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 MB
  • 2021-05-21 发布

(第一辑)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 ‎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1.(2016•泉州)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可作散热材料 B.是一种化合物 C.可做新型电池的电极 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2016•天津)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又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2016•枣庄)比较下列三种物质,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B.组成上都含碳元素 C.属于单质的是干冰 D.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大理石 ‎4.(2016•无锡)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 B.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g C.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D.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 ‎5.(2016•扬州)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H2 B.N2 C.O2 D.CO2‎ ‎6.(2016•临沂)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w w w .x k b 1.c o m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7.(2016•湖州)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而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8.(2016•黄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一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9.(2016•无锡)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 B.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 D.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10.(2016•长沙)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 D.一氧化碳可用做燃料 ‎11.(2016•临沂)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12.(2016•永州)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A.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 B.焦炭冶炼金属﹣可燃性 C.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D.活性炭除异味﹣吸附性 ‎13.(2016•咸宁)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炼铁 C.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14.(2016•泸州)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A.SO2 B.CO2 C.N2 D.CH4‎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15.(2016•娄底)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H2SO4,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变白色 D.不变色 ‎16.(2016•衡阳)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 ‎ m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17.(2016•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18.(2016•重庆)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 A.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 B.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 C.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 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 ‎19.(2016•永州)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 ‎20.(2016•宁波)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A.‎ 气密性检查 B.X k b 1 . c o m 添加试剂 C.‎ 制取并收集气体 D.‎ 气体验满 ‎ ‎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1.(2016•泉州)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可作散热材料 B.是一种化合物 C.可做新型电池的电极 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A、石墨烯具有超强导热性,所以可作散热材料,故A说法正确;‎ B、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不属于化合物,故B说法错误;‎ C、石墨烯具有超强导电性,可做新型电池的电极,故C说法正确;‎ D、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根据题干提供信息,去提取有用信息.‎ ‎ ‎ ‎2.(2016•天津)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又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分析】根据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进行解答.‎ ‎【解答】解: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题目比较简单,主要检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 ‎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3.(2016•枣庄)比较下列三种物质,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B.组成上都含碳元素 C.属于单质的是干冰 D.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大理石 ‎【分析】A.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来分析.‎ ‎【解答】解: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故正确;‎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三种物质中都含碳元素,故正确;‎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D.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辨别以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难度不大.‎ ‎ ‎ ‎4.(2016•无锡)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 B.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g C.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D.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 ‎【分析】A、根据宏观和微观的区别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无单位分析;‎ C、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D、根据二氧化碳的利用分析;‎ ‎【解答】解:A、尿素是指宏观意义上的一种物质,氮原子是微观意义上的一种微粒,一个尿素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不能说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故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故说法错误;‎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34,故说法错误;‎ D、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宏观和微观说法上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等,要熟练掌握.‎ ‎ ‎ ‎5.(2016•扬州)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H2 B.N2 C.O2 D.CO2‎ ‎【分析】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解答】解: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形成了温室效应,故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气、氮气、氧气等无关,‎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形成的气体,侧重于常识性内容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 ‎ ‎6.(2016•临沂)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 B、根据它们的溶解性考虑;‎ C、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考虑;‎ D、根据分子中的原子构成考虑.‎ ‎【解答】解:A、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光合作用,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B说法正确;‎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C说法正确;‎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 ‎ ‎ ‎7.(2016•湖州)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而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是通过更多的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然后再释放长波辐射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进行分析;‎ C、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性质进行分析.‎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解答】解: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不会造成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故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温度的重要气体,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故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甲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平时要加强同学们的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训练.‎ ‎ ‎ ‎8.(2016•黄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一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分析】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解答;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 B、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可以,B错误;‎ C、CO2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C正确;‎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有毒,极易使人中毒,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是中考中的重要考点,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考点综合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 ‎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9.(2016•无锡)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 B.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 D.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分析】根据装置特点和药品用量以及发生反应的过程、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实验中所需CO可通过胶头滴管加入甲酸的方法来制取一氧化碳,可现制现用,故正确;‎ B.该套装置比较小,节约药品,产生的污染物也较少,现象比较明显,故正确;‎ 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故正确;‎ D.甲酸在热的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为水和一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概念,故错误.‎ 故选D.‎ ‎【点评】通过微型实验装置图,会分析此装置的特点以及了解常见用品使用特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0.(2016·长沙中考)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 D.一氧化碳可用做燃料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就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有毒气体分析;‎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解答】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正确;‎ C、一氧化碳有毒,会造成空气污染,故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与具有毒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1.(2016•临沂)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分析】根据金刚石、石墨、C60的构成可知,由于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它们是由同种的碳原子构成,原子的大小相同,组成元素相同.‎ ‎【解答】解: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了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元素的单质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 ‎ ‎12.(2016•永州)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A.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 B.焦炭冶炼金属﹣可燃性 C.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D.活性炭除异味﹣吸附性 ‎【分析】A、根据石墨能导电解答;‎ B、根据焦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解答;‎ C、根据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解答;‎ 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解答】解:‎ A、石墨能导电,可以做电池电极,故正确;‎ B、焦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故错误;‎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玻璃,故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净水,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3.(2016•咸宁)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炼铁 C.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分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分析;‎ D.根据结构决定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工业上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故正确;‎ C.二氧化碳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故正确;‎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14.(2016•泸州)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A.SO2 B.CO2 C.N2 D.CH4‎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行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硫容易造成酸雨,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故C错误;x k b 1 . c o m D、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不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气体性质和作用,属于基础知识,只要同学们细心即可做好此题.‎ ‎ ‎ ‎15.(2016•娄底)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H2SO4,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变白色 D.不变色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生成碳酸,根据碳酸显酸性即可作答.‎ ‎【解答】解: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甲瓶浓硫酸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变红,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进来的是潮湿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的碳酸使紫色的小花变成红色;故答案为:A.‎ ‎【点评】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 ‎16.(2016•衡阳)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分析】根据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物质的性质,从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可以推断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解:图示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否具有还原性.‎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的方式比较灵活,但并不是难题,同学们只要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就可以顺利完成该题.‎ ‎ ‎ ‎17.(2016•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考虑本题,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 ‎【解答】解:‎ A、二氧化碳不帮助呼吸,能使人致死,但没有毒性,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B说法正确;‎ C、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说法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二氧化碳的一些用途,并知道了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 ‎ ‎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18.(2016•重庆)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 A.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 B.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 C.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 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 ‎【分析】A、根据木炭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会出现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不会出现颜色变化,故选项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会观察到颜色逐渐变浅,会出现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会出现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9.(2016•永州)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又分解,由红色又变回紫色分析.‎ ‎【解答】解:解: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十H2O=H2CO3,H2CO3又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放出CO2,使试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H2CO3=CO2↑+H2O,因此溶液的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 故选B.‎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点评】通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和受热碳酸的分解实验对比,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的结论,便于以后这方面的学习.此题虽简单,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 ‎ ‎20.(2016•宁波)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 气密性检查 B.‎ 添加试剂 C.‎ 制取并收集气体 D.‎ 气体验满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 ‎ 第 18 页 共 18 页 ‎ ‎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w w w .x k b 1.c o m ‎ ‎ 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