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1 KB
- 2021-06-04 发布
XX-XX年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来,我按照《品德与社会》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寻根问祖》这一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又如:《可爱的祖国》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心中的祖国,再结合书中丰富的知识加深学生体会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相关文档
- 2020年工作总结-大学学校病媒生物2021-06-04 21:27:083页
- 【精品】银行工作总结范文八篇2021-06-04 21:25:4317页
- 财政局办公室主任工作总结2021-06-04 21:22:4110页
-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2021-06-04 21:19:552页
- 2020人事行政部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2021-06-04 21:19:557页
- 经理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实用】2021-06-04 21:19:554页
- 儿科护士个人总结结尾怎么写2021-06-04 21:19:441页
- xx年下半年后勤部工作总结范文2021-06-04 21:19:075页
- xx年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021-06-04 21:18:445页
- 体育课学习心得总结2021-06-04 21:18:3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