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5-22 发布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一、选择题 1.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 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2.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 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 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 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4.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5.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 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 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6.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 判断,王阳明( ) A.反对穷理格物 B.教人明辨善恶 C.主张静心无为 D.阐发禅宗学说 7.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与戴震 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8.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 禅宗独盛。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 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 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 ) A.道家学派 B.道教 C.理学 D.佛教禅宗 9.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儒学成文五经博士研究与教授的经学。在长安的太学里,五经博士 对学生的教育,把“通经”(精通五经及其标准注释)作为进入官场的途径。对这一现象理 解正确的是( ) ①汉代儒学以经学为特征 ②关注社会现实为治学的基本思想 ③儒家学术体系日臻完善 ④儒学成为政治色彩浓厚的正统学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 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出自( )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 11.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 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 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 12.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 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否定了君主制度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13.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 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 ) A.起源于明朝中期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 1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 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15.易陪基《亡弟白沙事状》说易白沙(民国初年革命党人)早岁读船山(王夫之)遗书, 于是有革命之志,由此可知( ) A.王夫之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B.王夫之反专制思想对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主要继承了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 D.王夫之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16.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 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17.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 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 ②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 ③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 ④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 ( ) A.朱熹 B.陆九渊 C.李贽 D.顾炎武 19.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 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 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 ①巩固封建统治 ②培养社会责任感 ③维护社会稳定 ④禁绝个人欲望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君主与民众的关系,不同时代的人有各自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历史上有关君主与民众 关系的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愈认为,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君主,“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 之命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丝麻、做器皿、通财货 以事其上者也”。按照这样 的分工 原则,君主的职分是治人,臣下是用于治人的工具,民众则要治于人。因此,每一等级都 要恪守自己的等级,各守其职,各尽其责。“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命而 致之民;民不出粟米丝麻、作器皿、通财货 以事其上,则诛 ”。 ——摘编自刘泽华 葛荃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韩愈对于君民关系持什么观点?你如何评价他的观点? 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有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指普天下的民众,下同。)有公利 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可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 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 天下也。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君》 材料三: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瑕治,于是共举一民为 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 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 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 ——摘编自谭嗣同《仁学》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谭嗣同关于君民关系认识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B C A A C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D A B B C C C C 21.(1)韩愈的观点:君权至上,民必须服从君主;君和民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各阶层必 须尽其职守;论证了君主盘剥人民的合理性。评价: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体现了君主专制 下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压迫。(2)认识的同:君主不是天生的,其出现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君主应民众的需求而出现;反对君主专制;君主应为民谋公利。认识的异:黄宗羲出于传 统思想,强调君主个人的道德自觉;谭嗣同受西方近代思想影响,认为君主是人民的选择, 民可废君,具有民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