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3 KB
  • 2021-04-26 发布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护心理学》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19)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护心理学》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19)‎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 W.)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年代为( )‎ A. ‎1879 年 B. ‎1899 年 C. ‎⑼9年 D. ‎1939 年 E. ‎1959 年 2. 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流派是()‎ A. 行为主义 B. 人本主义 C. 完型主义 D. 精神分析 E. 构造主义 3.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予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 A. 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思维 E. 想象 4. 人们总是把某些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是知觉的()‎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稳定性 D. 理解性 E. 恒常性 5.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不包括()‎ A. 发现问题 B. 分析问题 C. 整理问题 A. 提出假设 B. 检验假设 1. 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的体验称为()‎ A. 情感 B. 行为 C. 认知 D. 思维 E. 情绪 2. 是否获得满足所引起的较低级的简单的体验称为()‎ A. 情感 B. 情绪 C. 认知 D. 思维 E. 行为 3. ‎“食、色,性也”指的是人的需要类型为()‎ A. 生理需要 B. 精神需要 C. 道德需要 D. 社会需要 E. 文明需要 4. 人格形成的标志为()‎ A. 自我意识与社会化 B. 独立经验与道德化 C. 共同经验与社会化 D. 遗传素质与环境 E. 自我成长与教育 5. 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 惯了的行为方式指的是()‎ A. 能力 B. 性格 C. 气质 A. 意志 B. 情绪 1. 心理社会因素作为重要原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是指()‎ A. 精神疾病 B. 躯体疾病 C. 心身疾病 D. 传染疾病 E. 慢性疾病 2. 心身疾病的治疗特别应重视的是()‎ A. 药物治疗 B. 康复治疗 C. 心理治疗 D. 物理治疗 E. 化学治疗 3. ‎ 高温、低温,辐射、电击,强噪声,损伤、微生物和疾病等对人造成损害时属于()‎ A. 社会性应激源 B. 躯体性应激源 C. 文化性应激源 D. 心理性应激源 E. 环境性应激源 4. 血管迷走反应可能是下列问题的反应形式()‎ A. 急性应激反应 B. 慢性应激反应 C. 急性休克反应 D. 上消化道出血 E. 下消化道出血 5. 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包括()‎ A. 真诚原则 B. 时限原则 c.中立原则 D. 关系原则 D. 标准化原则 1. 评估者通过对被评估者的可观察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这种心理评估方法是()‎ A. 调查法 B. 观察法 C. 会谈法 D. 实验法 E. 作品分析法 2. 告诉患者很多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是一种发展阶段常见的暂时的困境的技术称为 ()‎ A. 一般化 B. 对峙 C. 解释 D. 共情 E. 自我表露 3. 心理治疗中往往要涉及个人的隐私,不宜在熟人之间做此项工作的原则为()‎ A. 真诚原则 B. 保密原则 C. 计划原则 D. 中立原则 E. 回避原则 4.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称为()‎ A. 护患关系 B. 医患关系 C. 互动关系 D. 利弊关系 E. 联盟关系 5. 护患交往的两种形式包括().‎ A. 技术与非技术形式 B. 语言与非语言形式 C. 高技术与低技术形式 D. 专业与非专业形式 A. 职业与非职业形式 1. ‎“告诉患者做什么”的护患关系类型为()‎ A. 主动一被动型 B. 共同参与型 C. 指导一合作型 D. 权威指导型 E. 权威教育型 2. 护患冲突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i )‎ A. 医院管理工作的混乱 B. 法制不健全的结果 C. 医院健康教育的缺失 D. 护理教育制度不健全o E. 护士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目标存在冲突 3. 公众距离的大小为()‎ A. ‎3. 5〜7山 B. ‎7. 5〜9m C. ‎9. 5〜11m D. ‎11. 5-〜13山 E. ‎13. 5—17m 4. 人与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称为()‎ A. 互动距离 B. 空间距离 C. 人际距离 D. 相互距离 E. 来往距离 5. 沟通双方不断地将自己对接受到的信息的反应提供给对方,这个回馈的过程称为 ()‎ A. 通道 B. 人际 C. 信息 D. 反馈 A. 信息源 1. 正确的沟通态度不包括()‎ A. 注意力要集中 B. 与患者紧密目光接触 C. 展现适当.的身体语言 D. 使用一般性礼貌用语 E. 不要随便打断病人的谈话 2. 心理护理的基本目标不包括()‎ A. 协助患者适应社会角色 B. 治疗抑郁等消极情绪 C. 协助患者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 D. 采取措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 E. 了解和分析患者的不同需要 3. 儿童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不包括()‎ A. 病房环境轻松活泼 B. 重视对患儿自尊心保护 C. 用冲击法缓解患儿恐惧 D. 加强与患儿父母的沟通 E. 应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4. 老年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一般不包括()‎ A. 对老人保持态度尊重 B. 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 C. 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 D. 指导老年人调节不良情绪 E.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30 .临终关怀的实质不包括()‎ A. 尊重生命 B. 关注护理 C. 积极治疗 D. 注重生命质量 E. 尊重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二、问答题(四选二,每题20分,共40分)‎ 31. 人类的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有哪些?(20分)‎ 答:(D情绪是由自然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所引起的较低级的简单的体验;情感则是由社会性需要是否 获得满足所引起的高级旦复杂的体验;‎ ‎(2) 情绪是动物与人所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所独有;‎ ‎(3) 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与短暂性的特点;情感则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点;‎ ‎(4) 情绪较为强烈,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一般较微弱,较少有冲动性,外部表现也 不明显,它是情绪的木质内容。‎ 评分标准:每点5分,共20分。‎ 32. 心理治疗的原则有哪些?(20分)‎ 答:(1)真诚原则:心理治疗中,患者对治疗师耍真诚,有信任感。为了赢得患者的信任,治疗师也 需要真正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对患者的问题感兴趣,愿意和患者一起承受改变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2) 保密原则:在心理治疗中,必须坚持保密原则。治疗师不得将患者的具体材料公布于众。即使在 督导或者学术交流中,不得不详细介绍患者的材料,也应隐去其姓名等能够让他人辨识出患者真实身份的 信息。参与督导和学术交流的其他人也同样应该遵守保密原则。‎ ‎(3) 计划原则:心理治疗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工作。治疗师应详细收集患者的具体资料,根据 资料对患者问题形成心理学假设,制定治疗方案,设计治疗程序,预测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并预先制, 定应对措施。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变化,形成完整的病案资料。‎ ‎(4) 中立原则:心理治疗的目的要帮助患者自我成长,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不能替患者作任何 重大选择,应保持中立,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内心的冲突,让患者自己做出决定。‎ ‎(5) 回避原则i心理治疗中往往要涉及个人的隐私,不宜在熟人之间做此项工作。(4分)‎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共20分。‎ 33. 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有哪些?(20分)‎ 答:(1)情绪调节;‎ 心理护理过程中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感到被关心、被支持,从而获得安全感,护理人员通 过营造和谐的气氛,使患者感到亲切,愿意诉说白己的痛苦和困难;通过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 的心情,心平气和地与患者进行交谈,使患者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2) 行为评估和训练;‎ 心理护理过程中,应当评估患者生病后的行为表现以及日常生活情况,如饮食、排泄、睡眠、自理能 力、兴趣豹改变、对白己疾病的看法、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情况。对于不良适应性行为,护理人员可以 通过指导、行为训练的方式给予矫正。‎ ‎(3) 认知调节;‎ 护理人员在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情绪反应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患者对疾病、人际关系以及 ‎ 人生观念等不合理信念来改变患者的态度。同时护理人员也应掌握相应的疾病知识,向患者解释该类疾病 容易出现的心理反应,使得患者将自己的病情和情绪反应正常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虑感和无助感。‎ ‎(4) 帮助适应环境。‎ 通过病房环境的建设,保持病房安静、舒适、色彩柔和的病房环境有利于患者放松情绪,同时,护理 人员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语言和娴熟的技术操作也会令患者在良好的护患关系中更多地感受到积极的关 注,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 评分标准:每点5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3分),共20分。‎ 31. 举例说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基本技术(至少答出5个)?(20分)‎ 答:(1)一般化技术;‎ 治疗师提供相关专业知识,告诉患者很多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是一种发展阶段常见的暂tft的困境, 不是病态的或者无法控制的灾难,让患者感到他们的遭遇具有普遍性,以此降低或疏解来访者的情绪,使 他们可以接纳自己的问题。‎ (2) 治疗前的改变;‎ 治疗师要详细询问这种改变发生的情况,目的在于协助患者从治疗前的改变中找出详细、明确的解决 方法,并鼓励患者继续作下去。.由于这些解决方法是患者自己找到的,而且已取得成功,鼓励患者继续 采用会比较容易。‎ (3) 预设性提问;‎ 治疗师使用一些暗示性语育,试图影响、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向,引导患者向正向的、积极地解决方法 思考。‎ (4) 评量提问;‎ 请患者将他的期望、信心或预测等,在一个。到10的量表上反映出来。例如0代表最糟糕的状态, 10代表最理想的状态,请患者评量自己目前的状态,通过治疗期望达到的状态等等。‎ (5) 鼓舞和赞许;‎ 鼓舞是向患者表达支挣;肯定。在治疗过程中,只要有机会治疗师就可以使用,但要注意治疗师的鼓 励要符合实情。治疗师通过赞许肯定患者的成功以及成功隐含的力量,以此营造正向、积极、客观.、期 待改变的气氛,激励患者,增强患者对自己的信心。‎ (6) 最先出现的迹象;‎ 询问患者改变时“最先出现的迹象”,引导患者从最先出现的改变开始描述,展开解决问题的步骤。‎ (7) 奇迹提问;‎ 治疗师采用一种戏剧化的方式,请患者想象,他寻求帮助的问题解决了,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8) 关系提问;‎ 询问患者,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对他、对事件、对改变的可能看法。‎ (2) 例外提问。‎ 例外指那些在患者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当问题可以合理地期待发生,但不知为何没有发生的情景。‎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至少答出5个,共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