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00 KB
  • 2021-05-23 发布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特别提示: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卷里)‎ ‎1. 19世纪末,俄奥矛盾主要表现为 A. 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B. 对亚平宁半岛的争夺 C. 对伊比利亚半岛的争夺 D. 对土耳其的争夺 ‎【答案】A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故BCD项排除,A项正确。‎ ‎2.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分别是 A. 德国法国 B. 奥匈帝国俄国 ‎ C. 意大利英国 D. 德国英国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同盟国是指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德国实力最强,德国与法、俄、英矛盾最大,三国同盟的形成也主要是德国组织的,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而三对主要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英德矛盾,三国协约的核心是英国,故排除ABC项,D项正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爆发 B. 奥匈帝国吞并波黑地区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答案】C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政府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故排除ABD项,C项正确。‎ ‎4. 一战期间,粉碎了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的战役是 A. 马恩河战役 B. 凡尔登战役 C. 索姆河战役 D. 日德兰海战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1914年9月,英法联军在马恩河出击,迫使德国后撤.德国的速战速决战略破产,马恩河战役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故选B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日德兰海战都和题意主旨无关,故排除ABD项。‎ ‎5. 一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的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法国 ‎【答案】A ‎【解析】“一战”中,美国本土没有遭受战火,美国的参战以及不断向协约国提供商品和贷款,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故选A。‎ ‎6. 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 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C. 奥匈帝国皇储被刺 D. 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答案】B ‎【解析】由此可知,ABCD项都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故正确选项为B项。‎ ‎7. 为找到持久和平之路,美国总统威尔逊等政治家们曾在巴黎和会上作出过极大努力,并在不少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被列入国联盟约的、现在看来还很有价值的共识包括( )‎ ‎①“维护和平”的原则②实行“集体安全”‎ ‎③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④严厉制裁德国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题目中有三个限制性的条件,分别是“巴黎和会上作出过极大努力”、“被列入国联盟约”、“现在看来还是很有价值”,③④只符合前两个条件,故排除;①②正确,答案为D。‎ ‎8. 美国在1921年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不包括 A. 限制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 B. 限制愈演愈烈的海军军备竞赛 C. 维护并扩大美国在中国的利益 D. 解决日益复杂的德国赔款问题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 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就是企图压制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上作出让步,限制和扩大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以及限制军备竞赛,故A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是凡尔赛体系的内容之一,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9. 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提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 A. 维护公海航行自由 B. 限制德国潜艇的发展 C. 打破英国海上优势 D. 维护美国海上霸权 ‎【答案】C ‎【解析】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在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企图通过“十四点”原则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而不是维护国际和平和各国利益,由此,可排除A;《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可排除B项;一战后初期,英国仍保持其传统的海上优势,海上航行自由将有利于打破英国海上优势,有利于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建立世界霸权,所以C正确;美国还未掌握海上霸权,所以也谈不到“维护”,排除D项。‎ ‎10.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因此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B. 无力与欧洲列强争夺霸权 C. 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 D. 日本代表不善外交辞令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的巴黎和会”、“沉默的小伙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将争夺的范围和目标主要放在亚洲,专注亚洲事务及利益,故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故C选项正确;巴黎和会未涉及介入欧洲事务的战胜国的资格的限制,故A选项错误;一战使日本迅速崛起,获得扩张良机,而欧洲列强被战争削弱严重,故B选项错误;日本代表外交辞令的原因显然不是最重要原因,故D选项错误。故选C。‎ ‎11.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A. 战后须建立新世界秩序 B.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 帝国主义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 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识记层次,比较简单,学生直接回忆,判断即可。“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处置战败国的体系。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质,即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据此,排除ACD三项无关项。本题正确答案选B。‎ ‎12. 《九国公约》的下列规定中最能反映出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的是 A. 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谋取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力 C. 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D. 使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九国公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属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处于列强们共同支配的局面,最能反映出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属于表面问题而非本质意图,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也属于表面问题而非本质意图,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九国公约》‎ ‎13.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A. 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 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 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 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五大国在利益的争夺上有共同点和不同点,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利益。由于各国实力不同,处境不同,又各有侧重。但根据自身实力提出要求。这一点是相同的。故选B。‎ ‎14. 国际联盟成立后被英、法操纵这一史实说明 A. 英法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B. 美国无意操纵国际联盟 C. 美国把注意力转向太平洋地区 D. 美国还不具备争霸世界的综合国力 ‎【答案】D ‎【解析】一战后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就是企图通过操纵国际联盟夺取世界领导权,但由于综合国力尤其政治、军事实力以及所占殖民地地尚不如英法,因而失败,因此选D。‎ ‎15. 华盛顿会议通过《四国条约》抑制了日本,但日本认为自己也有收获,主要是 A. 日本建立了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 B. 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到列强的承认 C. 日本取得了对中国的独占权 D. 日本通过此条约获得了更多的权益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华盛顿会议通过的《四国条约》抑制了日本,但日本认为自己也有收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议上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到列强的承认,故B正确。当时日美矛盾尖锐,日本不可能建立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故A错误。日本取得了对中国的独占权,是在一战期间,故C排除。日本通过此条约被抑制,故D错误。‎ ‎16. 《五国条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美、英海军力量并驾并驱 B. 暴露了美国力图取代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野心 C. 平息了海军军备竞争 D. 使日本受到一定的打击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项“平息了”,表述错误,明显不符合“一战后列强间军备竞争史实”,没有平息,反而加剧。进一步可知,ABD三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故,本题答案选C。‎ ‎17. 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A. 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B. 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C. 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D. 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在巴黎和会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所以选A。‎ ‎18. 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共同之处是 ‎①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②侵犯了中国主权,损坏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由少数大国操纵会议 ‎④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一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和巴黎和会都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会议都由少数大国操纵,充满矛盾;会议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两次会议都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①②③④全部正确,故选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B、C涵盖不全面,排除。‎ ‎19. 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阶段特征明显,下列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①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 ‎②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自食其果 ‎③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④法西斯同盟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继形成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随着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和对部分国家地区的侵略,反法西斯侵略也随之发展,因此这一时期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①正确;英法等国家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起眼,最终法西斯入侵法国,进攻英国,两国自食其果,②正确;1937年,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③正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是在1942年,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正确;排除B、C、D。‎ ‎20.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迟到的祝福,而对于当时法西斯侵略的形势来说,它的来到又可谓是姗姗来迟。下列有关这一同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法西斯的侵略已严重威胁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B.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其形成起了催化剂作用 C. 它的形成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从而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D. 其形成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答案】C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迟到的祝福,而对于当时法西斯侵略的形势来说,它的来到又可谓是姗姗来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它的形成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从而成为二战的转折点,错误。错在“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因此选C。ABC都正确,排除。‎ ‎21. 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和冲突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很多会议经常被帝国主义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下列能够体现出这一点的会议有:‎ ‎①1919年巴黎和会 ‎②1922年华盛顿会议 ‎③1943年德黑兰会议 ‎④1945年雅尔塔会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获取有效相信,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和冲突”、“被帝国主义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③项,召开于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是商讨大国对法西斯的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相关事宜事,并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不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而其它①②④项国际会议则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排除含③的选项。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 ‎22. “二战”期间,盟国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中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的雅尔塔会议基本上解决了战后和平与安排的问题,奠定了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基础,因此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最大,故C项正确;开罗会议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塑造战后东亚的新局势,故A项错误;德黑兰会议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以及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等问题,故B项错误;波茨坦会议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故D项错误。‎ ‎23.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破坏性最大、灾难性最严重的一次战争。下列关于其影响表述正确的包括 ‎①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使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③使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空前强大 ‎④大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使人类理性得到张扬,人权与和平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二战促进了战后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D项正确。C项表达不准确。‎ ‎24.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主要有两项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以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即从此演变而来。“世界蓝图”的基础是 A. 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 B. 美国实力的上升和强大 C. 英法实力的衰落 D. 苏联实力的上升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是,罗斯福试图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世界蓝图”的基础是美国实力的上升和强大,故B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还未结束,故A错误;英法实力的衰落和苏联实力的上升不是美国确立“世界蓝图”的基础,故CD错误。‎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 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 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 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 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26. 下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 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 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 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 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73年,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在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的确也存在着一些美苏关系趋于缓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27. 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 拉拢东欧国家 B. 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 军事上遏制苏联 D. 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答案】C ‎【解析】北约成立的目的是与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若某成员国一旦受到攻击,其他成员国可以及时作出反应、联合进行反击,故正确答案选C,为的是遏制苏联。但北约成立不是与华约相对抗,华约是在1955年才成立的比北约晚。‎ ‎28. “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们必须在苏联控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美国元首的这一份备忘录 ‎①说明里根政府对苏联展开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 ②严重歪曲了社会主义的本来面目 ‎ ‎③说明里根政府创造了冷战的新手段 ④说明美苏的冷战气氛有所缓和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们必须在苏联控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说明里根政府对苏联展开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这严重歪曲了社会主义的本来面目,故①②正确;这不是冷战的新手段,也无法说明美苏的冷战气氛有所缓和,故③④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 ‎29.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关系经历了扼杀→合作→冷战对峙的过程,这种关系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是 A. 落后必然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B. 经济决定政治,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在世界上才会有地位 C. 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关键因素 D.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的合作是一种错误行为 ‎【答案】C ‎【解析】由美苏关系扼杀→合作→冷战对峙的过程可知,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故C项正确;AB是落后国家的教训,故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30. 当今美国仍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严重歪曲和攻击,这说明(  )‎ A. 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冷战尚未结束 B. 冷战虽已结束,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 C. 美国绕开联合国随意侵犯他国主权 D. 美苏对峙掩盖下的各种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 ‎【答案】B ‎【解析】冷战之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仍然采用冷战的思维,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严重歪曲和攻击必然也就影响了国际关系的发展,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两极格局瓦解,冷战也就结束,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仅仅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而不能笼统说成“他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说法也是太笼统,材料仅仅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冷战思维而非各种矛盾有愈演愈烈,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全球通史》 ‎ 材料二 一战造成损失一览表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1000万人 ‎2000万人 ‎3400多亿美元 材料三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够具有“世界规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给欧洲造成的影响。‎ ‎【答案】 (1)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物质基础。‎ ‎(2)影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西欧国家经济相对衰落;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的国家;在精神领域,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 ‎【解析】‎ ‎(1)‎ 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题需要从经济、政治和科技等角度去思考作答。由材料一中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结合所学世界市场的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科技上,由于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从经济层面来说,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物质基础。‎ ‎(2)影响: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欧洲的影响。由于欧洲是主战场,所以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就可以直接得出一战给欧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西欧国家经济相对衰落;由于一战后四大帝国被摧毁,有的国家分裂,所以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的国家;由材料三可知在精神领域,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论我们如何同情一个强邻压境下的小国,我们决不能使整个大英帝国仅仅为了它而陷入一场大战。……我们的外交政策是绥靖政策,我们必须以同独裁国家建立关系为目标,这将导致欧洲的和解,并造成稳定感。‎ ‎——英国首相张伯伦 材料二因此,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英国)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我们要)齐心协力打击敌人……毁灭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 ‎——英国首相丘吉尔广播演说 材料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大赛)1980年,美国30多个全国性和数百个地区性和平、宗教组织发起成立“冻结核武器运动”……1986年,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达到顶峰。这一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和平年”,全球100多个国家、250个非政府组织和13个联合国专门机构举行了各种争取和平的活动。‎ ‎——尤宁戈《非政府组织对军控与裁军的影响》‎ 请回答:‎ ‎(l)为了“导致欧洲的和解,并造成稳定感”,张伯伦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结果如何?‎ ‎(2)丘吉尔说的“俄国的危难”指的是什么?“齐心协力”思想在“二战”中最重要的体现是什么?‎ ‎(3)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维护世界和平的经验教训。‎ ‎【答案】(1)‎ ‎ 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一是以妥协换和平;二是祸水东引,纵容德国进攻苏联,增强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力量,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 危难:德国侵略苏联。体现: 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对于侵略行为和霸权主义进行不妥协的斗争;国家间不以邻为壑、嫁祸于人,要增强互信、加强团结,共同应对危机;要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运动;发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 ‎【解析】‎ ‎(1) 根据所学可得出其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根据所学从两个方面概括可得出,一是以妥协换和平;二是祸水东引。结合二战爆发的背景可从纵容德国进攻苏联,增强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力量,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等角度概括。‎ ‎(2) 危难;结合二战的史实可得出是德国侵略苏联。体现:根据“齐心协力打击敌人”可得出是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结合二战爆发的背景、绥靖政策等内容,可从对于侵略行为和霸权主义进行不妥协的斗争、国家间不以邻为壑、嫁祸于人,要增强互信、加强团结、共同应对危机、要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运动、发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等角度概括。‎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本身就是一场宣传战:各方都以一种绝对而坚定的方式宣传各自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前苏联坚信,只有以战争的手段消灭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才能赢得胜利;而美国相信,只有前苏联的共产制度崩溃后,这个世界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正是受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的驱使,这两个超级大国踏上了冲突之路。‎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 今日世界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三 希拉里·克林顿向正在对她的国务卿提名进行审查的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表态称……美国不能孤立地去做任何事情。“单靠美国无法解决最为紧迫的问题,而没有美国世界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 材料四 ‎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否完整地揭示了美苏冷战对峙的主要目的?说说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是指什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怎样承担大国责任的?‎ ‎(3)材料二、三中美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4)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答案】(1)没有。材料一认为,冷战是一场美苏双方的宣传战,美苏的冲突是因为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同。冷战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的冲突除了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的不同外,更主要的还有国家利益上的冲突。 (2)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实行冷战政策,实施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同:以世界的领导者自居,积极谋求世界霸权。异:材料一中美国着力于与苏联的对抗;材料二中美国着力于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4)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发展。‎ ‎【解析】‎ ‎(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一没有。因为材料一认为冷战是一场美苏双方的宣传战,美苏的冲突是因为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同。但实际上冷战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的冲突除了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的不同外,更主要的还有国家利益上的冲突。‎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指的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实行冷战政策,实施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承担大国责任。‎ ‎(3)同:根据“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可知两个政策的相同之处是以世界的领导者自居,积极谋求世界霸权。异:根据“美国不能孤立地去做任何事情”可知材料一中美国着力于与苏联的对抗;材料二中美国着力于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4)由修建中的柏林墙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根据拆除柏林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反映了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