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62 KB
  • 2021-05-21 发布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营养要均衡》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营养要均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营养要均衡》是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6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生命科学领域,指向“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这一科学概念。本单元的第4课《一天的食物》和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与准备。一天中的食物种类及其带来的丰富营养,说明了人的基本饮食结构与人体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学生已了解到,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不同种类的食物,并从中获取多种所需的营养成分。本节课是在前两节的学习基础上回答“既然人体需要丰富的食物和营养,我们怎样吃才能获得必要的营养成分呢”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学生从对整体的调查研究回到对个体的研究上,用自己一天中的食物搭配与整体需要相比较,再与科学的膳食宝塔相比较,来了解均衡膳食的意义和操作方法,从而转变学生原有的基于个人喜好的食品搭配模式,从粗放的“饮食健康”观念发展到“如何实践饮食健康”的实际行动,促进观念到实践的联接。‎ 本节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环节,直接提出了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怎样合理搭配食物才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呢?”学生在进行充分思考与讨论后,带着问题与已有观点进行后续学习。第二部分“探索”环节,首先让学生理解“平衡膳食宝塔”的含义,再让学生将自己一天的食物与“平衡膳食宝塔”进行比较反思。第三部分“研讨”环节,研讨部分的三个问题有着严密的思维逻辑关系,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健康饮食知识—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改进并搭配健康食谱”的健康饮食意识与习惯”,从而将观念转化为实际的生活行为。‎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食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及食物中所含的营养,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储备。对于“既然人体需要丰富的食物和营养,我们怎样吃才能获得必要的营养成分呢”这个问题 ‎,有些学生会认为每种营养成分的摄入量一样多;有些学生认为要少肉多菜,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定;有些学生认为提供能量的米饭要多吃;还有一些学生,有时认为每种营养的摄入量一样多,有时又认为应少肉多菜,多吃米饭。可见,学生头脑中对于食物的搭配是杂乱的,故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同化与顺应的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l 人体所需的营养种类和数量是有一定范围的,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均衡。‎ l 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科学探究目标 l 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l 有效处理营养需求量与食物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处理后的信息科学地搭配菜品。‎ 科学态度目标 l 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l 体会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科学知识可以指导人们科学饮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 难点:学会合理搭配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记录“一天的食物”卡片、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 教师准备:“平衡膳食宝塔”资料与挂图、符合营养均衡的真实食物与图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情境导入。‎ 同学们,巧虎今年9岁了,我们来看看他吃饭的时候,餐桌上发生了什么呢?‎ 巧虎:“我只吃米饭就好了!虽然我每天要打篮球、跑步,这些运动需要消耗的能量很多,可我吃米饭就足够啦!”‎ 肉:“巧虎,这样可不行!肉里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要多吃我呀!”‎ 蔬菜:“我含有维生素和无机盐,让巧虎‘便便’很容易。巧虎,你要多吃我呀!”‎ 鱼:“吃菜有什么用?巧虎,吃我!我富含大量的蛋白质,会让巧虎越来越聪明!”‎ 勺子也加入了争吵:“大家停一停!我觉得你们都重要,巧虎吃你们的量应该一样多。”‎ 同学们,它们正在激烈地争吵,到底谁对谁错呢?‎ 预设: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勺子是对的,吃每种食物的量要一样多;有人认为要多吃米饭,等等。‎ 我们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不仅是为了吃饱,更是为了获得丰富的营养,促进身体健康。那怎么吃才能更有利于健康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营养要均衡》的知识。(板书课题:营养要均衡)‎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各种角色来介绍自己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情境中的角色进行评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探查学生对于均衡饮食的初始想法。‎ ‎2. 怎样吃才是营养均衡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继续提问:是不是每天都要进食大量的食物,才能获得大量的营养呢?各种营养摄入的量是否要一样多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摘录关键词,如:全面、适量、搭配、平均……‎ 设计意图: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聚焦问题:怎样吃才是营养均衡?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与讨论,并带着问题与已有观点进入后面的学习。‎ 二、探索 活动一 ‎1. 阅读“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我们来看能表现营养均衡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它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适用于一般健康成人,同学们要按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大家带着两个问题来阅读“平衡膳食宝塔”:(1)“平衡膳食宝塔”告诉我们,在一天中要吃的食物有哪些种类?(2)“平衡膳食宝塔”分为几层?每一层有什么特点?‎ ‎2. 学生阅读。‎ ‎3. 交流研讨。‎ 问题(1):一天的食物种类有全谷物和杂豆、蔬菜类、水果类、蛋类、水产品类等。分别是糖类(提供能量)、维生素(调节身体机能)、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等主要成分,保证人体的生长发育)、脂肪(提供能量)和无机盐(调节身体机能)。‎ 问题(2):分为五层。下面是第一层,最上面是第五层。这些食物的消化吸收都离不开水,所以“平衡膳食宝塔”里特别强调了,一天要喝水1500~1700毫升。“平衡膳食宝塔”下一层的食物食用量要大于上一层的食用量,提供能量的糖类食物占有量最多,强调每天各种食物的摄入量。‎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知产生冲突的时候,他们需要一个健康饮食的标准来答疑解惑。此时,教师适时呈现“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平衡膳食宝塔”中各种食物量从数据到实物的转化,‎ 教师可呈现一些食物的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所需食物的量。‎ 活动二 ‎1. 自己一天的食物符合营养均衡吗?‎ 对应“平衡膳食宝塔”中的食物名称,把自己“一天的食物”记录卡摆好。看一看,自己吃的食物是否在每一层都出现了,各种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思考自己在饮食上有什么特点?是否存在问题?‎ ‎2. 学生活动。‎ ‎3. 交流研讨。‎ 问题(1):按照“平衡膳食宝塔”,看看这位同学食物的摆放是否正确?‎ ‎ 问题(2):按照“平衡膳食宝塔”的种类,自己吃的食物是否全面?‎ ‎ 问题(3):自己一天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从健康饮食的角度对自己的饮食做客观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在研讨环节,要强调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的数量。‎ 三、研讨 ‎1. 参照“平衡膳食宝塔”,把“一天的食物”记录中所吃的食物做一些调整,你可以保留符合“平衡膳食宝塔”的食物卡片,舍弃食物量超出的食物卡片,对需要修改食物量或增加食物种类的用红色笔写在白纸上。‎ ‎2. 学生活动。‎ ‎3. 请几位学生展示研讨:“我”对自己一天的食物量如何进行调整的,然后请其他同学从食物种类和数量上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用“平衡膳食宝塔”指导自己的饮食,让摄入的食物更有营养、更健康,从而帮助学生将观念转化为实际的生活行为。‎ 四、拓展 通过讨论,再次思考:怎样吃才是营养均衡的?营养均衡有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问题的再一次提问与讨论,评价学生的前概念是否得到纠正或发展,也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及时评价与反馈。‎ ‎【板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