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04-14 发布
数学论文之现代数学教学的“三个注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
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
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
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
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
机会,帮助和引导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
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数学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下
“三个注意”。
一、 注意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要
的过程。教师要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鼓励学生
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智。同时,数学的学习方式不
能是单一的、枯燥的,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地
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
中解除困惑,从而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
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
流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豁然开朗。只
有这样,数学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与
提升的过程。
二、 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
的基础。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建立在他们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一个
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来到学校之前,他们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日常生
活经验。而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从学校里所获得的经验会比在学校外
的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更多、更重要。正是基于这些校内、校外的
经验,学生才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的数
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学活动
必须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 注意学生的智力类型
以往,一些教师关注学生智力的高低,往往是按照一种智力类
型去要求一群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学生,
从来不去关注其他智力类型学生的表现。而新课程吸收了多元智力理论,
构建了多元的课程智力结构和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往那种
“单一”的学生智力观,坚持“多一把尺子,多出一批人才”的观念。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是“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
育的孩子”,因而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课程表,要相
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是没能找到好的教育方法。此外,我们还
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转化差异一定是会缩小的。只有这样,才能真
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