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01 KB
  • 2021-05-22 发布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讲含解析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专题 1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讲目标 1.了解高考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语言手法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高考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语言手法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 考点一: 实词 【真题导航】 1.【2017 年高考天津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的 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 中的主要 ,真与美就 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 达到与真 的程度。 A.观点 内含 劳燕分飞 同日而语 B.观念 涵义 天南海北 平分秋色 C.理念 涵养 南辕北辙 相提并论 D.心目 内涵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答案】D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 【名师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 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 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和语体色彩;第三,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 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 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2017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凌..,而那些春 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 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 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 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 。”迢迢旅途中,气 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 “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 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 ”,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 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席卷 系 扩展 B.笼罩 停 扩展 C.席卷 停 扩充 D.笼罩 系 扩充 【答案】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采用的是语段阅读式填空,题型延续了 2015 年 和 2016 年山东卷题型,指向明确,所选词语皆为动词,难度适中。解答这类题目既要 注意语境的限制,又要注意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 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 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 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本题中第一个括号中的词语在选择时需要考 虑搭配对象,此句的主语是“西伯利亚的寒流”,所以此处只能选“席卷”;第二个括号 中的词语选择时需要考虑语境,文段中说“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在雷州半岛上”, 似乎用“系”用“停”皆可,但若选“停”,则“海南岛”与“雷州半岛”应为一体, 不够准确,而用“系”则不仅符合实际而且更为生动形象。“扩充”与“扩展”词义侧 重点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文段中指“版图”,用“扩展”恰当,故选 C。 【命题思路】 实词的辨析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此类题目考查的特点有:1.考 查重点是结合语境把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正确使用词语;干扰点为其中字面意义和整 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所考近义词语是课本涉及或日常生活、报刊杂志中出现频率较高但又 极易错用的常用词语。2.考查形式多为选词填空、判断正误为主的客观选择题,个别省市 试卷涉及到词语修改释义的主观笔答题。另外,在语病的辨析和修改中也可能会涉及到实词 运用是否正确的问题。所选语料也将更加注重生活化。题量 1~2 道,分值 3~6 分。3.主 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 2018 年高考,实词的考查仍是重中之重,仍会沿袭 2017 年考查特点,要注意实词与虚 词的运用合在一起来考查的情况,在语病的辨析和修改中也可能会涉及到实词运用是否正确 的问题。所选语料也将更加注重生活化。 【考点精析】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 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正确理解实词必须弄清词 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了解词语的多重含义。近义实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侧重 点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辨析是重点也是难点,辨析的关键是同中求异,“求异”时通常从 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侧重点不同,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性,词的构词能力、 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角度切入比较,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它们的使用语境。 【方法技巧】 1.熟悉高考,掌握规律。历年的高考实词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中实 词的积累,可以把握高考试题出题规律以及常见题型,这对正确答题大有帮助。 2.日积月累,准确记忆。词语的考查要求考生从形、义、来源出处等方面整体上把握 其本身所固有的意义,因此准确记忆词语的语义、使用对象、感情色彩。 3.明确重点,提高效率。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重点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 动词、形容词居多)上,以常见常用易混实词为主,以辨析近义词为主,要求学生能利用近 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它们不同的语体色彩来认识其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做出正确的判 断。因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以提高复习效率。 4.掌握辨析近义实词常用方法: (1)从词义方面辨析 ①弄清侧重。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把握各自的词义侧重点,才不 会用错。 ②把握轻重。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 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③辨明范围。不同词语用于不同范围。例如:“战争”和“战役”都是指武装战争,但 “战争”所指范围较大,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战役”所指范围较小,如“淮海 战役”“渡江战役”等。 (2)从色彩方面辨析 ①把握感情色彩。是褒义的不能贬用,是贬义的不能褒用,如“爱护”与“庇护”,前褒 后贬。 ②区分语体风格。有一些词语具有语体风格的差异,有的是口语,有的是书面语。如“亟 待”比“急需”的书面语体色彩更浓;“启程”书面语体色彩浓,“动身”口头语体色彩浓。 (3)从用法方面辨析 ①分辨对象,兼顾多少。有一些词语,使用时要注意它的对象,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 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不能不弄明白。如“家兄”是谦词,只能用于自己;“惠存”是 敬词,只能用于他人。 ②明确搭配,辨清词性。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搭配对象,使用和辨别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搭 配习惯仔细分析。如“雄伟”和“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来形容山峰、富有历史 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建筑或计划的宏大,可以说 “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图”,但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 【能力迁移】 1.【2017 届天津高三一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 ②春节后,争抢农民工——中国劳动力市场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然从珠三角、长 三角局部地区______到包括中、西部在内的全中国。 ③葬礼没了众多与此无关的热闹,老人的身后却多了一份______ ,老人本来就是寂寞 的。 A.必须 漫延 清净 B.必需 蔓延 清净 C.必需 漫延 清静 D.必须 蔓延 清静 【答案】B 点睛: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 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 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 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本题所给词语中。“必须”和“必需”词性不 同,语法功能不同;“蔓延”和“漫延”适用对象不同;“清净”和“清静”词义的侧 重点不同,根据这些信息,可正确答题。 2.【2017 届江苏泰州中学高三上期中】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3 分〉 《红楼梦》的一大写作特点是描写的客观性,作者绝少站出来议论。我们可将《红楼梦》 比作一席 的酒筵,酒筵摆好,厨师就不再出现,任凭你去 消受。而我们 许多作家,制好一道“菜”,就在顾客面前 、地解说示范,真是多余! A.琳琅满目 品尝 絮絮叨叨 B.五光十色 咀嚼 絮絮叨叨 C.五光十色 品尝 喋喋不休 D.琳琅满目 咀嚼 喋喋不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 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第一处,是把《红 楼梦》比作一席丰盛的酒筵,应使用“琳琅满目”。品尝:细致地辨别滋味。咀嚼:含 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比喻反复体会;玩味。第二处,从前后的语境来看,是说反复地 品味体会,应使用“咀嚼”。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罗嗦,唠叨。喋喋不休:喋喋:形容 说话多;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第三处,后面说“真是多余”,应是嫌 这些作家说的太多。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 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本题中,第一处和第三处是考查成语,第 二处是考查近义词的辨析;“琳琅满目”和“五光十色”这两个词的侧重点不同,前者 重在说明“美好的事物多”,后者主要强调色彩和花样;“絮絮叨叨”侧重说话啰嗦, 而“喋喋不休”侧重说的多。 3.【2017 届江苏苏州市高三上期中】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是 (3 分)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 老酒。一枚 ▲ 的心,感应快捷动如狡兔。一颗 ▲ 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 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 ▲ 。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 A.敏锐 潦倒 杂乱无章 B.敏锐 潦草 不赞一词 C.机敏 潦倒 不赞一词 D.机敏 潦草 杂乱无章 【答案】D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词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 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六近义词辨析。复习过程中 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词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词语,注意词语的 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 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 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 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4.【2017 届江苏苏州中学高三上期中】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是(3 分) 古筝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从琴瑟里 ▲ 而来的。古筝以其多变的指法, ▲ 的音域,深受民众喜爱。传统的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 ▲ 。 A.演化 宽厚 平分秋色 B.演绎 宽广 平分秋色 C.演绎 宽厚 各有千秋 D.演化 宽广 各有千秋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演化:指生态的群落或自然群落的逐渐进化; 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 另一命题的过程。根据对象选“演化”。宽厚:①宽容厚道②深沉浑厚③宽阔厚实;宽 广:面积或范围广大的。从后面的“音域”看选“宽广”。平分秋色:形容二者一样出 色,分不出高下;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有优点,各有所长。从语境看 选“各有千秋”。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 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本题中的词语,两两相近,但词义, 使用对象有区别。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 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 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 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 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二: 虚词 【真题导航】 1.【2017 年高考山东卷】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上恰好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 合乎逻辑。(4 分) 网络围观中貌似人人都有维护道德的责任感, ① 这种责任感大多只局 限于对他人行为的评判,而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省察; ② ,网络上有再多 的道德理论,也往往难以转化为现实行动。有道德热情的义愤填膺 ③ 重 要,但我们更应该以切实的责任意识为出发点,以敢于担当的实际行动为落脚点, ④ 网络围观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答案】①但是 ②所以 ③固然 ④否则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语言连贯及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要求选择填入恰当的关联词的题 型出现;其意图是考查学生对复句或句群中分句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情况,侧重考查的是 考生的分析能力。因此解答时一方面应当注意文段的具体语境,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分析 句间关系,根据句间关系进行判断。 2.【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 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 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答案】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作答本题时,一是注意分析句间的关系;二是注意前后的配置。 【命题思路】 高考虚词方面考查的重点对象是副词、介词和关联词的应用。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 填空选择题,填空主观题。对连词的考查,题型一般为,给一段文字要求填写或选择恰当的 关联词,或判断关联词运用得是否恰当;对介词、副词、助词的考查则以判断介词的运用是 否正确为主,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内部结构、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句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的理解和把握情况。2018 年高考,虚词的考查仍会沿袭前两年考查特点,要注意实词与虚 词综合考查的情况,在语病的辨析和修改中也可能会涉及到虚词运用是否正确的问题。所选 语料也将更加注重生活化。 【考点精析】 虚词指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 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种词性。跟实词相比较,虚词所表示的意义要抽象得多。它主 要的用处是:配合实词造句,帮助实词表达意义。 【方法技巧】 1.熟悉高考,掌握规律。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虚词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把握高考试 题出题规律以及常见题型,这对正确答题大有帮助。 2.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虚词重点考查连词、介词、副词 和助词,以常见常用易混实词为主,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避免做无用功,提高复习效率。 3.坚持积累,分类记忆。汉语中虚词数量很大,复习中注意将重点虚词归类整理,从 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进行积累。 4.掌握虚词辨析方法: (1)辨字法 有些虚词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很容易混淆,像“备加”与“倍加”, “径自”与“径 直”等。这类词,只要辨清其中不同的那个字,就能区分出彼此的意思了。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组, “备加”——“备”是完全、周到的意思,可引申为极、尽;“倍加”——“倍” 是加倍的意思。 (2)造句法 当有些虚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比较模糊时,如果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那么就会一目了然。 如选择关系中几个关联词的区别,可造句如下: ①不是老于户牖,就是战死沙场。 ②与其老于户牖,不如战死沙场。 ③我宁可战死沙场,也决不老于户牖。 可见, “不是……就是……”表示两者必选其一,非此即彼的意思; “与其……不 如……”表示先舍后取的选择关系,立场较明确; “宁可……不……”表示先取后舍的选 择关系,感情强烈、态度坚决。 (3)搭配法 有些虚词在使用时还有搭配上的要求也应予以注意,大概可分为以下四种。 ①语意要求。如副词“相继”,它所在句中的主语不能为单个人或事物,因为它表示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先后有相同的动作的意思。所以句子“在反贪局的调查过程中,女市 长突然自杀身亡,随后公安局长相继自杀。”可修改为“在……过程中,女市长和公安局长相 继自杀”。 ②用法要求。看“不必要”,它不能修饰、限制“事故、伤害、灾祸、中伤、误解”等 词,因为它是“必要”的否定式,所修饰的词必须存在着必要的一面,如“不必要的开 支”“不必要的手续”等。 ③感情色彩要求。如“大肆”与“大事”, “大肆”(肆,放肆、放纵)是贬义词,搭配 的动词本身应含贬义色彩:“掠夺、搜刮、挥霍、鼓吹、歪曲、污蔑、攻击、屠杀、鼓噪” 等;而“大事”(事,从事)是中性词,搭配的动词一般也是中性:“宣传、活动、宣扬、操办、 渲染、介绍”等。再如“以至”与“以致”,作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 原因所形成的结果,然而“以致”后一般跟不好的结果,像“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 □ □做出了错误的结论”一句中,应填入的是“以致”。 ④固定搭配要求。看“一直+以来”的结构其实是矛盾的,因为“一直”表示动作始终不 间断或情况始终不改变, “以来” 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的一段时间,前者具有时间上 的不间断性,而后者具有时间上的阶段性,所以可以说”长期以来”“很久以来”,但不能说 “一直以来”。 【能力迁移】 1.(17 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 中国的情形与西方世界稍有不同。①数百年前的幻想作品比如《西游记》《封神榜》和 《镜花缘》,可以用来证明中国人原本并不缺乏想象力,就思想“血统”而言,②这些作品 和西方当代的科幻并无相通之处。刘慈欣《三体》获雨果奖之后,③固然是一片赞美之声, ④也有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不过他们通常都徒劳地纠缠在“黑暗森林”法则能不能成立、 光速能不能超越之类具体问题的争论中,而这类争论 ⑤可能在现阶段获得确切结论,对于 赞美或贬低刘慈欣的作品⑥可能在学理上产生任何作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虽然 / 一方面 另一方面 既不 也不 B 即使 然而 / 但 既不 也不 C 即使 / 一方面 另一方面 虽然 却 D 虽然 然而 / 但 虽然 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③④之间是并列关系,由此排除 BD.⑤⑥也是并列关系,由此排除 C。 2.(17 届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 当的一组是( )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① 人凭肉眼看不见水汽, ② 看不见大气运动, ③ 从云的生消演变中, ④ 可以了解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 ⑤ 云 继续上升冷却, ⑥ 云外不断有水汽输入云中,云中水滴或冰晶不断聚集,致使上升气流 再也无法“托住”。这些水汽凝结物就会从云中降落,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天气。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虽然 / 但是 也许 如果 而且 B 尽管 也 但 / 随着 或 C 尽管 而且 但 可能 如果 并且 D 虽然 而且 可是 进而 所以 或 【答案】D 3.(17 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驳论①可以促进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写作品格的养成,②因为遵循了很多辩证法原理 和批判性思维原则,③有助于结论和观点的新颖、深刻。④驳论更关注因果关系、绝对与相 对、一般与特殊、条件与结果、人情与法理、论据的真伪、数据的可靠性等方面的辩证分析, 所以通过驳论思维,我们⑤容易发现别人观点的错谬所在,使得己方观点深刻、新颖、理性、 辩证,这⑥又增强了学生作文的特征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既 又 因而 例如 很 无疑 B 不仅 还 从而 比如 更 无疑 C 不仅 还 进而 比如 较 / D 既 又 / 例如 会 / 【答案】B 4.(17 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 科学家目前对于书写治疗所引发的生物机制, ① 不甚了解, ② 牵涉到的大脑活 动区域较为深层、针对书写前后进行大脑影像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很少。 ③ 心理健康专家 认为,日记形式的网络博客, ④ 能慢慢地释放人们的心理压力,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目前,美国的某些心理学 家 ⑤ 开始尝试鼓励他们的患者写博客来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学术专刊《虚拟心理学和行 为学》也 ⑥ 公布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写博客的人比不写博客的人要快乐得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虽然 但是 / 才 正在 正要 B 仍 因为 不过 / 已经 即将 C / 就是 而且 就 就要 正在 D 还 尽管 另外 只 / 即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这个题 目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大概 会令人错愕。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题中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选 择不同的关联词。第②处与前文构成因果关系,第③④处一句话与句号前句子形成转折 关系。第⑤处表述科学发展近况,“开始“表述已经进入实施阶段,然后才有后文第⑥ 处“即将公布的期待和希望。” 点睛: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 使用 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 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 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 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 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 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例如:1.虽然天气十分寒 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 通顺的感觉。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五、不要滥用关联 词。例如: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 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 系,不是递进关系。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 二句,滥用“但是”,应删去。 考点三: 成语(包括熟语) 【真题导航】 1.【2017 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 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 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 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 新 数不胜数 【答案】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 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美不胜收”和“数不胜数”,前者突出“美”和“多”,后者突 出“多”。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 方面。比如“刮目相看”一般指人。“励精图治”一般形容国家领导者。解答词语题, 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 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 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 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2017 年高考课标Ⅱ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 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 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 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调查研究,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 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 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 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 ⑥ 【答案】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成语的正确运用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 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 色彩解题。只有关注这些角度,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命题思路】 熟语是高考的一大热点,考查重点是成语,每年每套高考试题中至少有 1 道题考查到成 语,命题形式有判断选择题和填空选择题。近三年高考所考熟语语句大都源自当年社会新闻 材料,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可读性;考查形式多是以选词填空、判断 正误为主的客观选择题,个别省市试卷涉及到词语修改的主观笔答题。除个别成语较生僻外, 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其他类熟语总的来说考得极少,而 且这些熟语在各省都应是常听说的,一般都知道意义。2018 年高考,成语的考查仍是重中 之重,仍会沿袭以往考查特点,所选语料也将更加注重生活化。 【考点精析】 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如:粗心大意、南辕北 辙、镜花水月、不管三七二十一等。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 体性。熟语中成语的考查是重点,既考查对成语词义的掌握,也考查对词语使用的能力。 【方法技巧】 1.明确重点,有针对性。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熟语总的来说,重点仍在成语。而 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 语。所以,在进行成语复习时,应当注意的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 2.逐步筛选,系统整理。熟语数量多,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 熟语条理化、系统化搜集整理,并进行逐步筛选,减少记忆容量。 3.养成习惯,勤查字典,勤写多练。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重视实践, 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4.日积月累,化整为零。熟语的考查要求考生从形、义、来源出处等方面整体上把握 其本身所固有的意义,因此准确记忆熟语的语义、使用对象、感情色彩是解题的基础。然而 熟语掌握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可先将精选出的重点熟语分成组,然后按计划每天掌握一组, 达到化整为零的目的,逐渐积累。另外,还要特别留意积累两用成语,不要因熟知其一种含 义而误解另一种含义导致判断失误。 5.熟悉高考,掌握规律。历年的高考熟语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一方面以前考过的, 后来的高考题仍然可以考,其它省市往年考过的,在第二年的另一个省市的试题中仍可出现, 所以高考题中出现的成语或熟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对高题中成语熟语的积 累,可以把握高考试题出题规律以及常见成语误用类型,这对正确答题大有帮助。 6.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7.掌握高考成语误用规律: (1)望文生义 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生活。 如: 例 1、日本首相安倍在中国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危言危行....,遭到了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 人们的一致谴责和反对。(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容易望文生义,理解为“说 危险的话做危险的事”。 ) (2)褒贬误用 成语中,有些是有感情色彩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要分辨出这些成语的褒贬色彩,否 则就会产生误用。如: 例 2、卫生筷其实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 近日,长沙市警方和工商、卫生等部门上下其手....,一举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含贬义。这里感情色彩错误。根据语意可用“齐心协力”。) (3)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是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 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如: 例 3、“8、16”特大洪水灾害发生后,全市各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捐款捐物,奉 献爱心,我们也要响应号召,鼎力相助....。(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不 能用在自己身上。因此属于对象用错致误。) (4)不合语境 成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到与语境的和谐,不能不合惯用句式,不能不合情合理。如果成语 与其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不恰当。 例 4、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 辙.,但总能殊途同归。(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合语境。) (5)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和其他成语在字型、读音较为相近,或者说有相同的语素,因此在使用的过程 中容易混淆而出现误用。如: 例 5、作为基层民警,老李面对辖区内的邻里纠纷,总是不胜其烦....地做沟通调解工作, 深受群众的爱戴。(“不胜其烦”是不能忍受烦琐的事物,这里应该改为“不厌其烦”。) (6)不明典故 有些成语是有典故或来源的,如果我们不明白典故的含义的话,使用此类成语时就容易 产生误用。 例 6、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是涉及到一个典故,传说人中最武勇的是吕布,马中最 好的是赤兔马,比喻人才出众,了解了此典故,就可以判断此例是误用。) (7)前后矛盾 有些成语,就其本身的意义来看尽管准确,但还要看它在整个句子中和其他词语或分句 表意是否矛盾。 例 7、西岳华山素以陡峭险峻著称。那一天,尽管天气异常晴朗,甚至连影响爬山的丁 点风儿也没有,但大家仍然如丸走坂....,丝毫不敢大意。(如丸走坂:形容形势发展很快,就 像斜坡上滚泥丸一样。此处突出不敢大意,应为“如履薄冰”。) (8)注意两用成语 有些成语有不止一个义项或一种感情色彩,要注意区分和积累。如,灯红酒绿:既可形 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例 8、个别领导干部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人民不满。 例 9、每当夜幕降临,文山步行街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两个句子中的“灯红酒绿”均使用正确。) 【能力迁移】 1.(17 届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二模)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柴静十多年来一直住在原来租的房子里。这一爆料在微博上得到了大量转发,网友们 纷纷表达对柴静的溢美之词....。 ②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 G20 峰会上发表不刊之论....,称目前的中国存在生产重复严重、设 备库存过剩、地域发展极不平衡等问题。 ③身为人民公仆的张二江,鲜廉寡耻,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国家财物达 2 个亿,情节之 恶劣可以说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④《白鹿原》继在话剧舞台上演之后,又被改编成舞剧。小说原作者陈忠实称,用舞蹈 形式来演绎这部作品,是他始料不及....的事情。 ⑤西汉诸侯国南越国第二任国君赵昧的陵墓被称为史上最好的帝王陵,盗墓贼只能对着 其坚固的防御工事望洋兴叹....。 ⑥中国式放生已经将人们误导入一个形式的过程,这种乱象已经越演越烈了,基本上可 以说,放生行为与放生者谋求的善,是分道扬镳....的。 A.①②⑤B.①②⑥C.③⑤⑥D.③④⑤ 【答案】D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 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分道扬镳:指分路而行。比喻志趣、目标不同,各走各的。此处 应为“南辕北辙”。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比如题中①溢 美之词:过度的赞美。含贬义。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 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 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 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 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2017 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温江区检察院积极探索深化检务工作的新途径,通过推行案件公开听证、文书说理、 通报工作等,丰富了检务公开新内涵,展示了良好社会形象。 B.当下,很多艺术家把摄影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融入到艺术创作的构架中,与带有 声音和视频功能的流媒体结合,进行了有益的视觉创作和尝试。 C.人民币正式加入 SDR 货币篮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这不仅投射出中国在全球治理 中的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也表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金融体系。 D.至于此次事故的原因,记者今日上午从台湾第九公路警察大队了解到,初步判断系 因事故游览车车速过快,具体调查结果还需准确核实后对外发布。 【答案】B 点睛:做该题时,要关注是否有容易出现语病的一些标志,比如,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留心后 一分句是否有主语;谓语词由“是”充当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搭配是否恰当;主谓宾任 何一个位置由并列短语充当时要考虑是否存在搭配不当;句中出现成套使用的关联词 时,要关注主语是一个还是两个,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如果是表递进关系的,前后分 句语序是否恰当;出现两面词时考虑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出现了“避免”、“防止”、 “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出 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出现了文 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语意重复;出现了固定结构,可能是结构混乱;出现了反问句、 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后面分句缺少主语,可能是偷换主语,造成主语省略不当; 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使用代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指代 不明造成歧义;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 约数的词语重复。修饰成分多易出现的病点是多层定语或状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重复多余。紧缩句子主干是解题的第二步。句子主干上易出现的病点是搭配不当、成分 残缺、句式杂糅;当句中出现一些可以作几种意思理解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时,要特别 注意是否有歧义的毛病。如本题涉及三种错误类型: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 3. (2017 届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 4 月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两项是 A.如果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就会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 甚至竭泽而渔,那势必会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B.一些网友认为网络词汇是过眼云烟,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就消失了,因此没有必要 把这些词汇编入字典里。 C.由于近年钢铁产业极其萧条,重庆钢铁公司 2016 年巨亏 25 亿元,在公司业绩严重 下滑的背景下,李仁生临危受命,走马上任。 D.抗战时期,中国大学集体内迁,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教育史话。狼烟不休,家园飘雪, 西南联大却书声琅琅,弦歌不辍,培养了许多人才。 E.阳春三月,春风徐徐,花园里杏花、桃花争芳斗艳,仙人掌也来比美,白兰花散发 着淡淡醉人的清香……真是如花似锦,令人陶醉。 【答案】CE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不合 语境。如花似锦: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望文生义。 4. (17 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第三次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感动中国人物李万君,他以其鬼斧神工....的技艺,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被 誉为“高铁焊接大师”。 B.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出,四 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C.针对媒体热炒的“比飞机还要快的超级高铁”新闻,同济大学教授周顺华认为铁路 运行加速度有一定的科学限制,不能想入非非....。 D.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爱奇艺、腾讯和优酷三家视频网络平台在移动端积极布局, 市场占有率不相上下,呈现出分庭抗礼....之势。 E.过多的热钱流人,过度的媒体炒作,加之现阶段“网红”初期所固有的快速迭代属 性,“网红”领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 【答案】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