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9.00 KB
  • 2021-05-22 发布

【历史】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其中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最为突出的是 A. 庄子主张“无用”的思想 B. 孟子主张“政在得民”的思想 C. 墨子主张“非攻”的思想 D. 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答案】B ‎【解析】“政在得民”意为实行仁政获取民心,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最为突出,故选B项;庄子的“无用”强调逍遥无为,与当前现实不符,排除A项;我国社会稳定,没有战争动荡,“非攻”的思想不适合社会现实,排除C项;“制天命而用之”是指顺应自然规律,与B项相比不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 ‎2.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春秋战国时代,法家主张厉行法治,加强君主集权,因此最受统治者推崇。由此可知B项正确。儒家主张“仁”和“仁政”,道家讲求自然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均不符合题干“专替君主打算”的要求,由此可排除A、C、D三项。‎ ‎3. 宋代出现的新儒学是哪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A. 儒、道、佛 B. 儒、道、法 C. 佛、道、法 D. 儒、道、墨 ‎【答案】A ‎【解析】唐朝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宋代儒学吸收佛教学说和道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故A项正确;法家思想和墨家思想不符合理学思想范畴,排除B、C和D。‎ ‎4. 一首陕北民歌这样唱道:“老天爷爷你睁睁眼,下场大雨哥哥留一留。”歌词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什么观点有关 A. 君权神授 B. 三纲五常 C. 天人感应 D. 心外无物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从由材料中对“天”的敬重、“老天爷爷你睁睁眼”,“下场大雨哥哥留一留”等信息可判断出,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天的敬畏和期待,这与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天人感应的思想有关,因此C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5.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家注重品德修养,并把这种修养推广开来,提倡读书人的责任感、使命感,鼓励读书人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下言论符合理学精神的是 A. 量中华之国力,结与国之欢心 B.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C. 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理学精神,故D项正确;A项是慈禧太后在《辛丑条约》后的言论,体现了卖国,故错误;B项是曹操的言论,体现自私的意识,故错误;C项体现了明哲保身的意识,故错误。‎ ‎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 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 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 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答案】B ‎【解析】晚明风气流于空谈,个个坐而论道,故顾、黄、王提倡经世致用。他们批判的是儒学中不好的一部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儒学,他们根本上是儒学的继承者,总之批判是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故B项正确。‎ ‎7.京剧是中华民族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京剧的形成过程吸收了百家之长,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兼容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京剧的形成过程吸收了百家之长,与文化艺术异彩缤纷无关,排除A。京剧的形成并非是文化的薪火相传而是文化的吸收借鉴,排除B。D项说法过于绝对,并非所有的文化都能实现融会贯通,排除。‎ ‎8.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其实质是 A. 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 B. 肯定和尊重人的价值 C. 肯定资产阶级的进步作用 D. 解放雅典民众的思想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将人从自然与原始宗教下解放出来,彰显人的价值所在,体现人自我意识的启蒙,故B项符合题意。古希腊为奴隶时代,此时天主教会与资产阶级并未出现,排除AC两项。D项,为其思想作用,而为实质,排除。‎ ‎9. 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指出:“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辱、勇敢和高尚的品性”;伏尔泰说:“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生而平等的。”两者思想的共同点是 A. 都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B. 都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都包含了人文主义思想 D. 都主张推翻不平等的世界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思想。依据所学可知,古罗马是奴隶制国家,不可能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故排除A;B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口号,也应排除;D项不符合古罗马的情况。材料“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生而平等的”体现了对人及人权的重视。故应选C。‎ ‎10. 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于意大利的重要条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B. 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C. 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封建传统观念 D. 意大利政治上四分五裂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从教材中可知ABC选项都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条件,故答案选D ‎11.有人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段对话最有可能是 A. 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B. 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 伏尔泰与法国贵族 D. 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可知,材料中的人物坚持自己对《圣经》的理解,不愿意听从他人的胁迫而撤回自己的见解,由此可推测该事件发生于宗教改革时期,宗教改革中,路德提倡因信称义,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地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伽利略是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等,与材料“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不符,故B选项错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提倡天赋人权,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君主专制等,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选项错误;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主张“美德即知识”等,与材料“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不符,故D选项错误。‎ ‎12.启蒙运动是西方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的发生是由于西欧 ‎①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 ‎③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 ‎④人文主义的复苏和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启蒙运动之所以发生在西欧主要是当时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同时牛顿等自然科学成就不断发展,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的复苏和发展,①②③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13.在牛顿以前,天文学是最显赫的学科。但是为什么行星按照一定规律围绕太阳运行,天文学家无法圆满解释这个问题。牛顿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他在著作中提出了 A. 落体定律加速度概念及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B. 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C. 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D. 质量守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按照一定规律围绕太阳运行的问题,故选B项;提出落体定律加速度概念及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不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排除A项;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建立近代科学的是伽利略,排除C项;质量守恒定律属于化学领域,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 ‎14. 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且面临挑战的表现有 ‎①物理学一系列新的发现与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②物理学家们试验的结果证明以太不存在 ‎③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④量子假说的提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③④是20世纪发生的,而且相对论和量子假说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不是经典物理学的危机表现。所以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且面临挑战的表现为①②,故选A。‎ ‎15.下列日常生活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坐蒸汽机车牵引的火车旅行 ②从欧洲往美洲发电报 ‎ ‎③用核电站的电照明 ④中国农民在家中上网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①②‎ ‎【答案】A ‎【解析】蒸汽火车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电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核能的运用和使用网络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但使用核电站照明出现在农民在家中上网之前,因此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①②③④,故选A项;BCD项顺序排列有误,排除。故选A。‎ ‎16.19世纪中叶以来在光学理论及科技等的启发下,美术出现了一个新派别,他们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该派别是 A. 浪漫主义派 B. 现实主义派 ‎ C. 印象派 D. 新古典主义派 ‎【答案】C ‎【解析】根据“在光学理论及科技等的启发下”、“描绘阳光下的物象”可知该派别注重美术中的“光”与“色”,与印象画派的特征相符,故选C项;浪漫主义画派注重抒发主观情感,现实主义注重对现实的描述,排除AB项;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下半叶,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C。‎ ‎17. 高二的小明已将戏剧《等待戈多》看了三次仍是一头雾水,其主要原因是 A. 小明的文化素质太低 B. 作品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令人颓废 C. 作品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时间空间跨度太大 D. 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所决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文学艺术。《等待戈多》是是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贝克特以戏剧化的荒诞手法,揭示了世界的荒谬丑恶、混乱无序的现实,写出了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生存环境中,人生的痛苦与不幸。因此该作品比较晦涩难懂,荒诞手法很难让人理解。故本题选择D选项。‎ ‎18.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明确系统阐述的思想是 A. 天不变,道亦不变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答案】B ‎【解析】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明确系统阐述的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B项正确;A是顽固派思想;C是洋务派思想;D是维新派思想。‎ ‎19. 洋务派官员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下列各项对洋务派的主张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提倡学习西方科技 B. “中体西用” ‎ C. 不变革封建制度 D. 君主立宪 ‎【答案】D ‎【解析】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就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基础上学习西方技术以维护清政府统治,A、B和C项正确;君主立宪制是维新派主张,D错误,符合题意。‎ ‎20. 康有为曾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康有为这种做法的实质是( )‎ A. 托古改制容易让人接受,不但风险 B. 主张托古改制,反对布衣改制 C. 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 D.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利用孔子宣传变法旨在减少变法阻力,侧面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薄弱,体现其软弱性与妥协性,故D项符合题意。A项,托古改制有利于减少改革阻力,排除。B项,与材料不符合,排除。C项,题干未强调改革的惊人性,排除。‎ ‎21.陈独秀说:“吾因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 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 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答案】C ‎【解析】“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说明民众对于维新变革漠不关心。主要是民众的思想愚昧,所以梁启超认为应该开启民智,故C项正确;其他均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思想,排除。‎ ‎22. 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宣传民主与科学 B. 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C.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D. 《新青年》等新式刊物的出现 ‎【答案】C ‎【解析】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在文化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故C正确。‎ ‎23.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是 A.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D.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孙中山所说的“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方法、途径,不是反帝反封的革命目标,不是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也不是对同志们的勉励,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24. 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也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这些尖端的科技成就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能力和发展水平 B. 这些成就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 C. 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 D. 中国的国际地位主要凭借原子弹、氢弹和卫星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不能主要是凭借原子弹、氢弹和卫星,军事只是其中一方面,所以D项错误,其他正确。‎ ‎25.关于“双百”方针表述正确的是 A. 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 是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 C. 是1954年提出来的 D. “艺术问题百家争鸣,科学问题百花齐放”‎ ‎【答案】A ‎【解析】“双百”方针是在科学工作中实行百家争鸣,在文化艺术工作中主张百花齐放,故A项符合题意,排除D项;该方针是1956年由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故排除BC项。故选A。‎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个小题,26题25分,27题13分,28题12分,共50分。)‎ ‎26.中西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断发展,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宋代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文明在文化领域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尤其是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材料二:从16世纪后期,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胡适说:“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文存》卷首,1930年12月出版。)‎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地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的具体表现。怎样理解“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近代前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了哪些先进的政治思想?‎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现“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 ‎【答案】(1)具体表现:13世纪--14世纪初,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人欧洲。理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指南针被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帮助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势力;促使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2)态度: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文化。政治思想:维新派的“君主立宪”;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 ‎(3)先进思想:井冈山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延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4)原因:宋元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西方近代科学产生,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解析】‎ ‎(1)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的具体表现可结合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传入欧洲的史实进行作答。“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可结合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和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过程发挥的作用来作答。‎ ‎(2)根据“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可知胡适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对中国文化全盘否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主要学习了西方的“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等。‎ ‎(3)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吸收主要体现在将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先后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 ‎(4)文化交流中往往存在先进文化向文化较落后地区流动,或者文化较落后地区学习先进文化的情况。“中学西传”主要是因为宋元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西学东渐”则主要是因为明朝中后期以后,西方近代科学产生,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2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485年,北魏孝文帝领布均田令。规定: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所授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度身亡,须还田于官。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3口加宅田1亩,奴婢5口1亩。桑田宅地为世业,受田后不准迁徒。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垒自由的农民。‎ ‎——1861年沙皇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四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井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领布的条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3)材料三、四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答案】(1)①改革:商鞅变法; 措施:废除井田制。(2分)‎ ‎②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2分)‎ ‎(2)内容:按一定(人口)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或年老或身故,露田须归还)。(2分)‎ ‎②意义: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或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或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 ‎(3)相同点: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2分)‎ ‎(4)认识:土地改革问题事关经济的发展;事关政治的稳定;事关社会的进步等。‎ ‎(2分,言之成理,答到2点即可得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废井田,开阡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知是商鞅变法以,废井田以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2)根据材料“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所授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度身亡,须还田于官。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 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可得出按一定(人口)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知这项措施的实施定程度上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或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或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根据材料及所学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可得知二者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角度切入分析。‎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①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听我的。②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③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④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⑤老兄, 你占的便宜够大了,悠着点儿吧。‎ 材料二 下图这幅漫画刊登在 1921 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三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一一列宁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前四句话依次是哪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第五句话很可能发生在哪几个国家的代表进行交谈的过程中?这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存在着哪些矛盾?‎ ‎(2)材料二中的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 ‎(3)材料三中列宁指两个大国是哪两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答案】(1)前四句话依次是美、英、法、德的代表说的。美、英、法三国代表之间的交谈中。矛盾:战胜国之问的矛盾和战胜囤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2)情绪: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的强烈不满。‎ ‎(3)国家:美国和日本。依据:美国为主导的华盛顿会议压制日本,剥夺了日本在一战期间取得的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 ‎【解析】‎ ‎(1)综合材料一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①是美国说法,符合一战后美国国力大增的现实;②‎ 是英国说的,因为英国在一战前长期作为世界霸主;③是法国说的,符合一战后法国要求最大程度削弱德国的要求;④是德国说法,符合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的现实。第⑤句话明显是发生在战胜国之间,即美、英、法的分赃协议。由此可知巴黎和会存在着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2)由这幅漫画可知,德国人认为战胜国是掠夺自己的五头怪兽,说明表达了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强烈的不满情绪。‎ ‎(3)根据“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宁说的两个大国指的是美国和日本。结合所学可知,列宁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压制日本,剥夺了日本在一战期间取得的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由此两国埋下了矛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