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0 KB
  • 2023-07-03 发布

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的实施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 产品开发 第五阶段“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的实施 适用产品名称: 图纸号: ‎ ‎ 1、本产品开发各阶段的经验,由APQP小组组长负责,以“备忘录”的形式记下来,作为下一个新产品开发的输入之一。详见附录1‎ ‎2、该产品从首批样品提交、首批产品提交开始,应由销售部负责“倾听顾客呼声”,不断改进产品的综合质量。详见附录2‎ ‎3、批量生产开始后,公司各部门应采用必要的统计技术,及时充分地识别过程变差,进行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消除变差的特殊和普通原因来减少变差来源,最终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同时应认真评审,接受顾客提出的包括成本、时间进度和预期改进在内的建议。‎ APQP小组组长/日期: ‎ 组员: ‎ ‎ ‎ ‎ ‎ ‎ ‎ ‎ ‎ ‎ ‎ ‎ 产品开发 “备忘录”‎ 产品名称: 产品图号: ‎ ‎ ‎ 顾客名称: ‎ 本产品开发备忘录:‎ HP55Z5201-00涡论增压器做为公司最基本型产品,在其基础上发展、延伸和演变出许许多多的产品,通过这次项目开发,系统的学习项目管理方式、方法,整理和归纳相关产品,理顺产品之间的连带关系,简化手续,科学管理,有效控制,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化的满足客户要求,为今后的新产品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回顾总结这项工作,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1. 如何以有效的管理方式将产品研制和生产阶段更好地控制质量、成本和提前交货期,提高对用户的需求响应速度呢,这就是企业化项目化管理;项目实际就是一个计划要解决的问题,或是一个计划要完成的任务,有开始的起点和结束的终点,可以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通过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5 个过程组,以实现或超过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要求和期望。‎ 2. 将企业中一次性的、具有明确目标、预算和进度要求的,多任务的活动视为项目,并按项目的专业化技术和方法进行管理,从而比常规方法更好更快地实现目标的管理,它是一个涉及到跨部门,跨专业的团队的组织活动。矩阵型结构是职能型组织结构与项目型组织结构的混合 3. 顾客要求是项目管理的纲,从前期调研开始,就要把握住客户要求的实质;在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都要贯彻和保证客户的要求得到实现,在实现的过程中,要有完善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并有应对客户不断变化要求的措施。‎ 4. 前期预防是项目管理的精髓,各项工作的展开都要事先充分考虑可能和潜在的不确定因素,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风险的发生;关键的技术手段就是防错措施的采用,合理有效的防错措施的制定是我们工作的核心。‎ 三、1、 项目管理的背景 (2)什么是项目管理 2、 企业项目化管理的定义 四、企业项目化管理的运作体系 1、企业项目化管理的组织结构 矩阵型组织结构 2、,其优缺点分析如下: 优点: 1) 项目目标显而易见,责任明晰,客户直接与项目经理沟通,对客户的反映迅速 2) 在跨职能环境中,有利于培训有能力的项目经理或项目管理人员 3) 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资源,职能专业知识可供所有的项目使用,由项目与职能部门分担资金成本 ‎ ‎ 4) 可以得到职能经理的更多支持,更好的协调,可广泛征求意见,解决问题 5) 信息流动良好,水平(项目知识)横跨各职能部门,垂直(技术信息)贯穿整个组织 缺点: 1) 对项目成员而言,有一个以上的上司 2) 双重责任和权力、权力平横和不良沟通系统会带来混乱 3) 职能部门经理不大可能将他们的最好的资源给项目,当很多项目同时执行时,分享稀缺资源可能会带来部门间的问题 3、项目化管理的支持系统 (1)公司的项目管理工作由总经理领导下的项目办公室协调各项目组完成,项目经理可由职能经理担任,项目组成员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担当。 (2)项目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提出项目建议,甄选和确认项目,审核和控制项目计划,管理相关的文件、报告和信息;制定项目信息管理和项目会议制度,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员,协助项目经理召集定期和不定期的会议,传达并存档会议纪要;建立独立的项目管理文件体系,规定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和具体方法。 (3)企业为了鼓励职能经理的职业发展,在对他们的评价和考核中除了对他原先的部门工作的业绩指标考核外,也加入了对他们所组织领导的项目的考核。通过公司的各项考核机制,保证在项目工作中的成员有充分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4)各项目经理按照项目管理的程序和运用各种技术工具确定项目的目标预算、进度、里程碑计划、WBS、人员分工及控制和反馈方案,报项目办公室备案。项目办公室要对项目立项、项目关键点检查、项目执行状态、任务完成情况、重大突发性事件、项目变更、项目进度、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的控制和调整。 (5)针对项目进行过程中,许多人不想自己做决定的现象,项目办公室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保证勇于提出鲜明观点和勇于决策的人以不同级次的回报,同时保证那些试图用新办法但告失败的人不受惩罚,创造一个敢于创新的氛围。 (6)在项目办公室加入业务专家(PMP或IPMP),避免项目经理在“不得不做决定”的时候缺乏专业支持;另开展内部培训为项目管理工作建立坚实的群众基础。 4、项目化管理的运作程序 (1)当企业接到一个产品订单/合同时,由总经理下达给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对产品订单/合同进行分析分类: a、当产品订单为老产品时,可直接下达给生产部,由生产部按原运作程序作业,按质按量按期交货。 b、当产品订单为新产品时,根据客户的产品和货期的要求,召集各职能经理进行合同评审: 1) 确定交付物、工期、费用; 2) 拟定项目经理。在产品研制阶段,由研发部部门经理担任项目经理;在产品生产阶段,由生产部部门经理担任项目经理; ‎ ‎ 3) 由项目经理根据合同要求,与项目办公室共同确定跨部门合作的项目成员,如上述的项目化管理组织结构图所示。 c、在产品研制阶段(项目立项—设计开发—样机制作与测试—交付生产),项目组:由研发部、工程部、质量部选派专人组成,其成立原因如下: 1) 设计人员不熟悉生产现场和工艺路线,由工程部人员参与指导协作,a、便于设计的产品能与实际的生产能力相匹配,能形成工业化生产;b、在设计过程中,工程部人员可协助样机制作,完成产品生产流程和作业标准书。 2) 设计人员不了解相关产品的检验标准,由品质部人员参与过程测试,a、结合生产情况,保证测试的全面性;b、将测试中发现的设计问题尽快反馈给设计人员作相应的改进;b、完成生产过程中的相应检验标准和规范。 3) 项目经理亦可安排一名设计工程师协助跟进此项目的开发进度,培训其相应的项目管理能力:与其它成员的沟通、协调能力,项目的进度控制,成本、工期的控制等,作为项目经理的储备人选。 d、在产品生产阶段(试产—生产—周转--交付客户),项目组:由生产部、工程部、品质部、PMC部组成,其成立原因如下: 1) 由参与设计的工程、品质人员对生产人员、QC人员进行工艺和操作培训。 2)参与试生产的指导、调试、问题反馈,保证试产的顺利进行和一次合格率。 3)由PMC部的仓管人员,及时与生产联系,保证生产物料的有效供应、产成品的周转及按期交付。 如果产品批量小,尽可能试产与生产同时进行,缩短生产过程中的停顿,保证交货期; 如果产品批量大,试产合格后,各职能部门各就各位按原运作程序作业即可。 (2)当企业同时接到多个新产品订单/合同时, a、 在产品研制阶段,项目办公室要组建多个项目组,根据合同要求和客户大小, 1) 或指派研发经理为项目经理,逐个逐个项目地攻克和交付, 2) 或指派相应设计工程师担任项目经理,带领各项目成员并行完成项目 3) 或指派其它职能经理担任项目经理,通过并行竞争考核,挖掘更优秀或更具潜力项目经理人 b、 产品生产阶段,同上执行即可 5、项目化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改善 (1)解决项目化过程中的“一个人,两个老板”的现象,是将“两个老板”合二为一,将职能经理与项 目经理由同一个人担当,在领导项目时,对项目的结果负责,同时又对职能部门的业务负责。 (2)这种结构有效地利用了公司的资源,减少了部门间工作的冲突,增加了横向沟通,降低了每个项目的执行成本,使部门经理有机会通过领导和参与各种项目,获得更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丰富多部门、多专业管理的经验和阅历,使他们的个人价值提高能够胜任未来的高层职务,获得职业上的发展。 ‎ ‎(3)通过项目化活动,不仅针对制造方面,而且是对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全面改进,使技术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提升及新产品从R&D到客户手中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改善了企业原来粗放的计划方式 (4)项目化管理,通过与一项工作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参与并负责该项目,而使员工的责任的提高改进的效果更好。形成了强调团队和相互支持的企业文化,改进了问题的处理和沟通,降低了项目的风险。 (5)按项目方式管理,培养了一种风险管理意识,在项目进行前就评估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开发出应急的计划,改变了以前在项目出现重大变化时的被动的亡羊补牢的工作方式,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技能和意识。‎ ‎ ‎ ‎ 顾客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记录 产品名称: 产品图号: ‎ ‎ ‎ 顾客名称: ‎ 序号 产品(首批样品/首批供货)质量缺陷/顾客反馈 序号 产品(首批样品/首批供货)质量缺陷/顾客反馈的处理情况 评价/原因分析 必要时的纠正措施及其验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