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 KB
- 2021-04-16 发布
2020 年全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信息化和绿
色交通工作要点范文模板
2020 年全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信息化和绿色交
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
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省“两
会”和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交通强国
试点省份建设各项要求,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以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样板工程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体系
建设,加大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加快现代高新技术在
交通运输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信息化整合建设,推
进绿色智能交通运输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
输体系,支撑和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主要工作
如下:
一、科技创新
1.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精
神,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推进体系,研究制定科技项目
信用管理办法等;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全面开展“水下隧道智能设计、建造与养护技术与装
备”“自动驾驶测试评估及车路协同关键技术”2 个交通
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建设;加大推进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重点创新平台(智能网联创新平台)建设并取得突出
成效。加快构建由高校院所、行业研究单位和成果应
用单位等组成的“创新链”,凝聚优势科研力量,统筹
创新资源,积极争取更多创新成果纳入部重大科技创
新成果库和重点科技项目清单,主动参与国家重大专
项“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和国家与行业标准制修
订,培养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样板工程。省市联动加强高
新技术应用、重大技术攻关、绿色智慧交通产业等方
面重点任务实施,并支撑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其他九大
样板工程建设。打造智慧基础设施,完成新一代国家
交通控制网试点工程建设和验收,开展公交智能驾驶
示范应用。利用高分遥感等技术加强交通运输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岸线资源利用管理、运行监测与
救援管理等;推进 ETC、电子车牌等技术在超限运输
治理、“两客一危”风险防范、非现场执法等方面应
用研究;开展智慧路网云控平台、智慧农路管理、高
可靠性公路货运系统等一批关键应用研究,并加强总
结推广,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3.推进和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示范工
程。完成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绿色智能航道建设
与维护”,并在通扬运河等工程中应用推广;实施苏锡
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部科技示范工程;集中力量
推进智慧高速公路、京杭运河智能航运等 10 个重大专
项,淮安有轨电车自动驾驶等 15 个科技示范工程研
究;开展海铁联运、港口粉尘监测、“两客一危”精准
监管等攻关,支撑运输结构调整、污染防治攻坚战、
平安交通、品质工程等重点工作。
4.推进智能化建造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国家和
省重点工程中应用 BIM 技术的项目比例达 90%,并在
跨江大桥等运营养护领域取得突破,形成较为完善政
策支撑体系和相关标准体系。依托开展的科技示范工
程,建成 G344 淮河大桥、S420 金湖段等“智慧工地”,
形成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依托徐工集团等力量,
研究应用 3D 机械控制推土机、平地机和无人驾驶压路
机、就地热再生机群智能化协同施工技术等,聚集公
路建设养护技术、材料、装备一体化研发,自主研发
热风微波复合就地热再生机组、步履式应急抢险救援
装备等 2 套养护设备。
5.加大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围绕支撑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开展长三
角三省一市内河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规范、省际
毗邻公交运营服务规范等研究和制修订;以互联互通
基础建设、BIM 技术应用、绿色环保、品质工程等为
重点,组织《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指南》等标
准研究;提出 2020 年度省地方标准项目制修订需求,
争取 12 项标准列入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建成江苏
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为行业单位提供标
准政策和标准文本查询服务,强化标准项目申报、编
制等过程性管理。
二、信息化
1.加快政务信息化整合建设。编制出台省级交通
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指导意见。加快建设交通运
输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具备交通行业数据中心、共享
交换功能);完成移动应用平台、政务服务一体化平
台主体功能建设应用;完成厅政务系统整合工程前期
并启动建设;完成厅专网整合方案编制并组织实施。
2.加大智能交通建设实施。加快谋划 5G、区块链、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构建基于
5G 的新一代物联网感知应用体系,编制印发智能交通
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建设 S342 无锡段、沪宁高速、南
京港等一批智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太仓港自动化堆
场;逐步建立智能船舶+辅助航行的智能航运发展体
系;打造港区无人集卡等一批车路协同试点示范项目。
3.加强交通运输大数据融合应用。编制完善综合
交通运输大数据行动方案,筹划在路网运行调度、营
运车辆监管(“两客一危”与超载超限等)、“运游结合”
特色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加强数据交换共享,围
绕安全、服务等主题,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建立交通
运输运行监测预警机制。
4.协作建设电子口岸“单一窗口”。实现交通、
海关、口岸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
互助,串联外贸和内贸两种形式,形成全程物流统一
监管和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海关、铁路、运输、口岸、
货代、仓储、银行、金融等全链条信息可溯机制。指
导搭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联运电子数据交换通道,打
造“一带一路”互联网数据开放交换共享试验区。
5.加强行业信息化指导。在信息化规划、项目建
设管理、数据分析应用、标准规范和部省文件要求宣
贯等方面加强培训与指导。总结推广交通运输信息化
综合应用示范县经验做法。在全省加大推广交通运输
安全应急处置系统等综合性应用,推进海江河全覆盖
的港口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建
设,逐步实现立体交通网的协同联动管理和应急处置。
6.深化推进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推进 2020 第四届
交通信息化论坛(中国▪苏州)筹备工作;会同苏州市、
部公路院共同做好 2022 年第 29 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
各项筹备工作,通过创新大赛、示范建设、产业引进,
探索建立具有影响力和实效的技术交流平台,重点推
动大数据、智能驾驶、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发展,打
造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智能交通产业高地。
三、绿色交通
1.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部省
关于节能减排工作要求,指导行业开展能耗总量和能
耗强度“双控”和“温控”等工作。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
源车船应用,积极配合工信部门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
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
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2020 年底前使用比例达到 80%;
推广内河 LNG 船舶新建和改建,力争 2020 年底前在
京杭运河江苏段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推动船舶 LNG
加注站立项、建设和运营,2020 年底前至少开工建设
1 座加注站。做好省级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按照
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和核算细则要求,组织做好第三方
审核、专家审核、项目核定、金额补助和绩效评价等;
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库,定期组织节能减排项
目申报。开展交通运输能耗调查工作,组织召开全省
能耗调查工作交流会,开展两次能耗调查与统计分析
工作。
2.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和绿色出行。推进内河集装
箱发展,积极培育“散改集”标杆企业、内河集装箱航
运龙头企业;推广新型运输组织方式,规范发展网络
货运,推进供应链服务发展,鼓励“互联网+高效物流”
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完成常州、
扬州、昆山等 3 个国家公交都市创建任务,力争新增
2 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新增、优化公交线路 200 条
以上。开展慢行交通试点示范工作,根据《交通强国
建设纲要》和《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等
有关文件的要求,完善城市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建设,提升步行、自行车出行品质,推广慢行交通建
设经验和做法。
3.加强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完成 400 总吨及
以上船舶收集或处理装置建设改造任务,推进 400 总
吨以下船舶收集或处理装置建设改造,港口接收设施
全面建成并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有效衔接。加快
推进长江干线水上化学品洗舱站设施建设,完成 5 座
洗舱站建设。推动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工作,新
造油船逐步具备码头油气回收条件。加快港口码头和
机场岸电设施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港口岸电布局
方案》明确的改造任务,进一步提高泊位岸电覆盖率
和船舶受电设施安装率,全省港口、水上服务区和待
闸锚地基本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力争实现岸
电用电量在 2017 年基础上翻一番;新、改、扩建机场
航站楼地面辅助电源配备率达到 100%。推进港口粉尘
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根据《江苏省港口大型煤炭
矿石码头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
完成沿海和内河港口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任务。
4.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坚持生态优先、
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导向,对接生态保护、国土空间、
产业布局等规划,加强土地、岸线等资源节约集约利
用,提高用地及岸线资源利用效率,会同沿江八市组
织编制《江苏省长江码头布局规划》,并提请省政府
正式印发;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注重老旧设施更
新利用,推广施工材料、废旧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
推广沥青面层再生、基层水泥再生、日常养护快速修
补等绿色环保“四新”技术,再生技术在养护工程中的
应用比例达到 60%;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动高速
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水资源循环利用。
5.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强化交通生态环境
保护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
水土保持措施,严格实施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恢
复与土地复垦,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
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推进生态选线选址,
强化生态环保设计,避让耕地、林地、湿地等具有重
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
6.提升绿色交通能力建设。开展长江沿线港口污
染防治、运输集约高效、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等专项问
题的研究,进一步提升绿色交通管理工作水平。组织
绿色交通运输政策培训班一期,采取专家讲座、集体
讨论等形式,加强对节能减排新政策、新标准、新技
术和新产品进行宣贯和推广,提升行业节能减排能力。
组织做好 2020 年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进一步增
强社会对绿色发展的认知,提高民众绿色出行意识。
四、筹划“十四五”专项规划研究编制
根据部省要求和省厅部署安排,围绕交通强国试
点省份建设要求,突出创新驱动、智慧交通发展、生
态保护与修复等工作重点,系统谋划“十四五”及未来
一段时期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信息化、绿色交通工作
的总体思路和组织推进体系,对交通运输科技创新、
信息化和绿色交通工作现状进行全面调研,梳理存在
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研究提出“十四五”
时期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信息化和绿色交通工作的主
要工作目标、工作任务、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内容。
相关文档
- 乡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2021-04-16 12:58:236页
- 寝室长工作总结2篇2021-04-16 12:58:236页
- 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2021-04-16 12:58:1848页
- 公司业务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2021-04-16 12:58:104页
- 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报告范文2021-04-16 12:58:0510页
- 假期汽车维修社会实践报告格式2021-04-16 12:58:054页
- 辞职报告格式要求2021-04-16 12:58:014页
- 助教工作总结2021-04-16 12:57:532页
- 2020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2021-04-16 12:57:493页
- 2019年幼儿园安全工作计划2021-04-16 12:57:4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