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 KB
  • 2021-05-22 发布

【历史】陕西省渭南市2020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渭南市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文综试题 历史部分 ‎1.先秦时期各种货币流通一方。“铲”形币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形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圜形钱来源于纺轮或玉壁,成为战国后期北方各国的流通货币。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 A. 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B. 各诸侯国借助货币推广农具 C. 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D. 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 ‎【答案】A ‎【解析】‎ 先秦时期不同货币形制源于各自所在区域的特色生产活动,说明了“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A项正确;各诸侯国借助货币“推广农具”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各地货币形制的不同不能说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商品经济活跃”推动了货币产生,D项错误。‎ ‎2.西汉武帝时期,一方面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另一方面又任用酷吏开边兴利,还摧毁太子的守文集团。晚年的汉武帝下轮台罪已诏,改弦更张、与民休息,避免“亡秦之祸”。据此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 A.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融合 B. 儒家思想始终是指导思想 C. 西汉社会矛盾非常突出 D. 采用多种思想维护统治 ‎【答案】D ‎【解析】‎ 汉武帝时期,推行“独尊儒术”,任用信奉法家理念的“酷吏开边兴利”,还为避免亡秦之祸,实行“与民休息”黄老之治等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采用多种思想维护统治,D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汉武帝“融合”了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A项错误;儒家思想并非“始终”是汉武帝统治的指导思想,B项错误;西汉社会矛盾非常突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 ‎3.唐陵石刻题材广泛,技艺精湛,气势雄伟。(唐太宗)“昭陵六骏”的六匹骏马姿态神情各异,神武有力,栩栩如生;(唐高宗)乾陵石刻的天马,学名“翼马”,头上有角,两肋间有飘逸的翅膀,体态健硕,呈凌空翱翔之势;唐睿宗桥陵的一对华表古朴端庄,景象雄奇。这类作品 A. 反映了唐朝高度繁荣的物质财富 B. 说明了宗教雕刻艺术的高超 C. 反映了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 D. 体现了大唐豪迈恢弘的气象 ‎【答案】D ‎【解析】‎ 唐代皇帝们的陵墓石刻题材广泛,技艺精湛,气势雄伟,体现出大唐豪迈恢弘的气象,D项正确;唐陵石刻不能说明其物质财富的“高度繁荣”,A项错误;唐陵石刻的骏马、华表不能说明“宗教”雕刻艺术的高超,B项错误;唐陵石刻的艺术造型没有反映“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C项错误。‎ ‎4.雍正年间,清政府在西南大规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据此可知“改土归流”‎ A. 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司制度的积弊 ‎ B.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C. 解决了土官与封建王朝的矛盾 ‎ D. 彻底消除了世袭土司割据的根源 ‎【答案】B ‎【解析】‎ 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取消世袭土司制度,改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管理地方事务,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治理,B项正确;“改土归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司制度的积弊,没有“解决”土官与封建王朝的矛盾,也未“彻底”消除世袭土司割据的经济根源,ACD三项错误。‎ ‎5.1894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筹办湖北纺纱厂时提出:“所有机器、厂屋…费用,俱归垫借。至造厂及一切开办事宜,仍听候本部堂核示遵行,垫办商人不得专擅干预。俟全厂开办有余利,再行将本息按年摊还,还清之后,全厂归官。”这一构想 A. 旨在摆脱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 B. 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 说明清政府改变了民间设厂政策 D. 首创官督商办经营模式 ‎【答案】B ‎【解析】‎ 根据“垫办商人不得专擅干预”、“还清之后,全厂归官”可知虽然在企业创办过程中利用了商人资本,但商人不能参与经营活动,最后还要“全厂归官”,这一构想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明显是不利的,故选B项;张之洞的构想并不是为了摆脱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排除 A;清政府改变民间设厂政策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以后,排除C项;“首创”的说法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D。故选B。‎ ‎6.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和启蒙性的教育居多。两个月后,其讲演的报告涉及到“国民”“国家”“青岛”“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这说明 A. 民众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B. 先进的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变革 C. 特殊的历史条件影响时代主题 D. 民众普遍接受先进思想 ‎【答案】C ‎【解析】‎ 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成立的平民教育讲演团,讲演话题从生活常识、启蒙性教育演变为“国民”“国家”“青岛”“爱国”“强权”等,这说明特殊的历史条件影响时代主题,C项正确;知识分子讲演的话题变化,不能说明“民众”民主意识显著增强,A项错误;演讲话题的变化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变革”,B项错误 ;“民众普遍接受先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7.1942年10月,美、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愿意自动放弃19世纪以来在中国获得的多项特权。1943年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两国签订归还两国在华租界,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条约。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国民政府不懈的外交努力 B. 中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 中国以重大贡献赢得尊重 D.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1942到1943年,美英同国民政府签署条约,放弃在华特权,归还在华租界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在抗日中做出巨大的贡献,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尊重,C选项符合题意;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和中国参加世界大战等,都不是西方国家放弃在华侵略权益的主要原因,AB两项错误;1942年中国处于艰苦的抗战时期,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说法错误,D选项不符合题意。‎ ‎8.‎ 社队企业是农村人民公社及其所属的生产大队经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后,社队企业大规模出现。1965年至1976年期间,其产值由5.3亿元增长到1239亿元。到改革开放前,社队企业发展到152万个,总产值达到493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4.3%。这一现象 A. 阻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 ‎ B. 说明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优越性 C. 有利于促进工农业生产和增加社员收入 ‎ D. 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奠定了基础 ‎【答案】C ‎【解析】‎ ‎1958年到改革开放前,社队企业从无到有,总产值及其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可观,有利于促进工农业生产和增加社员收入,C项正确;社队企业是公有制经济,它的产生与发展即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A项错误;社队企业的产生发展不能说明“人民公社体制的优越性”,B项错误;社队企业为实行乡镇企业而不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奠定了基础,D项错误。‎ ‎9.古希腊建筑虽然以神庙为主,但神庙外部所排列的柱子变化多端、形式多样、从不拘泥,甚至把人像变体为柱子的形式,如雅典卫城中的伊瑞克提翁神庙以“少女柱”闻名,少女像柱由大理石雕刻而成,每个女子恬静柔美,衣着发型和面容都不一样;建在阶座之上的多利克式石柱,柱身粗壮,柱头刚健硬朗,有如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反映了在古希腊 A. 神庙建筑理性主义上 B. 城邦政治影响建筑设计 C. 原始神灵逐渐淡出历史 D. 建筑艺术蕴含人文精神 ‎【答案】D ‎【解析】‎ 古希腊神庙外部排列着变化多端、形式多样的人像实体柱子,反映出在古希腊建筑艺术蕴含人文精神,D项正确;神庙建筑中的人像石柱不能体现“理性主义”,A项错误;“城邦政治影响建筑设计”和“原始神灵逐渐淡出历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两项错误。‎ ‎10.某学者指出: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该学者意在强调 A. 欧洲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 B. 亚洲的生产方式领先于欧洲 C.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 D. 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看,作者意在强调欧洲通过工业革命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这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故A正确;B与史实不符,当时欧洲领先于亚洲;材料没有涉及资本原始积累的多样性,故C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欧洲对亚洲的侵略,而不是区域分工,故D不正确。‎ ‎11.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是: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其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A. 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重商主义政策 ‎ B. 促进了专业技术工人经济地位的提高 C. 增加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 ‎ D. 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扩大生产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明确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节省时间,带动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扩大生产的需要,D项正确;分工理论并未否定“重商主义”政策,也不能促进技术工人经济地位提高,AB两项错误;分工理论强调的是劳动效率而不是工作强度,C项错误。‎ ‎12.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进行减税改革,削减个人所得税率,由原来的70%削减为50%,1986年以后进一步降到28%;企业所得税率则从46%下降到33%。特朗普执政时期,2017年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减税与就业法案》,大幅减税。这些举措可能会 A. 缩小美国的贫富差距 B. 扩大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C.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 增加外来资金的流入量 ‎【答案】D ‎【解析】‎ 美国总统削减个人、企业所得税率的举措,有利于刺激消费与投资,能增加外来资金的流入量,D项正确;降低个人与企业所得税率,不能缩小贫富差距,会减少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不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ABC三项错误。‎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商业城市人口骤增……英国依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德威克提出应设立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公共卫生的责任……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至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这也为英国向福利国家的迈进奠定了基础 ‎——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材料二 1913年,内务部将京城卫生陈列所直属部办,扩大规模,陈设近代卫生器械和图片、书籍等,供民众参观。1915年制定的《违警律》对水源、沟渠、饮食加工等进行规范;同年内务部颁布《文官高等考试令》,对公职人员的素质提出要求,待录人员应掌握病理、解剖、药剂、化学等专门知识。同时还颁布《管理药商章程》等。1916年颁布《传染病预防条例》,对鼠疫霍乱、白喉、天花等传染病的处理程序、责任主体、技术操作等做出规范,改变了传统医学关于传染病是瘴疠之气的看法。‎ ‎——据深圳实验中学陈振宇老师硕士论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使英国政府调整公共管理政策的原因有哪些?对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初卫生改革的特点。与古代相比,民国初年公共防疫取得进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进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多;政府传统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显露;公共卫生状况恶化;有识之士的推动;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的进步作用。‎ 影响:改善了居民生活卫生条件;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有利于英国向福利国家转变为后世卫生改革和城市管理提供借鉴。‎ ‎(2)特点:重视法律制度保障;强调政府监管责任;注重科学规范和科学技术;强调公共卫生;强化对人员、药物等全面管理。‎ 原因:民国政府的建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思想观念的传播;西方文明的冲击和影响。‎ ‎【解析】‎ ‎(1)原因: 根据材料一中“18世纪中叶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商业城市人口骤增”,“自治及自由放任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 ‎ 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德威克提出……”,“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前后英国经济、政治、生活、环境、历史传统、有识之士等方面,分析促使英国政府调整公共管理政策的原因。影响:根据材料一中“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为英国向福利国家的迈进奠定了基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民生条件、城市管理、福利国家和后世借鉴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内务部将京城卫生陈列所直属部办”,“陈设近代卫生器械和图片、书籍等”“《违警律》对水源、沟渠、饮食加工等进行规范”,“《文官高等考试令》,对公职人员的素质提出要求,待录人员应掌握病理、解剖、药剂、化学等专门知知识”,“颁布《管理药商章程》等。1916年颁布《传染病预防条例》,对鼠疫霍乱、白喉、天花等传染病的处理程序、责任主体、技术操作等做出规范”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可知民初卫生改革的特点主要有,制度保障、政府监管责任、科学规范、重视科技和公共卫生、强化对人员、药物的全面管理等。原因:根据材料二中“1913年,内务部将京城卫生陈列所直属部办”,“待录人员应掌握病理、解剖、药剂、化学等专门知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和西学东渐等方面,分析民国初年公共防疫取得进展的原因。‎ ‎14.科学与政治存在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代许多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如贝尔纳、默顿、米库林斯基、钱学森等人,他们围绕着科学中最核心价值的科学客观性问题进行讨论。“广岛的悲剧”“越南战争”,使人们认识到“科学具有社会效果”。米库林斯基认为:“在政治上关心科学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出自实践需要,有的出于意识形态上的理由,也有的出于威望上的考虑,等等。”‎ ‎——摘编自吴义生《论自然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阅读材料,提出你的看法,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看法”可从材料提取或围绕材料提出自已的看法,“阐释”须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一]看法:科学发展对社会政治制度变革有促进作用。‎ 阐释: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其理性的科学思维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而启蒙思想则指导了一些国家的政治变革,如法国的政治革命。另外,科学与实践相结合,如蒸汽机发明和改进以及蒸汽动力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也促使欧美有些国家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最终英、法、美等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结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对欧美政治制度变革和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示例二]看法:科学是政治斗争和社会革命工具。‎ 阐释:达尔文的进化论为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进化论传人中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的理论武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为核武器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推动了二战的胜利结束。‎ 结论:科学发展带来的科技革命,影响了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变革,最终导致政治变革或社会革命,而科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根据“在政治上关心科学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出自实践需要,有的出于意识形态上的理由,也有的出于威望上的考虑”等内容可知科学发展对社会政治制度变革有促进作用。可结合牛顿力学的形成、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以及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该论点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宋初年,十万宋军驻屯川陕前线,军需供应仰赖四川。赵开受命总领四川财赋,针对官营酒业一直存在的贪污腐败、收益低微和民营酒业的偷税漏税等问题,于1129年改革酒法,实行隔槽酒法。废除原来的国家专卖和扑买制(即官方采用自由投标的方式,将官属酒坊的承包经营权交付于出价最高的人),改由官府设立隔槽酿酒坊,由政府提供酒曲和工具,听由酿户输米自行酿酒。隔槽酿酒坊之外的酿卖皆为非法,严令禁止。政府只按酿户输米之多少收税(其他环节不再收税),酿酒的数量,并无限额。官方只需提供酿酒场所,不用追加投资,不需要提供原料和人手,任何人只要纳钱就可以在官方的组织下,利用官方的隔槽等设备进行酿造。隔槽酒法首先在成都府路推行,而后推广至四川全境。‎ ‎1137年,四川财政岁入中,酒税一项独占近1/5,号称四川财政第一支柱。它有力地支撑着川陕的抗金斗争。赵开酒法后因实行摊派、强制的生产方式,“民不堪之”,被扑买制取代。‎ ‎——据杨倩描《赵开酒法述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赵开酒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开酒法改革的影响。‎ ‎【答案】(1)加强生产监控;管理方式简化;税种减少;先试点后推广。‎ ‎(2)扩大了经营酿酒业人员的范围,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减少了官酿官卖时期的政府支出和经营风险;增加了财政收入,支援了南宋的抗金斗争。但是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民营酒业的发展;后期摊派、强制的做法,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解析】‎ ‎(1)根据“改由官府设立隔槽酿酒坊,由政府提供酒曲和工具,听由酿户输米自行酿酒”、“政府只按酿户输米之多少收税(其他环节不再收税),酿酒的数量,并无限额。官方只需提供酿酒场所,不用追加投资,不需要提供原料和人手”、“隔槽酒法首先在成都府路推行,而后推广至四川全境”、“四川财政岁入中,酒税一项独占近1/5,号称四川财政第一支柱”可知赵开酒法改革加强了政府对酿酒生产的监控,管理方式简化,税种减少,但财政收入增加,并且是先试点,后推广。‎ ‎(2)赵开的酒法改革促进了四川酿酒业的发展,减少了政府支出和经营风险,增加了财政收入,支援了抗金斗争。但是根据“赵开酒法后因实行摊派、强制的生产方式,‘民不堪之’,被扑买制取代”可知,赵开的酒法改革虽然有利于官营酿酒业发展,但不利于民营酿酒业发展,而且后期的摊派、强制做法也加重了民众负担。‎ ‎16.材料 在维也纳、彼得堡、柏林、巴黎和伦敦,战争的爆发将欢呼的爱国者人群带到大街上。罢工停止了,抗议取消了,工人阶级聚居区的路障也被拆除了。这就是亚瑟·朗索姆描绘的“将一个民族聚合成一个整体的时刻”。德国计划六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也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年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观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呢?‎ ‎——摘编自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欧洲民众与政府对战争的看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答案】(1)看法:欧洲民众支持本国政府参与大战;政府认为战争是短期的,对本国能够获得战争的胜利持乐观态度。‎ ‎(2)影响: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理论广泛传播;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解析】‎ ‎(1)看法:根据材料中“战争的爆发将欢呼的爱国者人群带到大街上。罢工停止了,抗议取消了”,“德国计划六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也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等信息可知,一战爆发时欧洲民众支持政府参战,各国政府认为战争是短期的,本国能够获得战争的胜利。‎ ‎(2)影响:根据材料中“1916年和1917年冬天”,“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主要有,社会主义理论广泛传播;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等。‎ ‎17.材料 顾维钧(1888年——1985年),江苏省嘉定县人,中国近现代外交家。1912年任内阁总统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1919年和1921年,顾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1956年——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等职。他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之一,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他以自己的智慧、修养和爱国热忱,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对工作的献身精神赢得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 ‎——材料来源于搜狗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维钓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顾维钧为中国外交所做出的贡献,并归纳顾维钧的精神品质。‎ ‎【答案】(1)背景:一战结束,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协调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矛盾;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之一;国内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2)贡献: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力争主权;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改变中国屈辱的对外关系、维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尊严;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等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中国外交的进步和近代化;品质:爱国、智慧、修己;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敬业、专业;终身学习。‎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中“1919年和1921年,顾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国家性质、一战中国是战胜国和国内民族民主意识等方面,分析、概括顾维钓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时代背景。‎ ‎(2)贡献:根据材料“1919年和1921年……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 ‎ 1956年——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等职”,“他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之一,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的斗争、成果和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外交进步和近代化等方面,分析顾维钧为中国外交所做出的贡献。品质:根据材料中“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以自己的智慧、修养和爱国热忱,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对工作的献身精神赢得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维钧的精神品质主要有,爱国、智慧、修己、敬业、专业和终身学习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