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50 KB
  • 2021-05-22 发布

2021届新高考选考化学一轮复习人教版小专题突破9化学反应的调控学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小专题突破9 化学反应的调控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专题精讲]‎ 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因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本身因素,其次是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等反应条件。化学反应的调控,就是通过改变反应条件使一个可能发生的反应按照某一方向进行。在实际生产中常常需要结合设备条件、安全操作、经济成本等情况,综合考虑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寻找一个适宜的生产条件。此外,还要根据环境保护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做出分析,权衡利弊,才能实施生产。‎ ‎1.化工生产适宜条件选择的一般原则 ‎(1)从化学反应速率分析,既不能过快,又不能太慢。‎ ‎(2)从化学平衡移动分析,既要注意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二者影响的矛盾性。‎ ‎(3)从原料的利用率分析,增加易得廉价原料,提高难得高价原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从实际生产能力分析,如设备承受高温、高压能力等。‎ ‎(5)注意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限制。‎ ‎2.平衡类问题需综合考虑的几个方面 ‎(1)原料的来源、除杂,尤其考虑杂质对平衡的影响。‎ ‎(2)原料的循环利用。‎ ‎(3)产物的污染处理。‎ ‎(4)产物的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 ‎(5)气体产物的压强对平衡造成的影响。‎ ‎(6)改变外界条件对多平衡体系的影响。‎ ‎3.化学反应调控的实例——工业合成氨 ‎(1)反应原理 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 ‎(2)反应特点:①反应为可逆反应;②正反应为放热反应;③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 ‎(3)反应条件的选择 反应条件 对化学反应 速率的影响 对平衡混合物中氨含量的影响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增大压强 增大反应速率 平衡正向移动,‎ 压强增 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提高 大,有利于氨的合成,但需要动力大,对材料、设备的要求高。故采用10~30 MPa的高压 升高温度 增大反应速率 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降低 温度要适宜,既要保证反应有较快的速率,又要使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太低。故采用400~500 ℃左右的温度,并且在该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最大 使用催化剂 增大反应速率 没有影响 工业上一般选用铁触媒做催化剂 ‎(4)综上,工业上通常采用铁触媒、在400~500 ℃和10~30 MPa的条件下合成氨。‎ ‎(5)原料气的充分利用 合成氨反应的转化率较低,从原料充分利用的角度分析,工业生产中可采用循环操作的方法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专题精练]‎ ‎1.(2020·长春质检)二甲醚(DME)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 ‎①CO(g)+2H2(g) CH3OH(g) ΔH1=-90.7 kJ·mol-1‎ ‎②2CH3OH(g) CH3OCH3(g)+H2O(g) ΔH2=-23.5 kJ·mol-1‎ ‎③CO(g)+H2O(g) CO2(g)+H2(g) ΔH3=-41.2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3H2(g)+3CO(g) CH3OCH3(g)+CO2(g)的ΔH=____________kJ·mol-1。下列措施中,能提高CH3OCH3产率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过量的CO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2)反应③能提高CH3OCH3的产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合成气以=2通入1 L的反应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H2(g)+2CO(g) CH3OCH3(g)+H2O(g) ΔH,则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ΔH<0‎ B.p10(Ⅰ)‎ 如图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为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TaS2晶体,则温度T1________(填“>”“<”或“=”)T2。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ΔH________(填“>”或“<”)0。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 ℃、1.3×104 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可知,未提纯的TaS2粉末变成纯净TaS2晶体,要经过两步转化:①TaS2+2I2===TaI4+S2,②TaI4+S2===TaS2+2I2,即反应(Ⅰ)先在温度T2端正向进行,后在温度T1端逆向进行,反应(Ⅰ)的ΔH大于0,因此温度T1小于T2,该过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I2。(2)从图像来看,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变小,则ΔH<0,综合温度、压强对CO转化率的影响来看,在题给压强下,CO的转化率已经很大,不必再增大压强。‎ 答案:(1)< I2‎ ‎(2)< 在1.3×104 kPa下,CO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转化率提高不大,同时生产成本增加 ‎3.煤炭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但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资源至关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的气化 原理是C(s)+2H2(g) CH4(g) ΔH。‎ 在1 L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碳,并充入2 mol H2,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①有关图1、图2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a.p1<6 MPa b.T1<1 000 K c.ΔH<0‎ d.工业生产中,当温度为T2时,压强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②图2中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煤生产水煤气和半水煤气 ‎①工业上用煤生产作为合成氨原料气的水煤气,要求气体中(CO+H2)与N2的体积之比为3.1~3.2,发生的反应有C(s)+H2O(g) CO(g)+H2(g),C(s)+O2(g) CO(g)。从能量角度考虑,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煤炭化工中有反应为CO(g)+H2O(g) H2(g)+CO2(g)。在400 ℃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在绝热恒容条件下开始反应,下列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e.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f.v正(CO)=v逆(H2O)‎ ‎③如图是反应CO(g)+H2O(g) H2(g)+CO2(g) ΔH<0中CO和CO2的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曲线,则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若t4时刻通过改变容积的方法将压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在图中t4~t5区间内画出CO、CO2浓度变化曲线,并标明物质名称(假设各物质状态均保持不变)。‎ 解析:(1)①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碳的转化率增大,故p1<6 MPa,a项正确;根据图1可知,升高温度,碳的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ΔH<0,图2中T1时碳的转化率大于1 000 K时的转化率,则T1<1 000 K,b、c项正确;压强增大,碳的转化率增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并且增大压强对设备有一定的要求,故不是压强越高,经济效益越好,d项错误。②A点对应的碳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生成0.5 mol CH4,剩余0.5 mol碳和1 mol H2,由于碳为固体,则p(H2)=×4.5 MPa=3 MPa,p(CH4)=×4.5 MPa=1.5 MPa,故Kp===。‎ 答案:(1)①abc ② (2)①前者是吸热反应,通入空气后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可维持体系的热量平衡 ②bc ③降低温度(或增大水蒸气的量、减少氢气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