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4.00 KB
  • 2021-05-22 发布

【语文】河北省邯郸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河北省邯郸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又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南朝刘勰所说的“复意”“重旨”,就是我在这里所说的多义性。在西方,对诗的多义性也有人谈到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所讲的“双意复言名词”以及“三义”词、“四义”词,就是一个与多义性有关的问题。不过,对多义性的深入研究,却是20世纪以后随着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符号学认为,许多理论问题都可以通过分析、研究表达这些理论所使用的语言符号,而得到解决或说明。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这就涉及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了。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语言学家理查兹的学生恩普逊,在1930年出版了一部书,书名叫《意义暧昧的七种类型》。它的主旨是说明,为什么对同一首诗的意义会有不同的理解。恩普逊找出七条原因,归纳为七种类型。朱自清先生写过一篇题为《诗多义举例》的文章,就是用恩普逊的方法分析了四首中国旧诗。可惜朱先生对这个问题没有继续深入地研究,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也没有重视,以致今天我们在这方面仍无进展。‎ ‎②文学既然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语言最精粹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研究诗歌特别是研究诗歌艺术,自然离不开诗歌语言的研究,离不开语义的研究。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艺术,无疑是一条途径。但是,决不能用语义分析代替对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 ‎③诗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多义性不同。词汇学中,词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的反映,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群体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由于语言中词的数量有限,不可能一对一地表示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义词。然而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确定的,而且这些意义都是为社会所公认的。而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读者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定的范围,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 ‎④另外,在词汇学里讲词的多义性,是把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加以总结,指出它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般说来,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歧义是一般情况下使用语言时需要特别避免的毛病。但是在诗歌里,恰恰要避免词义的单一化,总是尽可能地使词语带上多种意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取得多义的效果。中国古典诗歌的耐人寻味,就在于这种复合的作用“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是不能解释的,那么这句话当然是错误的。如果从诗的多义性上理解,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由于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多义性,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他的文学理论专著中就有所提及。‎ B.诗歌是语言最精粹的一种文学体裁研究诗歌艺术一定离不开对诗歌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语义的研究。‎ C.诗歌其实就是一种叫“复符号”的符号。“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其实就是诗歌所包含的意义。‎ D.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C项,曲解文意。从原文第①段“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可见,一些人把诗歌看作是一种符号,且其中折射出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而不能直接等同。‎ 故选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①段举例子,做阐释,论述了古今中外对文学作品的多义性问题都有所关注。‎ B.本文第②段,简单阐述了研究诗歌艺术离不开语言研究,也离不开语义研究的原因。‎ C.第③段在论述词汇学中词的多义性与诗歌多义性的区别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围绕诗歌的多义性问题,论述了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这二者的区别。‎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对论证方式的分析错误,第③段在论述词汇学中词的多义性与诗歌多义性的区别时,主要运用的是对比论证,而不是举例论证。‎ 故选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早就用恩普逊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旧诗,因学术界对此不重视故到今天我们在诗歌的多义性研究方面仍毫无进展。‎ B.与词汇学中用词时通常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不同,诗歌中的词只要有歧义,就形成广泛的联想,从而使诗歌耐人寻味。‎ C.“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歌因其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则是对诗歌的误读。‎ D.贺知章《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既能让人想象婀娜多姿的柳树,又能让人想到“小家碧玉”,这就体现出诗歌的多义性。‎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项,以偏概全,“在诗歌的多义性研究方面仍毫无进展”的原因是“朱先生对这个问题没有继续深入地研究”,“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也没有重视”。‎ B项,“只要有歧义,就形成广泛的联想,从而使诗歌耐人寻味”的表述太绝对化了。‎ C项,曲解原文,错在“对诗歌的误读”这个地方,原文是“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即对“诗无达诂”这句话是肯定的。‎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非洲猪瘟的蔓延,暴露了我们防疫体系还有欠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不足。自去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近30个省蔓延,共发生疫情143起,扑杀生猪116万余头。非洲猪瘟虽说是全球问题,但是我们在疫情传入、传播、上报各个环节明显存在漏洞和责任缺失。防控漏洞盲点较多的地方,往往还是动物防疫体系缺人、缺钱、缺物严重的地方,我们需要加大投入,完善防疫体系,更要注意把钱花在刀刃上。‎ 对超出法律法规范围的各类生猪禁养限养规定,要立即清理。养猪对水源、空气和周边生活污染大。此前,相关部门出于环保的考虑,对家禽禁养服养。一些地方为应付环保检查,盲目扩大禁养区范围,用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的方式简单化处理。这就显得有点舍本逐末。‎ 养猪是我国的传统农业,也是风险巨大的产业。养殖户中近一半是散养,抗风险能力弱。对于贫困落后地区,养猪甚至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不可以不重视这一点。在推行规模化养殖、绿色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和传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多研判市场波动和群众反响,而不是拍脑袋决策。‎ 对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的不法行为,要加强监测,严厉打击。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有需求和货币的因素,更有炒家的推波助澜。在猪肉供不应求的情形下,难免被不法分子盯上,放大价格波动和猪肉供应的紧张。‎ 面对当前的问题,我们要从短期、长期“两手抓”。一方面,千方百计保障猪肉市场供应,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另一方面,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养殖、流通、防疫体系,增强我们抵御风险的能力。‎ ‎(摘编自央视网评《猪肉价格飙升暴露了哪些短板》)‎ 材料二:‎ ‎2009~2018年我国猪肉进口量以及与国内消费量的比值 猪肉进口数量(万吨,左轴)进口量国内消费量(右轴)‎ ‎(数据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三:‎ 非洲猪瘟的蔓延,打乱了生猪价格上涨预期,跨省禁运使得大量的生猪无法通过调运出售,只能被动压栏,饲养成本增加,同时养殖场的圈舍消毒密度、强度加大,致使生猪养殖进入高成本、高风险时期。‎ 疫情的不断发酵,使养殖户为切断病源传播途径,纷纷采取自繁自养、禁收外省生猪、加强消毒防疫,甚至自行封场等措施。本次非洲猪瘟疫情的肆虐,正是一次“契机”,将加快养殖行业的淘汰步伐,净化养殖市场的环境,迫使养殖户更加重视生物安全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南猪北养一度火热,本次非洲猪瘟可能让南猪北养降温。此次的非洲猪瘟最早发现于东北,俨然给南猪北养的企业带来了麻烦,养殖巨头在东北的投资将面临一轮政策与疫情的考验。所以作为传统企业,应该乐观思考,借此良机,推广冷链,加大研发与布局,才会有更多的出路。‎ 我国每年都会从不同国家,进口一百多万吨猪肉和生猪内脏,经常有进口肉品不合格的报道报出。此次疫病,国家相关部门尚不能排除进口肉制品传来猪瘟的嫌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猪肉的数量,国内猪肉将更具竞争力。‎ 决定一个国家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关键,不在于领导,也不在于专家,而在于基层防控体系,即官方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非洲猪瘟在20天左右席卷东北、华东地区,充分暴露了我国基层动物防控体系的脆弱。未来,这套防控体系还需改革和升级。但目前这套体系依然值得养殖企业信任,同时养殖企业更应该在官方指导下,积极开展自救,这才是正确的生存之道。‎ ‎(摘编自陈举《浅谈非洲豬瘟对生猪产业的影响》)‎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多省爆发非洲猪瘟,这些地方防控漏洞明显,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不足,缺人、缺钱、缺物情况严重。‎ B.非洲猪瘟在我国近30个省蔓延,给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影响了我国猪肉市场的供应。‎ C.2009年至2018年,我国猪肉进口量整体呈上升态势;2016年猪肉进口量达到峰值162万吨,此后两年有所回落。‎ D.为应付相关环保检查我国某些地方实施各类不合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猪养殖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曲解文意,“我国猪肉进口量整体呈上升态势”的理解错误。从根据材料二的图表可知,趋势是起起落落,从2016到2018年都在下降。‎ 故选C。‎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养猪产业的散养户抗风险能力差,贫困地区把养猪作为主业,对此我国应兼顾各地情况推行规模化、绿色养猪模式。‎ B.‎ 我国既要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猪肉市场供应,也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养殖、流通、防疫体系,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C.南猪北养形式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热度迅速下降。在东北投资南猪北养的巨头企业也面临着一轮新形势的考验。‎ D.2016年至2018年我国每年猪肉进口量均在百万吨以上,但我国猪肉进口量在国内消费量中的占比较低,整体规模较小。‎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C项,“南猪北养形式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热度迅速下降”的时态混淆,根据材料“本次非洲猪瘟可能让南猪北养降温”,也就是文中表述的是未然状态,是一种猜测,而选项表述为已然状态。‎ 故选C。‎ ‎6.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产生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行情周期预判的影响,这次疫情打乱了我国生猪价格上涨预期,生猪养殖进入高成本、高风险时期;②对养殖户的影响,使养殖户总结经验,更加重视生物安全问题;③对养殖企业的影响,传统企业借此机会推广冷链,加大研发与布局,寻找更多的出路;④对国产猪肉竞争的影响,我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猪肉的数量,国内猪肉将更具竞争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产生的影响。首先要回归文本,找到相关语句,然后进行梳理归纳。从材料三“非洲猪瘟的蔓延,打乱了生猪价格上涨预期,跨省禁运使得大量的生猪无法通过调运出售,只能被动压栏,饲养成本增加,同时养殖场的圈舍消毒密度、强度加大,致使生猪养殖进入高成本、高风险时期”等语句可概括出打乱价格上涨预期,致使生猪养殖进入高成本、高风险时期;从“疫情的不断发酵,使养殖户为切断病源传播途径,纷纷采取自繁自养、禁收外省生猪、加强消毒防疫……加快养殖行业的淘汰步伐,净化养殖市场的环境,迫使养殖户更加重视生物安全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等语句可概括出对养殖户的经验教训这一点。从“此次的非洲猪瘟最早发现于东北,俨然给南猪北养的企业带来了麻烦,养殖巨头在东北的投资将面临一轮政策与疫情的考验。所以作为传统企业,应该乐观思考,借此良机,推广冷链,加大研发与布局,才会有更多的出路”等语句可概括出对企业的启示。从“此次疫病,国家相关部门尚不能排除进口肉制品传来猪瘟的嫌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猪肉的数量,国内猪肉将更具竞争力”等语句可概括出对国际国内猪肉市场及竞争的影响。作答时,一定要回归文本,然后梳理、整合,归纳即可。‎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竹刀 陆蠡 有从远僻的山乡来的人望见了这名胜的小山,便呵呵大笑道:“这也算是山么?”双手叉住腰笑弯到地。好奇的听客便会从他夸张的口里听到他所见的是如何绵亘数百里的大山。摩天的高岭终年住宿着白云,深谷中连飞鸟都会惊坠!那是因为在清潭里照见了它自己的影。嶙峋的怪石像巨灵起卧。野桃自生。不然则出山来的涧水何来这落英的一片?有一少女,她有一天正背了满筐的松针回来的时候,觉得竹筐异常的沉重,便靠着竹筐坐下,却永久地坐在那儿了。山间人都说是因为她生得太美丽,被什么山灵或河伯娶去了……‎ 听者道:“你的家乡便在这深山里么?”‎ 怎的不是!‎ ‎“这是我听到过不只一遍的故事……我颇想知道别的东西。”‎ 你不是轻视幻想的编织么?那末让我选一个实际的故事说给你,只可惜有一个悲惨的收场。你愿意知道山居的人是如何获得每天的粮食和日用品么?他们大都靠打柴锯木为生。他在高山上砍得松柯,搁在露天底下一个月两个月,待干黄的时候挑到附近数十里外的村镇,换取一把盐,几枚针,一些细纱布,有时带回一片鲞,一包白糖……‎ 冬天,他们砍下合抱的大树,截成栋梁楹柱的尺寸,大概不会超过一丈六尺或一丈八尺,或则锯成七八分对开的木板,等到明春山洪暴发的时候,顺水流到港口,结成木筏,首尾衔接像一条长蛇,用竹篙撑着,撑到城市的近郊,售给木商运销外埠。‎ 山势陡峻的所在,巨大的木材无法输运,那只好任它自己折断自己腐烂了。但是他们砍取寸许大小的坚木,放在泥土筑成的窑里烧成木炭,这样重量便减轻了四分之三,容易挑到外面来,木炭的销场是很好的。‎ ‎“你说得又远了。没有指示给我故事的连索。”‎ 是哟!事情便是这样:他们是靠打柴烧炭为生。但是你知道城市里的商人的阴恶和狠心么?他们想尽种种方法,把炭和木板的买价压低,卖价抬高。他们都成了巨富了,还要想出更好的方法,各行家联合起来,霸住板炭的行市。他们不买,让木筏和装炭的竹簰搁在水里,不准他们上岸,说销场坏了,除非你们完全让步。‎ 但是谁都知道这是鬼花样啊!‎ 有的让步了。因为他们垫不起伙食费,有的呼号奔走了,但得不到公正的声援,因为吏警官厅都和他们连在一起。山民空着手在城里徜来徜去,望着橱窗里诱惑的东西,一袭夏季妇人穿的拷绸衣,红红绿绿的糖果,若能花了几个子儿带回去给孩子们,那他们多高兴啊。‎ 并且他知道家里缺少一把盐,几升米,那是要用钱去换的。‎ 他们忧郁了。口里也不哼短歌,妒忌地望着大腹便便的木行老板,竟想不出办法。‎ 交易是自由的,不卖由你,不买由他,真是没有话说了。这里由山村各户凑合成的木筏是系着许多家庭的幸福,纵然他们不致挨饿,他们的幸福的幻梦是被打碎了……。‎ ‎“我希望这木行老板有点良心,他们是够肥了。”‎ 若希望在他们的身上得到怜悯,抱那希望的人才是可悯的。可是事情的解决却非常简单,你愿意听我说下去罢。‎ 一天,一位年青的人随着大家撑着木筏到城里去,正在禁止上岸的当儿。大家议论纷纷想不出主意。这位年青的人一声不响地在一只角落里用竹片削成一把尺来长的小刀,揣在怀里,跑上岸去,揪住一位大肚皮的木行老板,毫不费力的用竹刀刺进他的肚皮里,听说像刺豆腐一样的爽利,刺进去的时候一点也没有血溅出来,抽回来的时候,满手都是粘腻的了。他跑出城来,在溪边洗手的时候被警吏捉去。‎ ‎“你说了可怕的故事了。我没有想到你会说出这样吓人的语句,在你说到松林中簪花的少女……那—片美丽和平……你驱走了刚才引起的高山流水的奇观,说桃花瓣从淙淙涧底流出来呢……我懊悔听这故事,但是请你说完。”‎ 官厅在检验凶器的时候颇怀疑竹刀的能力。传犯人来问:‎ 你是持这凶器杀人么?‎ 是的。‎ 这怎么成?‎ 他拿了这竹刀,捏在右手里,伸出左臂,用力向臂上刺去。入肉有两寸深了,差一点不曾透过对面。复抽出这竹刀,掷在地上,鄙夷地望着臂上涔涔的血,说:便是这样。大家脸都发青了。当时便没有继续讯问。各木板行老板也似乎怵于竹刀的威力,自动派人和他们商订条件,见了他们也不如先前的骄傲。‎ 厚钝的竹刀割断了这难解的结。“便是这样”的斩钉截铁的四个字胜于一切的控诉。你说这青年是笨货么?‎ ‎“这位青年结果如何呢!”‎ 听说刺断动脉后流血过多死了。……否则,他将在暗黑肮脏的牢屋里过他壮健的一生。‎ ‎(有删改)‎ 创作时代背景:《竹刀》是陆蠡在抗战时期,于1938年完成的散文。在《竹刀》的附记中他写道:“这神圣的民族解放斗争将仍继续着,我惭愧这小小的散文集未能予苦难的大众以鼓励和慰藉。”尖锐的矛盾,让陆从个人心灵的抒写中走了出来,开始直面残酷的现实。1942年陆蠡因负责出版靳以的爱国反日的长篇小说《前夕》和进步刊物《文学丛刊》等,在上海被日本侵咯者逮捕。最后因严刑拷打吐血身亡,终年34岁。‎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有关“竹刀”的“实际的故事”。这样的形式更容易让读者进入作者创设的情境,引发思考 B.文章开头描写山居人用“怎的不是”一句回答了好奇听客的提问,答话的反问语气突出他身为山居人的自豪感。‎ C.文章画横线部分描绘了山居人的勤劳,说明木筏对他们的重要,照应了下文木筏是山居人家庭幸福所在的内容。‎ D.文章借城市商人压榨山居人及山居人“幻梦”破灭的描写,刻画了商人的奸诈和山居人的麻木不仁,揭露了当时社会现实。‎ ‎【答案】D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 D项,曲解文意,“山居人的麻木不仁”理解错误,文章更多的是表现商人的奸诈,揭露当时社会黑暗的现实,而不是“山居人的麻木不仁”。‎ 故选D。‎ ‎8.“若希望在他们的身上得到怜悯,抱那希望的人才是可悯的”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①这句话直接点明山居人对商人贪婪阴狠本性的了解和对心存侥幸想多卖一点钱的山居人的同情;②引出后文年青人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换来了难题的解决的故事情节;③揭露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暗黑。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回答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散文往往从结构、内容和表达效果等方面思考。如果是记叙类的散文,可以参考小说的回答模板,从人物塑造方面,情节结构方面,主题揭示等方面等角度去分析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若希望在他们的身上得到怜悯,抱那希望的人才是可悯的”在文中的作用。首先找到这句话所在的位置,然后联系上下文去分析。这句话中的“他们”指的是木行的老板,他们和官吏军警勾结共同盘剥山民。这句话是对前面“我希望这木行老板有点良心,他们是够肥了”这句话的评论,所以在句子结构层面看有承接上文的作用,内容上的意思是这些木行老板是没有良心的,他们为富不仁,欺行霸市,无恶不作,不要对他们心存幻想;同时,对苦难的山民也充满了同情和怜悯。另外,这句话又引出年轻人刺杀木行老板,最终换来“各木板行老板也似乎怵于竹刀的威力,自动派人和他们商订条件,见了他们也不如先前的骄傲的故事”的结局。从主题来看,揭示了当时严重对立的社会现实。‎ ‎9.结合文本和创作时代背景,请简要分析“年青人”的性格特点。‎ ‎【答案】文章写于抗战时期,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年青人敢于反抗的英雄形象,他的性格特点:①内向、有已见。从他一声不响地在一个角落里削竹刀到他将竹刀爽利地刺进老板的肚皮里,体现出年青人的内向与有己见②冷静、坦然。年青人在杀了木行老板后并未慌乱逃跑而是跑到溪边洗手,见其冷静;面对官厅询问,他没有辩解,而是以身示范刺杀经过体现出他的坦然。③敢于反抗。商人沉重的压迫让山居人手足无措,而他挺身而出反抗商人的压迫,牺牲自己打击了奸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本题要求结合文本和创作时代背景,简要分析“年青人”的性格特点。首先找到年青人刺死木行老板的相关语句。从“年青的人一声不响地在一只角落里用竹片削成一把尺来长的小刀,揣在怀里”这句话可看出年青人的内向,沉得住气,有主见。从“揪住一位大肚皮的木行老板,毫不费力的用竹刀刺进他的肚皮里,听说像刺豆腐一样的爽利,刺进去的时候一点也没有血溅出来,抽回来的时候,满手都是粘腻的了”这句可看出他的动作敏捷、干净利落。从“他跑出城来,在溪边洗手的时候被警吏捉去”等语句,可概括出他的镇定自若,视死如归。只要根据原文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归纳即可。‎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要善于结合人物的相关事迹,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四字短语去归纳,然后用文中的材料或语句佐证这个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为州兵马掾,常徼守塞下。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①,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乃悉分与吏兵,无所留。稍迁西域戊己校尉,坐事免。后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诏以卓为中郎将,副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征之。嵩以无功免归,而边章、韩遂等大盛。朝廷复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拜卓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并统于温。‎ 并诸郡兵步骑合十余万,屯美阳,以卫园陵。章、遂亦进兵美阳。温、卓与战,辄不利。十一月,夜有流星如火,光长十余丈,照章、遂营中,驴马尽鸣。贼以为不祥,欲归金城。卓闻之喜,明日,乃与右扶风鲍鸿等并兵俱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章、遂败走榆中,温乃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之。温参军事孙坚说慎曰:“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慎不从,引军围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园狭,反断慎运道。温时亦使卓将兵三万讨先零羌,卓于望垣北为羌胡所围,粮食乏绝,进退逼急。乃于所度水中伪立堰,以为捕鱼,而潜从堰下过军。比贼追之,决水巳深,不得度。时众军败退,唯卓全师而还,屯于扶风,封黧乡侯,邑千户。‎ ‎(节选自《后汉书·董卓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 B.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 C.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 D.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 ‎【答案】B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所有选项第一二处“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的断句都一样。“愿得万人”的主语是孙坚;而坚得万人的目的是“断其运道”,所以“愿得万人”和“断其运道”不能分开;同时“道”之后要停顿,从而排除AD两项。“将军”与“贼”形成对举结构,分别作小分句的主语,即“将军”与“贼”之前都要停顿,从而排除C项。“若走入羌中”表示对另外一种情况的预估,而“并力讨之”是措施,“则凉州可定也”是结果。画线句的译文是:敌军城中无粮,只能从外部运转粮食。希望能给我几万人去截断他们的运粮通道,将军您带着大军跟在后面,敌军必定因困乏而不敢和我们交战。如果他们逃到羌地之中,我们就合力攻打他们,那么凉州就可以平定了。‎ 故选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笈礼时,取的一个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B.羌,我国古代民族,主要分布在今甘、青、川一带。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与汉人杂处从事农耕。‎ C.太守,战国时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为一郡最高长官。《桃花源记》中“诣太守”与文中“太守”相同,都指官名。‎ D.假节,借给符节。皇帝将符节拿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当任务完成后,臣子可自行处理符节。‎ ‎【答案】D ‎ ‎【解析】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D项,“臣子可自行处理符节”错误,符节在臣子完成临时任务后,将会被收回,不能自行处理。‎ 故选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卓外游结交部族首领。年轻时曾游历羌人的聚居地,广交部族首领。有部族首领来投奔他,他杀牛设宴款待。‎ B.董卓力量过人使人生畏。他可以同时带着两副装箭的弓匣,左右奔驰发射,羌胡地区的人都十分畏惧他。‎ C.董卓所得赏赐全部分发。他击败羌族人,升任郎中,得到了赏赐,便把赏赐全部分给将土,自己什么也不留。‎ D.董卓用谋略保全了军队。在葵园狭被羌胡围困时,他就在要渡的河上修建一道水堰来假装捕鱼,暗地撤走了军队。‎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在葵园狭被羌胡围困时”的表述错误,原文是“卓于望垣北为羌胡所围”。‎ 故选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春,边章将数万骑寇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 ‎(2)并诸郡兵步骑合十余万,屯美阳,以卫园陵。‎ ‎【答案】(1)第二年春天,边章率领几万骑兵入侵三辅地区,逼近皇家陵园,而假借诛杀宦官的名义。‎ ‎(2)(董卓和周慎)他们合并各州郡的十余万步兵和骑兵,驻扎在美阳,以保卫皇家陵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 第(1)句采分点:“明年春”,第二年春天;“将”,率领;“骑”,人马;“寇”,侵犯,袭扰;“三辅”,京畿附近地区;“托”,借口;‎ 第(2)句采分点: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董卓和周慎);“并”,合并;“合”,总计; “屯美阳”,是状语后置,即“屯(于)美阳”;其中“屯”,译为“驻扎”; “以”,以便;“卫”,护卫。‎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董卓,字仲颖,是陇西郡临洮县人。他生性粗犷而又有谋略。年轻时曾游历羌人的聚居地,广交部族首领。后来回乡耕田,众部族首领中有来投奔他的,董卓就为他们宰杀耕牛,和他们一同饮宴作乐,首领们感谢他的热情,回去收罗千余头牲畜送给他,董卓也因刚勇侠义闻名。他被任用为州里的兵马掾,经常巡逻守护边塞。董卓力量过人,可以同时带着两副弓匣,左右奔驰发射,羌胡地区的人们都十分畏惧他。桓帝末年,他以六郡良家子弟的身份被选为羽林郎,跟从中郎将张奂担任军司马,共同攻打汉阳叛离的羌族人,打败了他们,升任郎中得到九千匹缣帛的赏赐。董卓说:“记功的是我自己,立功的则是将士们。”于是把赏赐全部分给将士,自己什么也不留。不久又升任西域的戊已校尉,因犯事被免职。之后又担任了并州刺史,河东太守。第二年春天,边章率领几万骑兵入侵三辅地区,逼近皇家陵园,而假借诛杀宦官的名义。皇帝下诏命董卓为中郎将,做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的副手共冋去征伐反贼。皇甫嵩因为没有立下战功被免官召回,而边章、韩遂则因此气势更强盛。朝廷又让司空张温任车骑将军,带着符节,让执金吾袁滂做他的副手。同时任命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一同受张温的统领。(董卓和周慎)他们率领着各州郡征集来的十余万步兵和骑兵,驻扎在美阳,以保卫皇家陵园。边章、韩遂等人也跟着进军美阳。张温、董卓出兵与他们交战,形势总是不利。十一月,夜晚突然有如火的流星,光芒长十余丈,照亮边章、韩遂的军营,驴马全都鸣叫不止。敌军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想撤回金城。董卓得到这个消息大为高兴,第二天就和右扶风鲍鸿等人联合所有兵力发起攻击,大败敌军,杀敌数千。边章、韩逹打了败仗,逃到榆中,张温就派遣周慎带着三万兵马一路追击。张温的参军事孙坚劝周慎说:“敌军城中无粮,只能从外部运转粮食。希望能给我几万人去截断他们的运粮通道,将军您带着大军跟在后面,敌军必定因困乏而不敢和我们交战。如果他们要逃到羌地之中,我们就合力攻打他们,那么凉州就可以平定了。”周慎不听他的劝告,带兵包围榆中城。而边章、韩遂分出兵力驻扎在葵园狭,反而斩断了周慎的运粮通道。同时张温也让董卓带着三万士兵讨伐先零羌,董卓在望垣县北被羌胡围困,粮食全吃光了,进退不得,形势危急。他就在要渡的河上修建一道水堰,装作捕鱼,暗地里却从水堰背后撤走军队。等到敌军追来,决口流出的水已经很深了,敌军无法渡河。当时各支部队都兵败撤退,只有董卓保全军队,回到朝中,就在扶风驻扎下来,董卓被封为黧乡侯,享受一千户的食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边事①‎ ‎[唐]张乔 调角②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③,白日落梁州④。‎ 大漠无兵阻,穷边⑤有客游。‎ 蕃⑥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此诗为诗人游历边塞之作。②调角:犹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③青冢:汉朝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④梁州:当时指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境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公元857年,吐蕃将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了和平安定的局面。⑤穷边:边地。⑥蕃:指吐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对调角、清秋、征人、戍楼意象的描写,描绘出一幅边境生活图,传递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信息。‎ B.颔联第二句诗人描绘眼前凉州之景被吐蕃占领的凉州,如今又回归大唐。夕阳余晖下的州城一派安定祥和。‎ C.颔联“青冢”与“梁州”相对。诗人把王昭君和亲之事与当前边关安宁境况联系起来,表明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 D.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边塞“大漠”的宽广无边。此时没有了军兵阻挠,游客在广阔的边地观光。‎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运用比喻手法”理解错误,没有比喻手法的运用,而是采用对比手法,将“无”与“有”;“兵”与“客”进行前后对比,暗含当前边关无战事,百姓生活安定之意。‎ 故选D。‎ ‎15.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用何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运用比喻手法抒发感情。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此时的心愿: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深化了诗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渴望民族能够长久团结的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人思想感情和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回答本题,应先读懂诗句内容,然后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意象进行分析。注意回答手法,一定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明诗人的情感。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和抒情,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 、象征、用典等,修辞包括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用何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其实是两个小问,先判断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然后分析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这是尾联,先翻译一下这联的意思,吐蕃与内地的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一个“似此水”很明显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背景和诗句的意思可知这是边塞安宁的现状,表达作者渴望汉藏同胞互通有无,睦邻友好,长久团结的情感。总之,先翻译,然后抓关键字眼,最后结合背景等分析作者的情感即可。‎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以“朝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水波起伏,猿啼凄清的环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比喻修辞的运用不仅加深了主题的表达,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如“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了阿房宫里桥梁和复道的奇丽、壮观。‎ ‎【答案】 (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2)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3)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朝菌”“蟪蛄”“宿处”“渌水” “荡漾”“卧波”“霁”(“霁”,指雨雪后初晴)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对“以形写神”的创作方式进行了精彩又高度概括的总结。这种“成竹于胸”的创作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艺术特色——捕捉物象的神韵;默记物象的音容特点;快速落笔,留住稍纵即逝的物象姿态和艺术感受,所画作品既能形似,亦复传神,对于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艺术表达,无疑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传世的作品必传神。( )。只有在时代生活中“抓活鱼”,艺术才能拥有“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生动与鲜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下,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在于要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是十分重要的。‎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正传神的作品,既是艺术写真,更是时代写照。‎ B.既是艺术写真,更是时代写照,这才是真正的作品。‎ C.既是时代写照,又是艺术写真,这才是传神的作品。‎ D.真正传神的作品,既是时代写照,更是艺术写真。‎ ‎【答案】A ‎ ‎【解析】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根据前文“能够传世的作品必传神”可知,本段文字的话题是“传神的作品”,从语境前后必须一致的要求,可得出:衔接的主语应是“真正传神的作品”,由此排除BC两项。根据后文语境,句子强调的是时代是艺术的源头,所以传神的作品在艺术上做到“传神”,从而体现时代精神,这样呼应前文“所画作品既能形似,亦复传神,对于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艺术表达,无疑具有显著优势”,由此排除D项。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A。‎ ‎18.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抓活鱼”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那枝,那叶已成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 B.乐景可以写哀情,哀景也可以写乐情,甚至会“倍增其哀乐”。‎ C.海伦·凯勒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D.钱学森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称为“导弹之父”“火箭之王”。‎ ‎【答案】C ‎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具体而言:(1)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2)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正确的书写位置;(3‎ ‎)注意标号与点号连用时的规范。本题要求选择“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抓活鱼’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 文中“抓活鱼”的引号的作用表示内容有特殊含义,具体指艺术作品的“生动与鲜活”。‎ A项,引号表示引用;‎ B项,表示强调作用;‎ C项,表示特殊含义,指海伦•凯勒对世界的感触;‎ D项,表示特殊称谓。‎ 故选C。‎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在于要用心体验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对新时代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B.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是要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C.画家深入社会实践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D.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在于要用心体验生活,对新时代大量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画线句子的病因主要是:句式杂糅,即“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这个地方。‎ A项,动宾不搭配,“体验”与“新题材”搭配不当;‎ C项,两面对一面。原句前面“是否用心体验”是“两面”,而“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对应的只是 “是”这一面;‎ D项,“大量”与“涌现”语意重复,可删掉其中一个。‎ 故选B。‎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大麻是世界上古老、有名的致幻植物,具有一定的成瘾性。______,小剂量使用大麻会让使用者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大剂量使用大麻,则会出现幻觉,妄想和类偏执状态,甚至患上大麻中毒性精神病。身体机能方面,短期少量使用大麻会使人体出现充血、心跳加快、肺部剌激咳嗽、食欲增加以及血压降低等状况;______会引发脑退行性变化的脑疾病、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和神经疾病等身体疾病。大麻依赖主要体现为_____,而身体的依赖较轻,不易产生耐受性。‎ ‎【答案】①精神活动方面 ②长期大剂量使用大麻 ③精神依赖(或“心理依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方式,看到底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本题是一段科普性的说明文字,介绍了“大麻”这种古老而有名的致幻植物的特点及毒副作用。段首句说到了大麻的最大特点就是“致幻性”。第一空后面,有小剂量和大剂量的对比情况,但不管是“精神上的愉悦感”还是“出现幻觉,妄想和类偏执状态,甚至患上大麻中毒性精神病”都是从“精神层面”来回答,与后面谈到“身体机能”方面形成对比。所以第一空填“精神活动方面”;第二空是短期小剂量方面的使用的症状,所以第二空应填与“短期小剂量”形成对比的“长期大剂量使用”。最后一空是讲大麻的依赖性不是身体方面,显然填精神方面的,故填“精神依赖”。‎ ‎【点睛】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理清上下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善于借助关联词来帮助推敲。(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比如分号、冒号等的具体作用。(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材料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今年10月,科考人员在对云南省德宏州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做升格科研时,意外地在保护区瑞丽片区观测到犀鸟集群。经过随后几天的连续观察,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德宏自然生态保护志愿者拍摄到了超过100只犀鸟在该区域活动的影像。这是截至目前国内观测到的最大犀鸟集群,也是目前国内记录犀鸟数量最多的影像资料。通过现场计数和对影像资料的比对,科研人员基本确定该区域花冠皱盔犀鸟总数在90只左右、双角犀鸟总数在30只左右。‎ ‎【答案】①科考人员在云南省德宏州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观测到日前国内最大犀鸟集群,②数量超百只,③所拍影像也是日前国内记录犀鸟数量最多的影像资料。‎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是语言由丰富到简洁的过程,包括筛选概括类压缩、新闻类压缩等。筛选概括类压缩首先要辨明材料类型,进而把握重点。新闻类压缩多为拟写标题、一句话新闻、概括导语等。在拟写标题和一句话新闻时,要抓住新闻中的“主体”和“事件”。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首先抓住新闻的第一句话,也就是导语部分。第一句话“今年10月,科考人员在对云南省德宏州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做升格科研时,意外地在保护区瑞丽片区观测到犀鸟集群”,这句话的信息有:时间:今年10月;人物:科考人员;地点:云南省德宏州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事件是:观测到犀鸟集群。所以第一个关键信息便很自然地概括出了。第二句话“经过随后几天的连续观察,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德宏自然生态保护志愿者拍摄到了超过100只犀鸟在该区域活动的影像”的重点是犀鸟超过100只。第三句话是“截至目前国内观测到的最大犀鸟集群,也是目前国内记录犀鸟数量最多的影像资料”,是讲这次发现和拍摄的意义和价值,那就是目前国内记录犀鸟数量最多的影像资料。‎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古诗,根据要求写作。‎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199年于山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基础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语有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一步一脚印,登上山顶,方能看见脚下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一步一脚印,斩断荆棘,方能踏上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一步一脚印,越过荒漠,方能欣赏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理想再美好,没有行动起来付诸实践,那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行动起来,才会收获缤纷落英,迎来一路芬芳。 ‎ ‎ ‎ 实践是避免失败的千金良方。陆游有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知识想要运用到现实中,就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纸上谈兵无疑是痴人说梦,最终往往一无所获或招致失败。历史上长平之战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熟悉,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扩年轻时就熟读兵法,善于谈兵,连他父亲也难不倒他。长平之战中赵王让赵括替廉颇为将。然而赵括是一个缺乏实战经验,只知空谈兵法的人。他到了长平后,一反廉颇所为,更换将佐,改变军中制度,搞得全军官兵离心离德,斗志消沉。他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积极筹划战略进攻,企图一举而胜,夺回上党。在长平之战中,赵括只知根据兵书作战,不知灵活处理,结果赵军大败,赵括也被后人所耻笑。回看历史上的能臣良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实战,才带军冲锋,成功地保家卫国,青史留名。 ‎ ‎ 实践是探索真知、钻研智慧的必由之路。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没有哪一项伟大的成就不是在反反复复的实践钻研中得出的。成功地制服了夺走无数人生命的病魔——天花的伟大医生爱德华•琴纳,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到乡村进行实践工作。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一边行医一边经常到奶牛场,仔细观察奶牛生牛痘,牛痘又怎样感染到人的身上,人感染了牛痘之后又有哪些症状。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接种牛痘,再接种天花,实验成功。尔后又在一个小男孩身上实验,结果又是安然无恙。自此,人们终于发现了预防天花的方法,打败了这个可怕的病魔。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泡进行了上千次实验,法拉第为了得到磁与电之间的关系,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进行着实验。无数的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 ‎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当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时,也曾受到国人的不解和质疑,但随着香港、澳门的迅速繁荣,实践性地尝试“一国两制”后,最终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大陆与港澳及台湾问题的最好方式。当我们心存疑虑时,不可妄下结论,而应当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正确。真正的真理,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不仅不会黯淡,反而会穿透时光的雾霭,熠熠生辉。 ‎ ‎ 实践是理想的实现方式。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太史公,为了实践著书立传的理想,从二十岁开始便游历天下。他的足迹到过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过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过大梁,访问夷门并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过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的实践经历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最终写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千古名作。理想是彼岸的灼灼花开,而实践正是泅渡浩渺烟波的迎风之帆。 ‎ ‎ 蝴蝶可以轻舞飞扬,只因承受了旁人不能忍受的破茧之痛;苍鹰可以飞上苍穹,只因接受了旁人无可比及的训练;帝王蛾可以称王,只因经历了旁人无法理解的挣扎。实践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无畏,一种越过沙漠看到绿洲的快乐。 ‎ 天地有大美,却将其藏于深山,封于绝壁,以虎豹断其路,以荆棘塞其途,风沙漫漫,雨雪凄凄,只有那些能吃大苦,肯付出行动真正去实践的人才能探寻到。心中藏一弯明月,便不惧烟火红尘,世事迷离,行走的脚印会为我们拂去世俗的尘埃,让我们在路途中淡若清风,自在安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小儿子陆聿。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后两句,强调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实践”。审题的关键是把握这首诗的含意,考生可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身边的亲朋好友中取材,写成一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叙事类文章,适当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如能做到叙事生动细腻,写人凸显个性,感悟自然深刻,则可写成一篇优秀的叙事类文章。考生还可以从知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入手,以抒情或议论为主,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力求做到说理透彻而让人信服,语言自然、富有文采,能彰显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 立意角度:‎ ‎(1)学者贵于行;‎ ‎(2)只读书不实践往往徒劳无功;‎ ‎(4)不能只满足于书本知识,还应注重“躬行”;‎ ‎(5)真正有学问的人,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 素材积累:‎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 ‎2.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3.顾炎武,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他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正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努力,顾炎武终于成为了一代通儒,为后世景仰和膜拜。‎ ‎4.何驽博士上中学时就喜欢语文、英语和历史,特别是对文物考古一直很感兴趣。1981年,他义无反顾地选择考古专业,考入了北京大学考古系。2001年7月提前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业的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但他更愿意到考古一线。后来,他主动要求下基层。在湖北荆州工作期间,他撰写了《中国文明起源考古研究思考点滴》等50余篇有价值的论文。他常给同事们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印证较大和深奥的理论,就必须到考古实践中去,掌握大量的考古实证,只有到都城遗址去考古,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 结构层次:‎ 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由陆游于公元1199年于山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一首诗生发开去。这首诗中,最经典的句子莫过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话。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书本上的东西毕竟是理论的东西,要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检验知识的正确性,从而更加完善知识体系。这从哲学的角度看就是“想和做”、“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的问题。从诗人的本意来看,重点更在于实践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在行文的过程中,首先指出为什么要“躬行”,正文部分具体分析“躬行”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躬行”。最后,号召广大青年朋友,除了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要深刻地体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句至理名言,在生活与工作中多亲力亲为,少一些空想和闭门造车。‎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