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4 MB
- 2023-12-25 发布
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n 中国古代建筑
n 罗马建筑
n 哥特式建筑
世界三大古代建筑体系
比
萨
斜
塔
巴
黎
圣
母
院
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n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n 第二节 宫殿与礼制建筑
n 第三节 陵墓建筑
n 第四节 城防建筑
n 第五节 其他著名古代建筑
n 第六节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n 第七节 中国古代园林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n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n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n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原始社会至
汉代
n 原始人类:择洞而居、构木为巢
n 夏朝:版筑技术
n 战国:制砖技术
n 秦朝:阿房宫、万里长城、秦始皇陵
n 汉:长安城、大量使用斗拱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
n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
与壁画。
n 著名的四大石窟以及登封嵩岳寺塔就是
这一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
登
封
嵩
岳
寺
塔
n 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
部分建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木结构建筑物。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隋唐时期
北宋政府颁行《营造法式》,
作为宫殿、坛庙、官署、府第
等建筑工程各种建筑的设计、
结构、用料和施工的“规范”。
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
—宋朝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n 河北正定隆兴寺的摩尼殿
n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
逐步影响到全国各地。汉族工匠
在宋、金传统上创造的宫殿、寺、
塔和雕塑等表现出若干新的趋势。
n 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等
是现存的元代建筑。
n 元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又一发展时期
山西芮城永乐宫
n 明末出现了一部总结造园经验的著作—
《园冶》。
n 清朝前期编修了清工部《工程做法》
74卷,统一了官式建筑的模数和用料
标准,简化了构造方法。
n 北京的明清故宫和沈阳故宫是明清建筑
的典范。
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
时期——明清时期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
二
)
采
用
框
架
式
结
构
(
三
)
灵
活
安
排
空
间
布
局
(四)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五)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
六
)
运
用
斗
拱
结
构
方
式
(
七
)
运
用
色
彩
装
饰
手
段
。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
一
)
台
基
须
弥
座
台
基
(
二
)
柱
、
枋
、
梁
、
檩
、
椽
(
三
)
斗
拱
n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说到:“中国古代
建筑有两个明显特征:斗拱,屋顶。”
n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总称斗拱。
n 斗拱的种类非常多,形制复杂。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
(四)彩画。
和
玺
彩
画
旋
子
彩
画
苏式彩画
(五)屋顶
重檐庑殿顶的太和殿
重檐歇山顶的天安门
圆
形
攒
尖
顶
的
皇
穹
宇
第二节 宫殿与礼制建筑
n (1)中轴对称
n (2)左祖右社
n (3)三朝五门
n (4)前朝后寝
n 故宫鸟瞰及简介.asf
一、宫殿建筑的布局
二、礼制建筑
n 中国的礼制思想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n 其一是要人们听命自然。
n 其二是要人们崇尚祖先。
n 用以宣讲、传播礼学礼制,举办各种
“礼”所规定的祭奠活动的建筑统称礼
制建筑。
n 礼制建筑有官修和民建两种,包括皇家
的大学堂(称太学)、坛庙、祭祠,以
及民间的家族祠堂等。
n 是中国礼制建筑中规模最大、
等级最高的建筑群。天坛有内
外两层北圆南方的坛墙。其主
体建筑包括圜丘坛、皇穹宇、
祈年殿和斋宫四部分,均位于
内坛墙内。
1、天坛
圜丘坛
2、太庙
n 太庙是帝王祭奠祖先的建筑群。
n 太庙以古柏著名,树龄数百年。
n 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
改名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n 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神与谷神
的地方,位于天安门西侧,与
太庙左右对称。
n 主体建筑为坐落在中轴线上的
社稷坛和拜殿。社稷坛位于全
园的中心,为汉白玉砌成的三
层方坛。
n 3、社稷坛
4、孔庙
n 孔庙又称文庙、夫子庙、孔圣庙等,是
祭奠孔子的建筑。
n 孔庙规制为“左庙右学”,即在京城太
学的左侧必须建文庙。
n 至明清两代,除京城建庙外,各地的府、
州、县学的左侧都建了孔庙。其祭祀规
制,分皇祭、官祭、随时祭。
曲
阜
孔
庙
n 祠是封建制度下社会公众或某
个阶层为共同祭奠某个人物而
修建的建筑群。
n 目前保留下来的祠,多是被历
代人民所景仰的著名历史人物
的祠。
三、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包公祠
n 宗祠为一族一姓共同祭祀祖先
的地方,也是家族议事以及履
行族法、家法的地方,是民间
最普遍的礼制建筑。
n 规模较大、建筑较精美的有两
处,即龙川胡氏宗祠和陈家祠
堂。
四、宗祠
第三节 陵墓建筑
n 其一是陵墓建筑,有地面建筑
群和地下墓穴;
n 其二是陵墓建筑上的绘画、雕
刻等文化艺术;
n 其三是棺椁殉葬品。
n 此外,还包括周围的风景。
陵墓景观的构成包括三部分:
(一)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选址特点
n 1、重视所谓“山水风脉”。
n 2、地理位置:首先,陵区位置一般不远离京
城。其次,陵区应是山河险固、易守难攻的地
方,以保证安全。
n 3、建在山区的陵墓,还要有足够的山间小明
堂(小平原),以供子孙后代发展。
n 4、非常讲究地讳。多选择水深土厚,没有流
沙、硬岩的地方,以保证地下宫殿施工和建筑
质量。区位和选址.MPG
(二)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演化
n 封土形制是关于帝王墓穴上方堆
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
n 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
经历了“覆斗方上”式、“因山
为陵”式和“宝城宝顶”式的演
化过程。
(1)“覆斗方上”式
n 就是在地宫上方用黄土堆成三阶逐级收
缩的方形夯土台,形状很像倒扣的斗。
n 这种封土形制沿用的朝代最多,自周朝
一直延续到隋朝。之后,又被宋朝选用。
在诸多使用这种封土形制的陵墓中,以
秦始皇陵墓的墓冢形体最大。
秦始皇陵
(2)“因山为陵”式
n 就是将墓穴修在山体中,以整座
山体作为墓冢,气势宏大,雄伟
壮观。唐朝帝王陵墓、满城中山
靖王墓使用这种封土方式。
满城汉墓
n 是在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或椭圆
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
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穹隆顶称宝
顶。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清朝的宝
城宝顶多为椭圆形。
(3)“宝城宝顶”式
(三)、中国古代帝王陵园建
筑布局的演化
n 历代帝王陵园建筑群由三部分组成:
n 其一是祭祀建筑群;
n 其二是神道;
n 其三是为帝王守护陵墓的人居住的地方,
称护陵监。
(四)、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地
宫结构的演化
n 帝王墓穴及棺椁在汉初以前,多为石质。
n 西汉地宫的营造方式称“黄肠题凑”。
n 东汉以后,棺椁都用木质制作;
n 地宫,除唐朝是直接在开凿的山洞中就地营造外,都
是用砖石发券垒建。
n 宋朝以前,多是砖砌地宫,四壁绘制墓主生前的活动
场景。
n 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造
大型墓室。
(五)、殉葬制度的演化
n 随死者一起埋葬的人或物品为殉葬品。
n 帝王的殉葬品,包括本人的生活用品、
心爱物件,以及他在位期间社会的生产
工具、科学发明、乐器、兵器,各种重
要的书籍、史册、艺术品、珠宝乃至物
种。
n 殉葬品中的人物,商周时期为活人殉,
战国后期开始,改为俑殉制。
(六)中国现存的著名帝陵简介
n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临潼的骊山脚下。为历代单葬
制帝王陵墓中最大的。在陵园内,其地上祭祀建筑
已无存,现已发现地下有兵马坑3座,
n 1974年发现的一号兵马俑坑,与真人真马等大的
6000多人俑与马俑,再现2000多年前的战阵军容。
这一轰动世界的发现使秦始皇陵被命名为世界远古
第八大奇观,并于1977年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
录》。
秦始皇陵
兵马俑坑
2、汉茂陵
n 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是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
大的一座,形似覆斗。茂陵周围还有霍去病、
卫青等20余个陪葬墓。
n 在茂陵陈列有16块珍贵西汉石雕,具有极高的
历史和艺术价值,被中外雕刻美学界称为“千
古绝品”。鲁迅曾到茂陵参观,高度评价“惟
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时任中国科学院院
长郭沫若在茂陵视察时强调指出:“霍去病墓石
刻是国粹”。
茂
陵
石
刻
之
马
踏
匈
奴
3、唐乾陵
n 是唐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
合葬陵。
n 神道两侧大型石雕达120多件,庞大的陵墓
群规模和以山为陵的设计是唐朝帝王诸陵之
冠。
n 在大型石雕中,有两种因与众不同而著名:
其一是无字碑,通体高达7.53米,为一完整
巨石;其二是神道上的异国人物的石像生。
4、成吉思汗陵
n 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
陵墓建筑造型为蒙汉文化结合的
产物,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
n 陵宫主体由三座相互连接的蒙古
包式大殿组成。
5、明十三陵
n 位于北京西北昌平县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十
三座帝王陵如扇面状分布在盆地内的山前丘陵
上。
n 陵区道路由一条主神道和十二条辅神道构成。
n 明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坐落在主神道的顶瑞。
各代皇帝陵墓依照辈数关系对称分布在主陵两
侧。
n 地宫封土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宝城宝顶,地宫前
是安放帝王谥号碑牌的方城明楼。
二、纪念性陵墓
n 墓主人在历史上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创
造者和继承者,或是治国有方的明臣贤
相,或是曾有过广泛影响或较大知名度
的名人,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重要,受
到人民的敬仰,因而其墓地也成为重要
的游览胜地。
I:导基课件第四章延安黄帝陵黄
帝陵风光介绍,黄帝陵风景图,.htm
n 1、“三皇五帝”等纪念陵
n 如陕西黄陵的黄帝陵、河南淮阳城北的
伏羲太昊陵、山西临汾的尧陵、湖南宁
远的舜陵、浙江绍兴的夏禹陵。
n 黄帝陵是中原各族共同的祖先轩辕黄帝
的陵墓,初建于春秋,总面积8500余亩。
黄帝陵封土为丘状土冢,据说为衣冠冢。
2、名人墓
n 为中国历史上那些曾有过广泛影
响或较大知名度的名人墓地。
三、崖墓及悬棺葬
n 崖墓,是在石崖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
四川乐山、彭山、宜宾一带石崖上就有
分布。
n 崖墓多盛行东汉至南北朝时期。
悬棺葬
n 是在山上断崖处凿孔打横木桩,
将棺木放到桩上;或把棺尾放入
岩穴,棺头架在木桩上。悬置越
高,表示对死者越是尊敬。它是
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葬俗
之一。
作业
n 搜集故宫、天坛的资料编写
故宫和天坛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