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2.80 KB
  • 2023-04-07 发布

2020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8 植物的激素调节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专题18 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点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 1.(2013·常州模拟)将燕麦胚芽鞘置于如左下图所示的单侧光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取尖端下面一段沿胚芽鞘纵切面切下制成切片,用显微镜观察,你认为正确的图像是( A )‎ 解析: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单侧光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增强,细胞伸长加快。‎ ‎ 2.(2011·山东卷)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B )‎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解析:果实的发育和成熟与生长素、乙烯等植物激素有关,A项不符合题意;人舌尖的味蕾内有味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会在大脑皮层产生相应感觉,属于反射活动,与激素作用无关,B项符合题意;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是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引起的顶端优势现象,C项不符合题意;饥饿时人体血糖水平仍维持正常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的调节有关,D项不符合题意。‎ ‎ 3.有人在清除果园虫害的时候误喷了一种除草剂,使果园中某些灌木叶片枯死、脱落。你认为这种除草剂最可能含有( A )‎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乙烯 解析: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 4.(2013·山东淄博一模)如果茎的a侧生长素在曲线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C )‎ A.在OA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 解析:茎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越快,a侧比b侧生长得慢,据图可知b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在BD段范围内。‎ ‎ 5.(2013·广东三校联考)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请分析图中a到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 A )‎ A.a<b、c=d、e=f B.a<b、c=d、e<f C.a<b、c<d、e=f D.a>b、c=d、e<f 解析:分析图可以看出,第1个图中b>a;第2个图中,由于尖端插入云母片,生长素的分布不受光照影响,所以c=d;第3个图虽然切除了尖端,却放上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不能感受光刺激,故e=f。‎ 6‎ ‎ 6.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下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 B )‎ 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 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 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 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 解析:此题为识图题,但图形是书上没有的,是原创的,这就更加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了。结合文字和图形可知,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而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表面上是均匀光照而实际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则是单侧光,表面上植物的茎在上、下方要受重力影响有差别而实际上因缓慢匀速旋转,各方向受重力影响相同,所以植物的茎只受单侧光的影响而不受重力影响,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多于向光侧,此时两侧的生长素的浓度都是促进生长的,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更有利于植物细胞的纵向生长,故茎向光(下方)弯曲生长。同理植物的根不受重力的影响而自然水平生长。所以答案B正确。‎ ‎ 7.(2012·新课标卷)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D )‎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解析:该题通过实验装置图中信息的提取和处理,侧重考查了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极性运输的特点。从图中可知c组尖端和d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c组和d组的区别是d组的胚芽鞘是倒置的。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据图中的实验处理结果,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 8.(2011·浙江卷)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 ‎(1)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 顶芽 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 生长素 ,而且 细胞分裂素 (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曲线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 对抗生长素 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 ‎(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 侧芽的生长 。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 分生 组织。‎ ‎(3)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 植物激素 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6‎ 解析:(1)从曲线中可以看出,保留顶芽的时候侧芽长度最小,说明顶芽对侧芽有抑制作用。顶端优势现象是指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而导致侧芽生长被抑制。曲线3侧芽长度大于曲线1,说明涂抹细胞分裂素能解除生长素的抑制作用,喷施抵消生长素作用的化合物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2)曲线4和5都去顶芽,但是曲线5涂抹赤霉素,曲线5侧芽长度大于曲线4,说明赤霉素能促进侧芽的生长。分生组织可以合成赤霉素。(3)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植物激素的浓度或比例可以改变侧芽的生长速度。‎ 考点2 其他植物激素及应用 ‎ 1.(2012·山东卷)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的生理作用。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的分化,延缓衰老;常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故选项A正确。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促进发芽、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也能抑制生长、抑制发芽,也能疏花疏果,故选项B错误。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中有机物的转化,从而促进果实成熟。乙烯也能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故选项C错误。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花、果实和叶的脱落,故选项D错误。‎ ‎ 2.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A )‎ 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乙烯 解析:低温贮藏过程中低温抑制了脱落酸的生成使种子解除休眠,在后期赤霉素的增加可以打破休眠,使种子萌发。‎ ‎ 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刚收获的种子不易萌发,可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 B.顶端优势说明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植物激素都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与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相似的作用 解析: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素没有。赤霉素能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的萌发;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萌发和侧枝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主要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多被运到侧芽部位,进而抑制侧芽生长。‎ ‎ 4.(2013·上海奉贤调研)“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是宋朝苏轼《格物粗谈·果品》中记录的一种方法。此文中“气”指的是什么,其功能是什么( C )‎ A.“气”指的是CO2,作用是使柿成熟 B.“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 C.“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使果实成熟 D.“气”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使子房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解析:乙烯是气体物质,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 5.赤霉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它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为验证这一结论,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法,图2是生长素合成与分解的过程示意图。‎ 6‎ 下列关于赤霉素促进植物生长的验证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是否对幼苗施加赤霉素溶液是该实验的单一变量 B.如果对幼苗1施加了赤霉素,则放置琼脂块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 C.实验小组如果继续探究赤霉素提高生长素含量的机理,可以提出两种假设:赤霉素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或抑制了生长素的分解 D.幼苗1和幼苗2可以来自不同种类、生长状况不同的植株 解析:题干中的实验是验证实验,单一变量是是否用赤霉素溶液处理幼苗。如果用赤霉素溶液处理幼苗1,则取自该幼苗的胚芽鞘中生长素含量高,放置琼脂块的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情况类似于向光生长)。图2表示生长素的合成与分解过程,若继续进行赤霉素影响植物生长的实验,可以探究赤霉素提高生长素含量的机理。实验假设有两种:赤霉素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或抑制了生长素的分解。该类实验中,幼苗的生长状况、植物种类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就违反了单一变量原则。‎ ‎ 6.(2012·北京卷)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 产生 ,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 调节 作用的 微量的 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 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 ‎(4)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 生长受抑制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 ‎(5)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 a、e、g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6‎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解析:此题考查细胞分裂素的产生、分布、生理作用及相关实验设计。‎ 考点3 实验:探究植物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 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中。在23 ℃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 请分析并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 调节 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 1 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 氧气 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 均匀 。‎ ‎(3)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 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 切段中内源激素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 7.0 mm。浓度为0.001 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 有 (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 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 ‎(5)图2中,浓度为0.1 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 C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 重复实验 。‎ 解析:(1)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据图2可知,1 mg/L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可增加溶液中的氧气的量,还能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混合均匀。‎ ‎(3)对照实验的溶液为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所以生长素类似物A要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可以减少切段自身产生的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据图2,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浓度为0的即为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7 mm,与7 mm比较,浓度为0.001 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有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5)实验得到的数据要如实填写,误差大的可以重复实验 。‎ 6‎ 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