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04-15 发布
其他论文之小学信息化条件下“快乐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1、目前,我校全部实现了“班班通”,为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硬件保障;另外,配备了计算机室、录播室和平板电脑,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虽然我校高效课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将高效课堂建设进一步深化,如何借助技术进一步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自主、合作、探究更易实现,还远远不够。
3、我校地处乡镇和农村的结合部,生源主要是农村孩子、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弟和留守孩子。他们普遍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畏惧学习,课堂氛围沉闷。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起来。利用信息手段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展示交流、检测评价,充分调动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最终提高学习质量。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研究。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的研究。
3、利用信息进行技术“问题导学”的研究。
4、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
5、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检测与评价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主要方法1、课例研究法。以课例研究为抓手,通过上研究课,形成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深度融合的课例,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修改和完善教学模式。
2、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形成优秀课例、教学反思、教学叙事等成果。
五、课题研究主要步骤第一阶段(2016年5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教师选择研究内容,开展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研究阶段。举行开题会,培训实验教师,全面开展课题研究。根据行动研究的要求,不断地修订行动计划,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不断地深化研究。边研究边总结试点学校的教学经验。在这阶段要广泛开展“四优”评选活动,形成一批有价值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课例、优秀课件、优秀论文集。
第三阶段(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总结阶段。对研究经验与成果进行认真整理、提炼、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集。做好结题的各项工作,进行结题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技术能力。
一是学习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等有关文件精神,增强课题研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积极开展培训练兵活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开展此课题研究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分解内容,突破重点。
采取实验老师申报、课题组协调的办法分解研究内容。每位实验老师选取一项研究内容,研究同一内容的老师组成研究团队。选取一个班、一位数学老师主持利用平板电脑进行检测与评价的研究。
3、示范引领,骨干带动教学中的“领头羊”率先上研究课,充分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4、坚持过程、狠抓落实。
实验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围绕这节研究课完成一篇实验课例;实验教师每学期整理一篇实验案例集,完成一篇阶段小结。
5、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相关文档
- 主席一带一路体会心得作文2021-04-14 23:41:264页
- 全国青联第十三届全委会的心得体会2021-04-14 18:06:0711页
- 汽车维修社会实践报告体会心得2021-04-14 14:45:304页
- 实习收获与体会心得大全2021-04-14 10:13:5012页
- 精选科学教师支教体会心得模板2021-04-14 10:06:2116页
- 2020暑期银行会计实习体会心得2021-04-13 22:44:024页
- 实习收获与体会心得5篇2021-04-13 21:38:167页
- 精选三下乡体会心得体会模板2021-04-13 16:31:1019页
- 全国青联第十三届全委会的心得体会2021-04-13 10:20:539页
- 精编对于读书思廉活动心得体会心得2021-04-13 09:52:37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