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0 KB
  • 2021-04-28 发布

2021初中数学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三套)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初中数学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一) 一 填空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与 是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 现 、 和 , 使 数 学 教 育 面 向 全 体 学 生 , 实 现: ; ; 。 (3)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与 。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 括 、 、 、 、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 括 、 、 。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2)你如何认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四、何为说课?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五、写出“多边形外角和”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 (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 一填空 (1))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 (2)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主人,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经历或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 。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15 分)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 想方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 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 展。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1、要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较以前有很大不同。按照新课程教学内容难易 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将其称为第三学段,隶属于,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四大学习领域: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 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2 、要点:(1)评价的内容由重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的并重,由重认知转向知识、情感、 态度、价值观相结合。 《标准》指出:“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 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评价的主体方式由单元化转向多元化。 《标准》指出:“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3) 评价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 (4)评价结果的出现不再是单纯的分数或等级,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呈现,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何为说课?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 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 (或教学得失),并与听课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 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 研究过程。 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说教材:1)剖析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简要阐述所选内容在本课题、单元乃 至学段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所选内容的学习的重、难点以及确定这些重、难点的依据 是什么,等。2)课时安排,根据教材编写的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 年龄特征,对所选内容或课题作出合理的课时安排并阐述这样安排的依据。 说教学目标:阐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并在课程标 准的指导下,就学习内容的教与学的目标要求,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 性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分层化解发,阐述依托内容载体实现这些目标要求的途径与方法。 说学情:说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和技巧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 说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的方法与策略;对所任教班级的班风、学风、合作精神和团队意 识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同时对班级中的特殊个体的特征进行单独分析。 说教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业情况,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 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序列,包括教具学具准备,设计思路,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等 五、写出“多边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 入及教学策略) 2020 初中数学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二) 1、《标准》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 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 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初中数学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标准》的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6、《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 了解或认识,理解, 掌握,灵活运用;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经历或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 7、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8、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 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9、评价主体多样化是评价主体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结 合起来,形成多方评价。 10、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 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 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11、新课程倡导的数学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2、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是:中学数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数学的特点 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13、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表现在教学设计的技能、语言表达的技能、组织和调控课堂的技能、 实践操作的技能。 14、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包括:课堂教学组织与调控技能、导入与结束技能、课堂教 学语言技能、板书与应用多媒体技能、课堂观察与倾听技能、课堂启发与提问技能、指导学 生合作学习技能。 15、数学学习背景分析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 16、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 17、中学数学教学常用的方法:讲授法、探究式、合作学习。 18、启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有以下几个词:定向、架桥、置疑、揭晓。 19、合作学习小组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20、数学课程的内容具有现实性、挑战性和整体性。 21、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分析数学学习背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数学教学模式、 设计数学教学策略、设计课堂评价方案。 22、数与代数的教学应遵循的原则:过程性原则、现实性原则和探索性原则。 23、《标准》的评价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 24、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基本目标:理智能力发展、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 25、“课题”学习是一种具有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活动。 26、创设教学情景的基本原则:现实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和发展性。 27、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综合化、过程化和现代化。 28、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式教学。 29、以学论教主要是从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 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30、数学教育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31、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32、《标准》中提出的“四能”: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 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34、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 推理能力。 35、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36、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 和因材施教。 37、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38、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 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39、《标准》中总体目标中四个方面的关系: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 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 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教学教育的标志,他对学生的全面、持 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 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初中数学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三) 一 填空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学习数学的重要 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 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 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 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 。 (3)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 技能目标动词,包括 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第二 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 经历或感受、体验 或体会、探索 。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15 分)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 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观察、分析 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 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 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情感态 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1、要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较以前有很大不同。按 照新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将其称为第三学段, 隶属于,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 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 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2 、要点:(1)评价的内容由重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的并重, 由重认知转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 《标准》指出:“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 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评价的主体方式由单元化转向多元化。 《标准》指出:“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3) 评价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 (4)评价结果的出现不再是单纯的分数或等级,采取定量与定性相 结合的方式呈现,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何为说课?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 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 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与听 课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教 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 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说教材:1)剖析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简要阐述所选 内容在本课题、单元乃至学段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所选内容的 学习的重、难点以及确定这些重、难点的依据是什么,等。2)课时 安排,根据教材编写的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 年龄特征,对所选内容或课题作出合理的课时安排并阐述这样安排的 依据。 说教学目标:阐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目标,并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就学习内容的教与学的目标要求, 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分 层化解发,阐述依托内容载体实现这些目标要求的途径与方法。 说学情:说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和技巧及已有 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说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的方法与策略; 对所任教班级的班风、学风、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客 观的分析,同时对班级中的特殊个体的特征进行单独分析。 说教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业情 况,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 据。 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序列,包括教具学具准备, 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 五、写出“多边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主要写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