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50 KB
  • 2021-05-21 发布

中考年化学考点跟踪:第28讲 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与燃烧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 ‎ 第28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燃料与燃烧 一、选择题 ‎1.(2014,兰州)同学们填写的“毕业生登记表”需要长期保存,因此书写时必须使用(D)‎ A.铅笔  B.圆珠笔  C.红墨水笔  D.碳素笔 ‎2.(2013,长沙)“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3.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C)‎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可用烧碱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4.(2014,广安)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D)‎ A.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B.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5.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C)‎ A.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经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的气体不一定是一氧化碳 D.尝一下,有咸味的白色固体一定是食盐 ‎6.(2014,宜宾)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7.(2013,山西)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C.液化气、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体逃生 ‎8.(2014,重庆)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A)‎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9.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4‎ ‎ ‎ B.石油是“清洁燃料”‎ C.石油由多种物质组成 D.石油除了作燃料,不能再开发利用了 ‎10.(2014,济宁)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D)‎ A.H2、CH4 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二、填空题 ‎11.(2013,海南)节假日,同学们打算到郊外野炊,请回答下列与野炊有关的问题:‎ ‎(1)野炊时同学们用铁锅烧饭炒菜,是利用了铁锅的__B__(填字母序号);‎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2)引燃“灶”火后,如果往“灶”里塞的枯树枝太满,“灶火”反而燃烧不旺,且产生很多浓烟,其原因是__枯树枝太满,使“灶”内缺乏氧气,不能完全燃烧,所以“灶火”燃烧不足,产生很多浓烟__。‎ ‎(3)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水把火熄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__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__。‎ ‎12.(2014,广州)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可燃物__。‎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降低温度__。‎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 L M N P 熔点/℃‎ ‎-117‎ ‎3550‎ ‎44‎ ‎-259‎ 沸点/℃‎ ‎78‎ ‎4827‎ ‎257‎ ‎-253‎ 着火点/℃‎ ‎510‎ ‎370‎ ‎40‎ ‎580‎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_不合理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上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_N__和__M__(填代号)。‎ ‎13.(2013,莱芜)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请据图回答问题:‎ 4‎ ‎ ‎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H2O22H2O+O2↑__;‎ 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__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__。‎ ‎(2)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__C中液面下降__、__D中有液体进入且产生气泡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__CO2+H2O===H2CO3__;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CO2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__。‎ ‎14.(2014,重庆)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系统中的天然气,是一种新开发的能源,重庆涪陵是页岩气资源富集地区。‎ ‎(1)目前人类大量使用的三大化石能源是:石油、__煤__和天然气。‎ ‎(2)页岩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CH4+2O2CO2+2H2O__。‎ ‎(3)页岩气中常含有剧毒的H2S气体,开发时若发生泄漏,可以喷射氢氧化钠溶液与H2S形成的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H+H2S===Na2S+2H2O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D__(填字母)。‎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 ‎15.(2014,白银)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 ℃,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老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填空和回答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呈银白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 ‎__铜(或Cu)__。‎ ‎2‎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无色气体产生,__溶液为无色__。‎ 该金属一定 不是铁,而 是镁。  ‎ 反思交流:‎ ‎(1)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Mg+2HCl===MgCl2+H2↑__。‎ ‎(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能燃烧?‎ 4‎ ‎ ‎ ‎__蜡烛芯被石蜡蒸气包围着,缺少氧气,里面的金属难以燃烧__。‎ ‎(3)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__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__。‎ ‎1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Ⅰ),请你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锥形瓶__,仪器②的名称是__集气瓶__。‎ ‎(2)在实验室里,常用__稀盐酸__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不用Na2CO3代替大理石作反应原料的原因是__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率太快(或不易控制反应的进行;不便于实验操作等)__。‎ ‎(3)小红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设计了如图装置(Ⅱ):你认为,装置Ⅱ与装置Ⅰ相比较,装置__Ⅱ__(填“Ⅰ”或“Ⅱ”)更好一些。‎ 理由是:__能随时控制滴加液体的量(或速度)__。‎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她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Ca(OH)2+CO2===CaCO3↓+H2O__。‎ ‎(4)在实验室里,常用__向上排空气__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小红又设计了如下三种装置(如图所示),用三种不同方法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你认为,选择__B__装置更为合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