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4 KB
- 2021-04-14 发布
《马说》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重点词语解释
、马之千里者
之:助词,无义
2、世有伯乐
伯乐:指识别人才的人
3、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指人才
4、祗辱于奴隶之手
祗:只是辱:辱没
5、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6、不以千里称也
以:凭,凭借称:著称
7、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顿
8、才美不外见
才:才能,美好的素质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普通的
等:等同,一样
0、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
1、策之不以其道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2、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竭尽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鸣:马鸣叫
通:通晓
4、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5、其真不知马也
知:识别,了解
四、特殊字
(一)通假字
①食马者(食,通“饲”,喂。)
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二)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五、重点语句翻译
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一顿有时要吃掉一石粮食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千里马嘶鸣,马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或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六、主旨
作者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引发出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处处写马,而句句都在贬“人”,它借有关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把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七、写作方法
本文属于“说”这种体裁,与现在的杂文相似。本文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两个特点:
.托物寓意: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
2.中心突出:本文贯穿全文的是“不知马”这句话。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说明“不知”所造成的恶果,痛斥“食马者”的无知,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八、理解性默写
、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全文的主旨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0、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九、课文内容理解
、这篇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人才的重要性。
2、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5、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0、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人才,伯乐,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2、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5、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
6、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7.本文托物寓意,表明了怎样的见解?
统治者应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8.第2段连用四个“不”字,表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3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不”字可见作者的郁愤之情。
十、开放性试题
、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2、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咏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4、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5、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该怎样做?
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的。我如果是“食马者”,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壮的身体,各尽其能。
相关文档
- 2020安全工作总结报告2021-04-14 13:00:397页
-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多合一习2021-04-14 13:00:38287页
- 镇XX年信息公开总结2021-04-14 13:00:383页
- xx年学校政教处工作总结范文2021-04-14 13:00:387页
- 高级工程师2019年终工作总结2021-04-14 13:00:347页
- XX年各科室年终总结表彰大会发言稿2021-04-14 13:00:232页
- 2020年工作总结-毕业设计工作总结2021-04-14 13:00:204页
- 政教处工作总结范文之三月学雷锋活2021-04-14 13:00:192页
- 精编物业小区保安员个人年终总结2021-04-14 13:00:1910页
- 办公室科员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2021-04-14 13:00:1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