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8 KB
- 2021-05-19 发布
1
师生科学戴口罩指引
科学戴口罩,对于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具有
预防作用,既保护自 己,又有益于公众健康。目前,在抗
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为引导公众科学戴 口罩,有效防
控疫情,保护公众健康,特提出以下指引。
一、 普通公众
(一) 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
防护建议:不戴口罩。
(二) 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办公、购物、餐厅、会议
室、车间等;或乘坐厢 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
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 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
(小于等于 1 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 戴一次性使
用医用口罩。
(三) 对于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者。
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四) 对于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的人员。
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二、 特定场所人员
2
(一)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
机场、超市、餐馆、 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和单位进出口
等场所。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
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
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
KN95/N95 及以上级别的 防护口罩。
(二)在监狱、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以及学校的教室、工地 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日常应随身备用口罩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人员聚集或与
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 1 米)时戴口罩。 在高风险
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 KN95/N95 及以上级
别的防护口 罩;其他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三、 重点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
离结束)。
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符合 KN95/N95
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 罩。
3
四、 职业暴露人员
(一) 普通门诊、病房等医务人员;低风险地区医疗机
构急诊医务人员;从事疫 情防控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警
察、保安、保洁等。
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
(二)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
病房、ICU 工作的人员; 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
中、高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医务人员; 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人员;转运确诊和疑似病例人员。
防护建议:戴医用防护口罩。
(三)从事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人员;进行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患者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吸痰、
心肺复苏操作,或肺移植手术、病理解剖的工作 人员。
防护建议:头罩式(或全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
护器,或半面型动力送 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加戴护目镜或
全面屏;两种呼吸防护器均需选用 P100 防颗 粒物过滤元件,
过滤元件不可重复使用,防护器具消毒后使用。
五、使用注意事项
(一) 呼吸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和面具,佩戴前、脱除后
应洗手。
4
(二) 佩戴口罩时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应遮盖口鼻,
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
(三) 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应通过摘
取两端线绳脱去口罩。
(四) 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
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 密合性。
(五) 各种对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无证据证明其
有效性。
(六)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
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 8 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
过 4 小时,不可重复使用。
相关文档
- 乡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常态化防控工2021-05-13 03:28:484页
- 工作报告之电力供电集团工作报告范2021-05-13 03:26:516页
- 老干部工作总结_老干部个人工作报2021-05-13 03:20:2714页
- 工作报告之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申报2021-05-13 03:01:268页
- 精选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报告 脱贫攻2021-05-13 02:51:557页
- 2021妇联工作报告5篇2021-05-13 02:40:5910页
- hr工作报告(共7篇)2021-05-13 02:25:5411页
- 2021妇联主席工作报告5篇2021-05-13 02:22:5910页
- 工作报告之电 教 工 作 总 结2021-05-13 02:22:383页
- 工作报告之班主任要开发学生的潜在2021-05-13 02:18:5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