燃烧热为
C.稀硫酸与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D.稀醋酸与稀溶液反应生成1水,放出57. 3热
22(B)、某温度下,将6 mol CO2和8 mol H2 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 +3H2(g) CH3OH(g) + H2O(g) ΔH < 0,容器中H2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降低温度
B.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充入氦气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0.5
D.从反应开始至a 点,ν(CO2) = 0.6 mol·L-1·min-1
23(A)、已知 和以下四个化学方程式:
②
③
④
则反应热为-57.3的是( )
A.①和② B.③ C.④ D.①②③④均不是
23(B)、℃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初始浓度/
0.1
0.2
0
2末浓度/
0.08
平衡浓度/
0.05
0.05
0.1
A.平衡时,的转化率为20%
B.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
C.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增大,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前2内,用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24(A)、已知:;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同的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过程体系能量的变化
①
1
4
0
0
放出热量:32.8
②
0
0
1
4
吸收热量: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80% B.容器①中反应速率等于的反应速率
C.容器①中的转化率等于容器②中的转化率 D.平衡时,容器①和②中的浓度相等
24(B)、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①反应NH3(g)+HCl(g) NH4Cl(s)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②CaCO3(s) 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③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 Mg(l)+Cl2(g)的∆H>0、∆S>0
④常温下,反应C(S)+CO2(g) 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②
25(A)、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 +B(g)2C(g)。若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 • L-1下列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 • s)
B.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 • s)
C.2 s时气体A的体积分数为52 D.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 •L-1
25(B)、对一个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下列能加快反应速率且不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
A.定容容器中通入Ar B.增大压强 C.升温 D.加入催化剂
二、填空题
26、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都是惰性电极,是饱和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在电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
2.如果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选用溶液,则:
①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 。
27、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甲、、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①中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极附近溶液的(填“增大”“减小”或“不变”)_______________。
②中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比较、、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___。
2)下图乙是甲烷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池的负极是_______(填、)该极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
②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28、如图所示,电极、分别为电极和电极,电极、都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极上共收集到336(标准状态)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直流电源中, 为极。
2)电极上生成的物质是 ,其质量为 。
3)电源输出的电子,其物质的量与、、上分别生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 : 。
4)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00%变为5.02%,则原有5.00%的溶液为 。
29、如下图所示,、为石墨电极,、为铁片电极.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合并.为 极,的电极反应为 ,最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打开,合并.为 极,极的电极反应为 .
3)若往型管中滴加酚酞,进行1,2操作时,、、、电极周围能变红的是 .
30(A)、工业上为了处理含有的酸性工业废水,采用下面的处理方法:往工业废水中加入适量,以为电极进行电解,经过一段时间,有和沉淀生成,工业废水中铬的含量已低于排放标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阴极:______________;阳极: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变为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废水由酸性变为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用石墨电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30(B)、高炉炼铁是冶炼铁的主要方法,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2O3(s)+3CO(g) 2Fe(s)+3CO2(g) ΔH =" a" kJ mol-1
(1)已知:
①Fe2O3(s)+3C(石墨) = 2Fe(s)+3CO(g) ΔH1 =" +" 489.0 kJ mol-1
②C(石墨)+CO2(g) = 2CO(g) ΔH2 =" +" 172.5 kJ mol-1
则a = kJ mol-1。
(2)冶炼铁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温度升高后,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在2L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中,分别按下表所示加入物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Fe2O3
CO
Fe
CO2
甲/mol
1.0
1.0
1.0
1.0
乙/mol
1.0
2.0
1.0
1.0
① 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 。
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若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时,标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大于乙的
c.甲、乙容器中,CO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3
d.增加Fe2O3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
(4)采取一定措施可防止钢铁腐蚀。下列装置中的烧杯里均盛有等浓度、等体积的NaCl溶液。
①在a~c装置中,能保护铁的是 (填字母)。
②若用d装置保护铁,X极的电极材料应是 (填名称)。
31、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请完成以下实验填空:
Ⅰ.(1)常压下,已知甲烷的热值是55.625KJ/g,请写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 mL NaOH溶液,配制0.50 mol/L NaOH溶液时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 g。
(3)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中环形玻璃搅拌棒的搅拌方法是 ,该实验过程中量筒最少要准备 个。
(4)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下表中的a= ℃
②近似认为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则中和热△H= (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e、配置氢氧化钠溶液的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氧化钠
Ⅱ.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____, V9=________;
(3)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