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1 MB
- 2021-05-22 发布
一、文化兴盛与彰显自信
——
古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文化危机与失落自信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文化创新与回归自信
——
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文化兴盛与彰显自信
——
古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宋明
应运而生
主流、正统
春秋
战国
蔚然大宗
“
鹅湖之会”
西汉
《
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
古代中国儒学的演变
秦朝
汉初
沉重打击
复苏发展
魏晋
—
隋唐
明清
官方哲学
冲击挑战
继承批判、活跃局面
请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以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发展说明
文化的传承性、兼容性。
“
文化的力量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
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
程中,而且表现在推动民族振兴、社会转型和国家统一
的历史发展之中。”
——
整理自高中政治必修三
《
文化生活
》
“
百家争鸣”
董仲舒
《
春秋繁露
》
鹅湖之会
批判继承、活跃局面
推动了社会转型
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规范行为道德,维护社会稳定
对社会转型作用微弱
材料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
以民本思潮和专
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
私学文化
”
; 秦汉以后
“
定型为以儒
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
帝国文化
”
;而
“
在商品经济
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
市民文化
, 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
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
——
冯天瑜等著
《
中华文化史
》
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
“
帝国文化
”
的形成和强化的
过程
(4
分
)
。
原因:
自然经济(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
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试从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概括导致清中叶以前
“
市民文化
”
在
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过程:西汉董仲舒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宋明理学的形成
课堂探究
表现:
①文化价值: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到理学,
②科技创新:四大发明的外传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
③社会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完善中央集权制。
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文化价值、科技创新、社会制度等角度
概括古代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
材料 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
优越性
向外
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
中华文化圈
……
日本学
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
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
儒学、官制
和大乘佛教。
——
孟宪实
《
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
课堂探究
14-19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政治)
比较研究
清代军机处
欧洲早期工业文明
15
世纪
中国农耕图
欧洲开辟新航路
16
世纪
中国农耕图
14-19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欧洲工业文明
18
世纪后期
中国农耕图
14-19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14-19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思想文化)
吕留良案
“
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
‘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
‘以专制为政体,
故利民之愚’
。
……
他们还认为
传统‘夷夏大防’的观
念
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
衰败不可避免。”
——
郑师渠
《
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
二、文化危机与失落自信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
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
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
有之文化危机
……
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
不断重建文化
自信心
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
和精神层面。
——
廖保平
《
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
请思考: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
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
物质方面: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制度层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追求民主政治;
精神层面:新文化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传播马克思主义。
课堂探究
陈旭麓先生在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一书中
是这样评价的:“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
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
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
继出现
的。”
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
向西方学习为核心
的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呈现哪些特征?
①
向西方学习与
救亡图存紧密相连
;
②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
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不断深化的历程
;
③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课堂探究
寻求救亡图存之路
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近代化)
三、文化创新与回归自信
——
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实际上已经开始形成了以
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的思想,这是在中国这样
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斗争所作出
的新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
大发展。
1956
年,在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
中共中央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
步有所了解。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在此背景
下毛泽东发表了
《
论十大关系
》
。
文革结束后,在
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基础上,
邓小平发表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的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了
“两个凡是”的禁锢,
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
论的宣言书。
1992
年,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并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谈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明确回答
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是把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第二次宣言书。
“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
都要注意
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
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
不少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
——
摘自邓小平
《
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
“
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
训
”
?
课堂探究
“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
都要注意
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
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
不少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
——
摘自邓小平
《
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思想
理论成果及简要评价?
课堂探究
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
理论武器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的
思想根源
。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伟大旗帜
。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开
创新局面的强大
思想武器
。
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坚定不移
“
走自己的路
”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努力实现“中国梦”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
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
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我们要坚持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最根本
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历来对自
己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只
是到了近代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时,
文化
自信、国民自信受到极大损伤。
我们要把
我国从文化大国推进到文化强国,”
——2014
年两会习近平参加贵州代表团讲话
思考: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从中国
思想文化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有益的做法?
①
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兼容并蓄,吸收人类文明最优秀的成果;
③文化创新,立足国情,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
学以致用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
支撑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
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
历史性的、民族性和继承性,继而形成了长期以来强烈
的自信。”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
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在山东考察讲话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
a
、
b
、
c
、
d
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a
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B
.
b
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的推动
C
.
c
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的冲击
D
.
d
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
✔
从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
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
不断解放。其中
“
中体西用
”
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
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
例题:在中国近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
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
井冈山道路;在中国现代,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
.都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
、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
“
明朝时,王守仁
(
王阳明
)
曾经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这方
面还是很有优势。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
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
习近平参加了贵州省代表团全体会议讲话
“我很景仰龙场悟道的王阳明先生。我们的古代优秀文化值得
自豪,要把文化变成一种内生的源泉动力,作为我们的营养,像古
代圣贤那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2011
年习近平视察贵州大学讲话
思考,陆王心学作为主观唯心主义本身有很大不足,为何习主席多
次强调和推崇王阳明的心学呢?
思维碰撞
相关文档
- 【数学】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B版向2021-05-22 18:12:173页
- 中考物理总复习计算题2021-05-22 18:11:576页
- 2020届人教版高考英语大一轮复习专2021-05-22 18:11:5615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基因2021-05-22 18:11:427页
-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102021-05-22 18:11:319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仪和经纬网2021-05-22 18:11:2017页
-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必修2021-05-22 18:11:1018页
- 新人教版数学一级上册整理复习2021-05-22 18:11:0137页
- 初一英语时态专题复习2021-05-22 18:10:372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备战高考高2021-05-22 18:10:3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