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87 KB
  • 2021-05-21 发布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附各年级阅读考试方向),超全整理!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基础知识、阅读与作文是语文考试的三大块,其中阅读理解占比很大,也很容易丢分。‎ 做好阅读理解题,可以帮助考生在语文考试中保持出色的成绩,与其他考生拉开差距。‎ 阅读理解的答题很有技巧,今天就一起学学吧!‎ 解题步骤 1. 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 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 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 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它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地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六、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顾名思义,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七、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八、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 九、标点符号的作用 ‎1.破折号的作用①解释说明 ②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省略号的作用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引号的作用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 十、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十一、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2.地点变换的顺序3.事情发展的顺序4.按总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顺序 十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2.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 连……也……‎ ‎3.选择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4.转折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5.假设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6.条件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7.因果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 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出来,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 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会;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是: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运用排比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还有叠词、短句的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引用诗句、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等,这种题目的答案一般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同学们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 各年级考点 在整个小学阶段里面,1-2年级语文的阅读题考试还不算很突出的一种,到了三年级,阅读理解的考查更加深入,下面是三至六年级阅读理解题的常见考点:‎ 三年级阅读理解考试方向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4.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5.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6.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7.理解文章内容,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8.理清文章条理9.体会生动的人物形象10.体会优美语句的表达效果 四年级阅读理解考试方向 ‎ 1.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4.从描写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5.体会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 ‎6.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7.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8.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9.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10.体会按照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五年级阅读理解考试方向 ‎1.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2.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3.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4.通过事、景、物理解人物的情感5.熟悉说明方法的作用 ‎6.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7.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8.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9.体会人物形象 六年级阅读理解考试方向 ‎ 1.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4.理清文章的思路5.体会文章感情的表达方式6.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7.体会重点句段的意思8.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9.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式10.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