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 KB
- 2021-04-13 发布
数学论文之浅论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
道滘中学 莫家新
【内容摘要】 从小学教学过渡到中学教学,无论是从教学
内容上还是从思维方法上都有了质的发展,从认识规律上来说,要经历
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质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过程的成功与
否将对整个中学数学教育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完成这一转变的关
键时期是在七年级。因此,做好中小学的衔接教学尤为重要, 新课程
下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就成了一个值得深刻研究的课题,本文
就从四个方面:1.教材内容的高效衔接; 2.教师角色的高效衔接; 3.
课堂教学方法的高效衔接; 4.学生学习方式的高效衔接,阐述新课程
下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 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具有普及
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三大特性,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
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大目标:人人学有价值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始终为广大教学重视但又颇受困扰的问题就是怎样帮助学生
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认知跨越, 怎样顺利地实现小学到初中的全面衔
接, 中小学数学同属基础教育的范畴,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两个教学阶
段。小学数学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初中数学教学又是小学数学
教学的深入和扩展。这两个阶段既有相辅相承的一面,又有其各自独立
性。特别是在推进新课程的今天,这种既属统一,又各自独立的情况显
得越来越突出。
因此,做好中小学的衔接教学尤为重要,那么在新课程下,如
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就成了一个值得深刻研究的课题了。
1.教材内容的高效衔接
1.1 从算术数到有理数
在小学数学中虽已有过两次扩展,一次是引“0”,一次是引进
分数(指正分数)。但学生对数的概念为什么需要扩展,体会不深。而
到了七年级要引进的新数-----负数,与学生日常生活上的联系表面上
看不很密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有些概念不宜
讲得过死,如“整数”的概念“自然数和零都是整数”,不应说成“整
数包括零和自然数”.另外,小学里的算术四则运算要求熟练,这样,
到中学里只要搞清符号法则,有理数的运算就轻而易举了。我们可以安
排七年级新生适当复习一些算术数的概念和运算,这对有理数的教学是
有好处的。对发展了的概念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例如,在小学计算中,
减数不能大于被减数;在中学引入负数后,减数是可以大于被减数的。
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升高”、“下降”的这种说法,而现在要把“下
降 5 米”说成“升高负 5 米”是很不习惯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对
此更不易理解。所以使学生认识引进负数的必要是七年级数学中首先遇
到的一个难点。我们在正式引入负数这一概念前,先把小学数学中的数
的知识作一次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注意到数的概念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
需要而逐渐发展的,也是由原有的数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而引发新
数集的扩展。即自然数集添进数 0→扩大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添进
正分数→算术数集(非负有理数集)添进负整数、负分数→有理数集……
这样就为数系的再一次扩充作好准备。
1.2 从具体的数到抽象的式(一次式、整式、因式分解、分式)
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
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初中一年级刚接触
代数时,学生要经历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里的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
到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小学的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抽
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
系正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
为了克服七年级新生对这一转化而引发的学习障碍,教学中要
特别重视“代数初步知识”这一章的教学。它是承小学知识之前,启初
中知识之后,开宗明义,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重要环节。数学中要把
握全章主体内容的深度,从小学已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
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再讲述如
何列代数式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代数式的一些初步应用知识,由
一般到特殊。要注意始终以小学所接触过的代数知识(小学没有用“代
数”的提法)为基础,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与复习,并适当加强提
高。使学生感到升入七年级就像在小学升级那样自然,从而减小升学感
觉的负效应。
浅论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doc
5e29734119f863595380b0c526a10120.doc (55.5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