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 KB
  • 2021-05-22 发布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0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业】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江淮十校高三联考)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当时,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对此(  )‎ A.政府开始发动对外殖民扩张活动 B.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利 D.逐渐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解析:选B。根据材料“1825年……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可知,当社会矛盾激化时,人们开始反思,于是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以期解决当时的社会困难,故B项正确。‎ ‎2.(2019·湖北省百所重点学校联考)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关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关注欧洲之外的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问题。由此可以判断《共产党宣言》(  )‎ A.可适用于世界任何地区  B.以关注全人类为己任 C.诞生于对全世界的考察 D.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选B。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关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关注欧洲之外的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问题”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关注的内容非常全面,是以关注全人类为己任,故B项正确。‎ ‎3.(2019·乐山模拟)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宣言》修正观点的依据是(  )‎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德国立宪政体的完善 C.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 D.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解析:选A。理论著作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根据材料反映的《共产党宣言》的不同版本可知,《共产党宣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时代的变化而完善,故A项正确。‎ ‎4.(2019·哈尔滨三中验收考试)1895年,恩格斯指出:“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恩格斯这一观点(  )‎ A.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B.体现了对巴黎公社革命的反思 C.认清了工业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D.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开放扩张性 解析:选B。根据材料“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可知,这是恩格斯在对巴黎公社失败进行深刻和精准的反思,故B项正确。‎ ‎5.(2019·宁夏育才中学高三月考)2016年是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11月29日,法国国民议会依据宪法规定,通过了“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的决议。法国国民议会此举(  )‎ A.体现了对爱国精神和追求民主的认可 B.反映了法国无产阶级和平地掌握政权 C.行使了宪法赋予的行政决策与执行权 D.消除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矛盾 解析:选A。1871年巴黎公社是在外有普鲁士的侵略,内有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投降的情况下爆发的,体现了工人阶级的爱国精神和对民主的追求,2016年法国国民议会为巴黎公社平反意在认可人民群众对爱国精神和民主的追求,故A项正确。‎ ‎6.(2019·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巴黎公社起义并非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对“偶然性”的阐释,正确的是(  )‎ A.必然遭遇暂时的失败 B.普法战争后巴黎形势 C.违背多数工人的意愿 D.客观原因导致其失败 解析:选B。“并非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主要是指普法战争后,法国的矛盾激化这一史实,故B项正确。‎ ‎7.(2019·济宁高三期末)马克思在评价巴黎公社时说,它“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其评价反映出巴黎公社发生时(  )‎ A.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未得到广泛传播 B.世界无产阶级尚未实现联合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D.马克思没有对公社亲自指导 解析:选C。材料中马克思强调巴黎公社是在一个例外条件下的城市起义,而且大多数人不是社会主义者,这反映了巴黎公社时期无产阶级专政条件还不够成熟,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故C项正确。‎ ‎8.(2019·扬州期中)列宁指出:“(十月革命)是沙皇制度的后果,是俄国资产阶级的软弱,而不是我们的意志,也不是因为我们要这样做,而是形势要求这样做。”‎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沙皇专制直接导致革命发生 B.资产阶级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C.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D.无产阶级尚未做好革命准备 解析:选C。材料表明民族、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军事的失利大大削弱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力量,沙皇统治的合法性逐渐丧失,在此背景下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二月革命成功爆发,但是软弱的资产阶级政党并没有满足人民要求和平和土地的愿望,说明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故C项正确。‎ ‎9.(2019·全国卷天一大联考)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苏维埃共和国是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最适当的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列宁提出这一主张主要基于(  )‎ A.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存在 B.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 C.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D.沙皇的专制统治已被推翻 解析:选A。材料中“1917年4月”和“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最适当的社会政治组织形式”表明列宁主张把权力收归苏维埃政府,这是基于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同时存在的局面,故A项正确。‎ ‎10.(2019·吉林省百校联盟联考)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在《统一报》上评论说,列宁“在革命民主派的队伍中竖起了内战的旗帜”。此评论主要是针对列宁(  )‎ A.要求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B.主张建立工兵苏维埃政权 C.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主张实现工农兵联合革命 解析:选C。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主张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故C项正确。‎ ‎11.(2019·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联考)俄国的二月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主要是基于它们的(  )‎ A.领导阶级 B.革命主力 C.革命背景 D.革命任务 解析:选D。题目中的三次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其面对的革命任务均是反帝反封建,故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俄国二月革命和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主力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二月革命和辛亥革命的革命主力是资产阶级,与题意不相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俄国二月革命的背景是沙皇专制统治,辛亥革命是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向何处去,故C项错误。‎ ‎12.(2019·泉州质检)1917年9月初,身在芬兰的列宁相继写了《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等文章,指出不能教条地把社会主义革命看成是遥远的未来,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成熟。这表明列宁(  )‎ A.在革命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B.主张革命分两个阶段进行 C.决定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彻底决裂 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选A。列宁强调不能教条地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强调夺权条件成熟,这与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设想不同,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73年,俾斯麦在联邦议会上就声言,对付“国际党”(德国工人党),有用严厉法令的必要。10月10日新的帝国议会在三读时以221票对149票通过由联邦议会提出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简称《非常法》)。随后,实行戒严,查禁报刊,封闭工会,解散集会,逮捕,监禁等一齐向社会民主党袭来。……在《非常法》实行的十二年中,有1 300种党的出版物遭到禁止,330多个工人组织被解散,900多人被放逐,1 500多人被法庭判处入狱,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议会改革后相当一部分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这就使两大政党都必须正视工人的要求。1871年,自由党制定两项法律,其中一项确认工会有合法地位,且其资金受法律保护;但另一项——《刑法修正案》,则认定胁迫他人、组织他人工作、设立罢工纠察线等行为违法,可以按刑法处置。这使工会的罢工行动事实上不可能进行,因此剥夺了工会最有力的斗争手段,遭到工人的普遍反对。1874年大选自由党失利,在很大程度上就归因于工人选民的普遍反对。‎ 保守党上台后,1875年政府制定两项法律,其中《密谋与财产保护法》废除了《刑法修正案》,规定罢工中的纠察行为合法;暴力行动和胁迫行为虽仍属犯罪,但不再以密谋罪论处。另一项法律《雇主与雇工法》把《主仆法》中剩余的不公正条文予以纠正,这项法律的名称本身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以前把劳资关系界定为“主仆关系”,现在则明确为雇佣关系。1875年的这两项立法使工会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法律地位,因此被看作是“工会运动的大宪章”。‎ ‎——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德国相比,英国政府对工人运动的政策体现了该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点。‎ ‎(3)1870年以后,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逐渐由英国转移到德国。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政策,据材料一《非常法》和“随后,实行戒严,查禁报刊,封闭工会,解散集会,逮捕,监禁等一齐向社会民主党袭来”可知,通过《非常法》压制工人运动;第二小问评述,结合所学可从对资产阶级和对工人运动的影响角度回答。第(2)问据材料二中“以前把劳资关系界定为‘主仆关系’,现在则明确为雇佣关系”可知具有妥协让步的特点,通过这些法律可判断是渐进式改革,据材料二中“自由党制定两项法律”“保守党上台后,1875年政府制定两项法律”可知英国有成熟的政党政治。第(3)问据时间“1870”年可知,第一个原因跟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从英国角度来说通过改革,社会矛盾趋于缓和;据材料一可知德国推行《非常法》,矛盾尖锐。‎ 答案:(1)政策:推行《非常法》,压制工人运动。‎ 评述: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 ‎(2)特点:适当的妥协、让步;渐进的改革;成熟的政党政治。(任答两点即可)‎ ‎(3)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人队伍迅速壮大;英国民主权利下移,社会矛盾趋于缓和;德国推行《非常法》,社会矛盾尖锐。‎ ‎14.(2019·柳州摸底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我们看到一个建立在激进革命逻辑上的国家体制是非常脆弱的,单纯的革命固然可以打破一个旧体制,但难以构建一个新体制,因为这个新体制缺乏赖以立国的坚实基础。‎ ‎——高全喜《英国宪政中的妥协原则》‎ 材料二 无产阶级要掌握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与历史上的一切剥削阶级一样,绝不会自觉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无产阶级就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暴力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布: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克思、恩格斯把暴力革命看成是无产阶级摧毁资本主义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根本途径和手段。‎ ‎——邢梅萍《社会价值变迁下对马克思 暴力革命思想的再思考》‎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析:据“我们看到一个建立在激进革命逻辑上的国家体制是非常脆弱的,单纯的革命固然可以打破一个旧体制,但难以构建一个新体制,‎ 因为这个新体制缺乏赖以立国的坚实基础”可得出单纯的革命难以构建一个新体制的观点,并可以作为第一个命题进行论述;据“马克思、恩格斯把暴力革命看成是无产阶级摧毁资本主义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根本途径和手段”可得出另一个观点:即暴力革命是建立新型政权的根本途径和手段,并以此为命题进行相关论述即可。‎ 答案:示例一 论题:单纯的革命难以构建一个新体制。‎ 阐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还颁布了《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袁世凯上台后,逐渐倒行逆施,一步步复辟帝制,最终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因此,一个国家宪政体制的建立不能仅仅凭借激进的革命,还应采取相应的配套举措,广泛赢得群众的支持,才能建立起完善的宪政体制。‎ 示例二 论题:暴力革命是建立新型政权的根本途径和手段。‎ 阐述: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但是临时政府难以满足人民“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七月事件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改变斗争的策略势在必行,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因此,暴力革命是一个国家推翻旧政权,建立新型政权的根本途径和手段。‎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史实,如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国巴黎公社等均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