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0 KB
- 2021-05-19 发布
2020 年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为: 《在集体生活中》、《学习更上
一层楼》、《我的家乡》、《家乡的变化》。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
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 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 以发展儿
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 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
值取向为理念 ; 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
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 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
能力; 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
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 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
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 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 ; 初步
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2) 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要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
挫折 ; 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感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
事; 使学生初步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学习态度。
(3)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 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水资
源的意识 ; 了解家乡的名人并向他们学习。
(4) 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 在了解家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 帮助学生建立与人交往有诚信,能合作,民主地参与集体生
活的行为习惯。
(2) 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 初
步培养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的行为习惯 ;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毅力
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培养学生爱惜名胜古迹,不乱丢乱刻画的习惯。
(4) 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帮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平
等的交流与合作,能尝试合理的解决集体生活中的问题。
(2) 学习给自己制定不同时期的目标, 树立自信心 ; 学会一些简单
的读书方法。
(3) 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了解家乡的民风、民
俗、 文化、 物产等 ; 了解家乡湖泊众多的自然环境及水资源分布情况 ;
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及特产。
(4) 知道部分旧生活用品的用途 ; 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 ;
知道有关环保知识。
1、帮助学生学会适应集体的要求与规范,树立合作、诚信意识,
学会尊重他人,能够合理处理意见不一致的问题。
2、提高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扩大
自己的知识领域。
3、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 会识图,在图上找家乡的位置,了解家
乡的地理、 人文、历史文化、 名胜古迹等等, 热爱家乡, 节约水资源。
4、了解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 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
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要运用好教材。 要做到 “删减、替换、
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
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
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 转变教学观。 新的课程改革, 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
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
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
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
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
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
过什么方法学 ; 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
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 学习做人。 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 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
界和主体人格, 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对生活
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
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 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 用经过生活锤
炼的、有意义的 ' 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
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反映儿童的需要, 引导他
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
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时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
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 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
泼的方式,帮助、 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
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 采取以客观社
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
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
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 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促
进儿童发展, 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 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划分等
级。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
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 “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讲,是任何
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 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
一切。”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
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
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
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 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 相信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 !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
爱是教育的前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
打开孩子心里的那扇门, 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 平等的关系
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
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 喜欢听教师的课, 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
于接受。马克思曾说:爱需要用爱来交换,心灵需要用心灵来塑造。
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 也不应该这样要求学生。 因而,
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
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
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 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 同
时, 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
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教师要创造、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
些观念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形成性格。
在劳动实践活动中, 体验困难, 让他们亲身经受一下艰难的磨练及痛
苦的洗礼。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说: “人性深处, 无不渴望被赞赏。 ”
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 给学生一些鼓励, 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
张扬他们的优点, 从而感受到成功感。 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
积极鼓励引导, 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 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
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 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
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教师一
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
前进的势头。在教育过程中让我们永远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
重学困生, 就要让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的活动中享受平等的待
遇。
1、开展一次学会合作的活动。 ( 具体实施于体育运动会 )
2、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 ( 由语文读书活动实施 )
3、收集关于家乡发展变化的材料,召开一次“我爱我的家乡”
的主题班会。 (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进行 )
品德课每周是两课时,本期全部时间不足十九周,除去中秋节、
国庆节、 元旦节放假及运动会等一些时间外, 上课的时间最多不足十
七周,即只会少于 34 课时,估计在 16 周左右。
相关文档
- 宣传委员工作计划2021-05-19 20:17:093页
- 2020年“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2021-05-19 20:16:4614页
- 销售人员的工作计划-销售工作计划2021-05-19 20:15:492页
- 2020初三英语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2021-05-19 20:14:4712页
- 2020年关于小班班级工作计划3篇2021-05-19 20:14:3114页
- 精编202X年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2021-05-19 20:13:1425页
- 仓库年度工作计划范文(Word版)2021-05-19 20:13:129页
- XX2020年度第一学期个人工作计划2021-05-19 20:08:574页
- 局党委2020年党建工作总结及2021年2021-05-19 20:07:1115页
- XX年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2021-05-19 20:07:0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