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6.29 KB
- 2023-04-08 发布
2011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
质》真题--解析
一、单选题
1,新一轮课程改革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最应体现 ( )
答 案
A,学术性
B,发展性
C,基础性
D,学科性
考 点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在新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应体现课程基础性的特点,以奠定
学生在以后的成长的基础。
2,通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 ( )
答 案
A,因材施教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D,教育影响连贯性原则
考 点 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教学中指的是教师应该按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
方法,即因材施教。
3,“有的儿童情感深沉、持久,而有的儿童则表现为奔放、热烈。”这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
具有 ( )
答 案
A,顺序性
B,可变性
C,不均衡性
D,个体差异性
考 点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在本题中,不同的儿童呈现不同的特点,说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
4,在化学实验课中小虎做了一个实验,请教王老师时,王老师却说“这个不考,不用管它”。
王老师这一做法存在的问题是 ( )
答 案
A,教学方法单一
B,教学理念偏失
C,教学技能欠缺
D,教学态度不端
考 点 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王老师的这种“不考不管它”的做法存在教学理念偏失的问题。
5,“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解字》)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
答 案
A,专业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复杂性
考 点 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意思说,教育就是老师
做,学生跟着学,说的正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6,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 ( )
答 案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考 点 教育基本法——《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7,胡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但学校领导担心教学改革失败,有些教
师也反对他的改革计划。胡老师应该做的是 ( )
答 案
A,坚持改革,这是教师的权利
B,坚持改革,这是教师的义务
C,放弃改革,这是一时的冲动
D,放弃改革,这违背了教学常规
考 点 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根据本班情况进行的教育改革,是教师的权利,胡老师应该坚持。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的责任
人是 ( )
答 案
A,当地政府
B,被监护人本人
C,户籍所在地的学校
D,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
考 点 教育单行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由《义务教育法》可知,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的直接责任人应是其父母
或其他监护人。
9,户籍在某市的儿童小亮要在本地上小学,他应该选择 ( )
答 案
A,户籍所在地的任意学校入学
B,家庭住址所在地的任意学校入学
C,户籍所在地的学校就近入学
D,家庭住址所在地的学校考试入学
考 点 教育单行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像小亮这样户籍在外地,在本地上小学的儿童,应选择家庭住址所在地的任意
学校入学。
10,小强今年 l2 岁,上小学五年级,其父母在外做生意,让小强长期独自住在家里。小强
父母的行为 ( )
答 案
A,没有过错,符合法律规定
B,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考 点 教育单行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
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
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11,教师李某经常在上课时间利用手机操作股票,没有认真教学,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造
成了损失。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学校可以对其 ( )
答 案
A,进行罚款
B,进行行政处罚
C,追究法律责任
D,进行行政处分或解聘
考 点 教育单行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
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
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
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学生王某 15 岁,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拘留,张老师将这件事写成了一篇通讯报道,文中
采用了王某的真实姓名详细描述了他走上犯罪道路的经过,并在当地晚报上发表。张老师的
做法 ( )
答 案
A,合法,这是张老师的著作发表权
B,合法,能对未成年人起到教育作用
C,不合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D,不合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考 点 学生的权利与保护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张老师的做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13,14 岁的小赵经常违反学校的有关管理规定,学校下列做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答 案
A,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B,批评教育,问题严重时可以开除
C,批评教育,问题严重时可以强制其转学
D,批评教育,问题严重时可以勒令其退学
考 点 教育单行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于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
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但不得责令学生停课、转学、退学或者开除学生。对有预防未成年
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学校和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严
加管教。也可以送专门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14,某学校在校寄宿生罗某睡在上铺,由于床板与床架连接不牢,罗某翻身时,床板的一端
掉下砸伤了下铺的李某。造成李某受伤的责任主体是 ( )
答 案
A,学校
B,李某本人
C,学校和罗某
D,罗某的法定监护人
考 点 教育单行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由于学校的原因,给学生造成伤害的,学校应是责任主体。
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
务是 ( )
答 案
A,提高质量
B,促进公平
C,改革创新
D,育人为本
考 点 教育法规与政策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当前,全国
各地正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质量成为当前教育战线最为紧
迫的任务。
16,雷小华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选择了师范专业,但毕业从教后,面对沉重、复杂的工作,
他难以适应,困惑、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甚至萌生退意。他出现这种状况的症结在于 ( )
答 案
A,工作未得到家人的支持
B,角色期待与角色行为冲突
C,个性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
D,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存在偏差
考 点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雷小华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选择了师范专业,但毕业从教后,面对沉重、复
杂的工作,他难以适应,困惑、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甚至萌生退意。他出现这种状况的症
结在于角色期待与角色行为冲突.
17,下列选项中,对教师行为选择起决定作用的是其 ( )
答 案
A,学科专业水平
B,认知能力状况
C,职业道德修养
D,身体健康状况
考 点 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其教师行为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
18,段老师一直在关爱学生、严谨从教、待人和善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但有时却穿着拖鞋
上课,经常不注意仪表修饰。对段老师职业修养最恰当的评价是 ( )
答 案
A,值得肯定,师德修养重在内在品质,与仪表修饰无关
B,有待改善,师德修养是内在品质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C,无可非议,仪表随意是个性的表现
D,无关紧要,上好课才是最重要的
考 点 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段老师的职业修养有待改善,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在各方面应起到表率垂范的作
用,师德修养是内在品质和仪表修养的结合。段老师师德优秀,但是仪表修饰有待改善.
19,教师给个别优秀的或者暂时处于落后的学生“开小灶”,这种做法 ( )
答 案
A,违背了教育公平
B,违背了教育良心
C,体现了教育公正
D,体现了教育民主
考 点 教育公正与小学生的共同发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教师给优秀或者暂时落后的学生单独“开小灶”的做法有违教育公平。
20,吴老师任教的班级有 30 多位学生考上了大学,每位家长自愿拿出 200 元表达对吴老师
的谢意。吴老师正确的选择是( )
答 案
A,接受,这是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体现
B,接受,这是教师社会地位提高的象征
C,接受,这是教师的辛勤劳动所得
D,婉拒,这是变相的腐败行为
考 点 教育法规与政策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对于题中所述行为,吴老师应该婉拒,因为这是变相腐败的行为,可能会恶化
教学氛围。
21,下列选项中,与秦始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答 案
A,焚书坑儒
B,七国之乱
C,黄巾起义
D,淝水之战
考 点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 213 年和公元前 212 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的事
件。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时期,黄巾起义发生在汉灵帝时期,淝水之战发生于东晋时期。
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答 案
A,“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
B,“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
C,“初唐四杰”指王勃、李白、卢照邻、骆宾王
D,“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扑、马致远和郑光祖
考 点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
称,简称“王杨卢骆”。
23,我国的“五岳”是指 ( )
答 案
A,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B,黄山 秦山 华山 衡山 天山
C,泰山 华山 庐山 恒山 嵩山
D,崂山 泰山 华山 衡山 天山
考 点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24,下列选项中,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是 ( )
答 案
A,望远镜
B,温度计
C,避雷针
D,内燃机
考 点 生活中的科技常识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富兰克林发明的最具代表的是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避雷装置。通常所见的避
雷针由三部分组成:一根上端比较尖的金属棒,金属棒下端连接着导线,导线连在一起埋在
地下的金属板上。避雷针是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制成的。当导体带电时,尖端附近的电场特
别强烈,使附近的气体电离,导致放电。避雷针有两个作用:一是当云块接近避雷针时,避
雷针可以把因静电感应带的电随时放人空中与云中的电中和,从而化剧烈的放电为缓和的多
次放电, 减少雷击的可能性;二是作为放电的通路,使电从避雷针的导线中流过,而不至
于破坏建筑物。
25,下列对“日食”发生原因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答 案
A,月亮挡在地球与太阳之间
B,太阳挡在月亮与地球之间
C,地球挡在太阳与月亮之间
D,金星挡在地球与太阳之间
考 点 地理知识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日食,又作日蚀,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
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
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
26,白居易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描绘一种乐器的演奏声,这种乐器是 ( )
答 案
A,古筝
B,三弦
C,琵琶
D,扬琴
考 点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形容的是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声音,所以这种
乐器应指琵琶。
27,在中国书法史上,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作品是 ( )
答 案
A,苏轼的《赤壁赋》
B,黄庭坚的《松风阁诗》
C,王献之的《洛神赋》
D,颜真卿的《祭侄稿》
考 点 中外古代艺术成就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天下第二行书”公认为颜真卿所写的《祭侄季明文稿》,《祭侄稿》全称《祭
侄季明文稿》,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
百五十八年)。
28,擅长画花鸟虫鱼,尤以画虾著称的现代画家是 ( )
答 案
A,傅抱石
B,刘海粟
C,齐白石
D,关山月
考 点 中外古代艺术成就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本题中所指的画家是齐白石,齐白石擅长画花鸟虫鱼,并且以画虾著称。
29,下列有关网络日志博客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答 案
A,博客是一种由注册者管理、随时更新内容的动态网站
B,博客平台具有能上传图片、音视频的功能,并设有交流区
C,博客平台可以免费注册,任何人都能成为博主
D,浏览者无须登录,就可以在博客上自由发表评论
考 点 网络信息交流能力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
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许多博
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
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他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
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博客内容以文字为主,仍有一些博客专注
在艺术、 摄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种主题。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博客必须
由浏览者在网站上注册登录,方能在博客上发表评论。
五、综合题
【案例 1】范老师在公开课上提问时用手指着后面说:“这个问题,请后面那位漂亮的女同
学回答。”听课的老师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他所指的方向,寻找那个“漂亮”的学生。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正欲开口回答,老师连忙用手制止:“我指的是你后面穿粉红衣服那位
女同学。”这个站起来的女生羞愧得无地自容,满面通红地坐下,趴在书桌上好长一段时间。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范老师的做法。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即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
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爱是教
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定
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恶的人来 看
待,另一方面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②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③宽容和信任学生。
案例中范老师的言行不符合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变相歧视和挖苦
学生,是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行为。
【案例 2】上地理课时,陈老师发现课代表王超心不在焉,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陈
老师本想用提问“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都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提问
的难度,涉及他们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于是,陈老师有了
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让王超不随堂上课,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地理知
识。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的支持,王超免修了地理课。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图书馆
里多了一位小读者,他自己查阅地理资料,研究感兴趣的问题。而陈老师的工作任务,不但
没有因为王超地理课的免修而减轻,反而更重了。陈老师既要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还要给王
超提供相应的指导,解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一个学期下来,王超的小论
文《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复制知
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
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进程,自主评价反思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
的实现。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培养学
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案例 3】材料 l [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倡导谅解与友爱。 材料 2 陶行知:“爱满天
下。”材料 3 丰子恺在谈到他的老师时说,李叔同先生是“爸爸的教育”,夏丐尊先生是“妈
妈的教育”。材料 4 冰心:“有爱就有教育。”
请参照上述三则材料,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慎独”的理解。
“君子慎乎独也”。讲君子“慎独”,我想将其理解为“独慎”更合适,所谓“独者,慎也。”
要想正确理解“慎独”的准确含义,我想首先应该将“慎”和“独”分开来理解。先说“独”,
我认为儒家在这里所说的“独”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独”的普遍意义是不同的,这里的“独”
不仅仅是单独的意思。“独”不仅仅是指一个人独处或者说是闲居,这只是字面意义的理解,
我想其应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解,那就是内心的独,这点和老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中
的“独”具有相通之处。即,不管我们是不是一个人待着,不管我们是隐居山林还是居于闹
市,“独”的是我们的内心,是心性方面要求我们能不为外物所惑,静下心来,就像是整个
世界只有自己一个人一样或者说是我在我的世界里,我的世界里只有我自己。那么做到这种
“独”之后呢,达到这种“独”的境界之后要做的就是“慎”了,“慎乎独也,独者慎也。 ”
我认为这里的“慎”除了“谨小慎微”的意思之外,还有一种其他的含义,那就是儒
家所讲君子品格,也可以说是君子的道德规范。达到“独”的境界之后,就是要“慎”,不
但要在言行上谨小慎微,更重要的是思想修养上的谨小慎微,正所谓防微杜渐。言行是否会
符合道德规范,首先体现在其思想之上,先要有想法才会有言行,为了使言行合乎规范,首
先在思想上就不能放松。当今所说思想上的犯罪不叫犯罪,有了犯罪事实才叫犯罪。这与儒
家所讲慎独是截然相反的,或者说慎独者要做的就是消除这种意识上的犯罪,正如孔子所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所欲,
不逾矩。 ”儒家所讲的独者所要达到的慎的程度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只要是我想的就是
合乎规范、不逾矩的,或者是我所能想到的,我所有想做的都是合乎道德规范的,逾矩的事
情,在他们心里已经没有了位置。
【案例 4】材料 l “慎独”是“古人的一种修养方法,指人独处时谨慎不苟”。(《现代汉语
词典》) 材料 2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 材料 3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
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
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汉书,杨震传》)
请联系现实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围绕“爱与教育”,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论说文,题目自
拟。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爱满天下---------师德之魂
铸造师德灵魂的就是一颗爱孩子的心,如果一个老师不懂得爱孩子,又如何谈师德呢?正因
为老师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无私的奉献,才迎来了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数赞誉。因此,
在工作中我就是用爱去和孩子们交朋友,用爱孩子的心换来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教师如何爱孩
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爱孩子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
陈鹤琴先生告诉我们:“孩子有自己的力量,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不让孩子做他所能做的事
情,不让孩子想他所想的事情等于阻止了孩子身心的发展。”因此,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
有新发现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允许和鼓励孩子提出不同的见解,即使
孩子的见解是错的,也为他们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错误,并自己揪错。但仅仅尊重
孩子的选择是远远不够的,尊重孩子更应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记得在一次家访中,
一位家长语重心长的对我讲述了一件小事:“一天早上入园时,我的孩子叫了老师早,可老
师当时在和别的家长讲话,没有听到,我的孩子很失望地走进了教室。”听了这件事以后,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的一次小小疏忽,竟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从此
以后,我引以为戒,每天早上入园时,不管我在忙什么,只要有孩子走进教室,我就立即迎
上去,微笑着说:“早上好。”在实践中我明白了尊重孩子不是光靠嘴说出来的,而是要用真
诚的行动去实现的。”
二.爱孩子就要关心孩子
工作七年了,我深深感到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解惑之人,更应是孩子生活中的妈妈,游戏中的
伙伴,应从各方面去关心孩子。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为尿湿的孩子换洗裤子;又多少次被哭闹
着不愿上幼儿园的孩子踢打过。从学习到游戏,从吃饭到睡觉,从喝水到入厕,我就是这样
从方方面面的生活细节中去关心照顾我的孩子们。虽说我的工作是如此平凡而琐碎,但当我
看到孩子们在我的悉心照料下健康而活泼,快乐而无忧时;当孩子们悄悄走到背后为我捶背
时;当孩子们戴着红领巾回来看我时,我的心中就会充满无比的幸福感,我想:“教师不光
是爱的奉献者,更是一名收获者——她撒播着爱的种子,收获的是爱的果实!”
三. 爱孩子就要理解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有一片属于自
己的内心世界,要想走进童心,就必须用心去理解他们。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我总是关
注他们的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我时常在想:“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
子……”带着这份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
解。记忆中闪过这样一个片段:有个叫琛琛的小女孩,有天中午就是哭闹着不愿喝汤,当我
把她搂过来喂她喝汤时,它一挥手将碗碰翻了,整碗汤淋在了我新买的白裤子上。当时,怒
火一下子涌了上来,真想大吼一声,但当我看到孩子泪汪汪的双眼时,我又平静了下来:‘不
能吓着孩子,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我笑着对孩子说道:“别哭别哭,老师知道你是不
小心的,去帮老师拿条毛巾擦干净就好啦。”琛琛一听,马上小跑着帮我拿来了毛巾,我一
边擦一边对她说“琛琛真能干呀,这么快就帮老师拿来了毛巾,谢谢你了!”这时候,琛琛
一听自己帮助了老师还受到了表扬,一下子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还小声说了句“不用谢”。
看着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我又说,“琛琛,老师不逼你喝汤,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喝
汤吗?”琛琛犹豫了一下才说“我怕汤喝多了,睡觉的时候又尿床,妈妈又要骂我了。”原
来小家伙是在担心这个呢!我连忙说“别担心,张老师帮你少盛一点汤,睡觉之前再上次厕
所,保证你不会尿床了。要是你还是尿床啊,就让妈妈批评张老师,因为是张老师要你喝汤
的,好吗?”琛琛听了这才放心地喝下了汤。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相互理解,老师和孩子之
间就更需要理解。让我们的孩子在被理解中也学会理解别人,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四. 爱孩子就要信任孩子
孩子虽小,但却有着无穷的潜力。夸美纽斯就曾说过:“让我们用赏识的目光去注视他们!”
不要害怕孩子失败,他们完全能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成功;不要害怕孩子犯错,他们必将
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信任就是多肯定少否定,信任就是多鼓励少批评。每当孩
子胆怯地说:“老师我不会”时,我就会微笑着对他说:“加油,只要再多练习一下,你就一
定能学会了!”每当孩子面对新的挑战裹足不前时,我就会用坚定的声音告诉他:“孩子你是
最棒的,老师相信你一定行!”
我就是这样爱着我的孩子们的。俗话说得好:“没有爱的教育如同一方没有水的池塘。”
爱是师德的灵魂,爱是生命的主旋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
朝着这个目标,我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