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8.00 KB
  • 2021-05-20 发布

2021年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测试题系列(四)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人教版化学学科 阶段测试(四)(第十—十二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Sr—88‎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生活中一些常见食物的pH如下:‎ 食物 柠檬汁 鸡蛋清 纯水 牛奶 红豆汁 pH ‎2.0~2.5‎ ‎7.4~7.6‎ ‎7‎ ‎6.3~8.5‎ ‎10.2~11.4‎ 上述食物中,胃酸过多的人不宜食用的是 ( A )‎ A.柠檬汁   B.牛奶   C.鸡蛋   D.红豆汁 ‎2.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 D )‎ A.P2O5 B.NaHCO3‎ C.NH3·H2O D.CH3COOH ‎3.对化学反应A+B=== 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15‎ A.若A是稀硫酸,则生成物质中一定有水 B.若C、D是盐和水,则A、B不一定是酸和碱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4.下列生活用品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 A.塑料保鲜膜 B.纯棉毛巾 C.真丝围巾 D.不锈钢锅 ‎5.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来补碘,是为了预防下列哪种情况而采取的措施 ( A )‎ A.甲状腺肿大 B.缺铁性贫血 C.佝偻病 D.龋齿 ‎6.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 B )‎ A.HCl B.Na2CO3 C.KNO3 D.FeCl3‎ ‎7.下列物质混合后能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的是 ( C )‎ A.向氧化铁粉末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B.向稀硫酸中滴入稀氢氧化钾溶液 15‎ C.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氯化钡溶液 ‎8.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C )‎ A.氯化钠作调味品 B.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C.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 D.小苏打焙制糕点 ‎9.某同学将一定量的Na2CO3与Ba(OH)2溶液混合,要想检验反应后Ba(OH)2是否过量,应选用的试剂是 ( C )‎ A.酚酞 B.CuCl2溶液 C.Na2CO3溶液 D.NaCl溶液 ‎10.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C )‎ A.2CuO+C 2Cu+CO2↑‎ B.2H2O 2H2↑+O2↑‎ C.CuSO4+2NaOH=== Cu(OH)2↓+Na2SO4‎ D.CH4+2O2 CO2+2H2O 15‎ ‎11.下列有关化肥或农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硫酸铵属于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B.硝酸钾属于复合肥 C.农药有毒,应禁止施用 D.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12.化学知识涉及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 A.衣:鉴别羊毛制品和化纤制品可采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 B.食: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C.住:能闻到新装修房屋的异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行:汽车、自行车等车辆的金属表面喷漆主要目的是为了防锈和美观 ‎13.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等杂质,可将粗盐溶于水,再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C )‎ A.④⑤②①③ B.②④⑤①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③①‎ ‎14.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15‎ ‎( A )‎ A.削皮苹果未及时吃掉,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生锈”,是“氮气作祟”‎ B.家用不粘锅涂层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C.吃皮蛋时加适量白醋可以去除苦涩的味道,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D.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超市购买的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 ‎15.鉴别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区分。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 A.用水鉴别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CO2、N2三种气体 C.用Ba(OH)2溶液鉴別KCl、K2SO4、KNO3三种溶液 D.用CO2鉴别NaOH、KOH、Ca(OH)2三种溶液 ‎1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D )‎ A.碱溶液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5‎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17.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O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碳酸钠、氢氧化钠 B.M点表示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不同 D.O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 NaCl+H2O ‎18.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加水后测温度变化 B 鉴别实验室里的食盐水和蔗糖水 品尝味道 C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入稀盐酸,过滤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 15‎ ‎19.A~E分别是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中的一种,其中D的溶液呈蓝色,A与C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D是CuSO4‎ B.A的溶液pH>7‎ C.B和D反应生成两种沉淀 D.C和E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0.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 B )‎ ‎①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变 ‎②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洗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③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 ‎④向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⑤某固体可能由硝酸钾、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少量粉末放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过滤,向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情况有6种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3分)‎ ‎21.(6分)(1)用元素符号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 ‎②2个铜原子2Cu;‎ ‎③三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 ‎④四个氢氧根离子4OH-。‎ ‎(2)在符号“2O”中H正上方的“+1”表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H右下角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2.(7分)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   ‎ ‎   ‎ ‎(1)面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涤纶。燃烧法可鉴别棉纤维与合成纤维,现象为燃烧时有气味,剩余物质用手指压不成粉末状的是合成纤维。‎ 15‎ ‎(2)配料中富含糖类的是白砂糖(填一种),真空包装可减缓食品缓慢氧化,缓慢氧化属于化学(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用铁板装饰,铁块制成铁板利用了铁的延展性。防止铁板生锈的方法有刷油漆或覆盖搪瓷等(写一条)。‎ ‎(4)氢燃料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氢燃料电池的优点是a(填序号)。‎ a.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b.氢能源成本低 ‎23.(8分)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日常生活中有以下常见物质:白醋、纯碱、苛性钠、小苏打、硫酸铵,其中属于碱的是苛性钠(填上述物质)。将少量无色酚酞溶液滴加到碱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2)如饮食不当,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服用含有下列哪种物质的药物可以中和过多胃酸,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OH)3+3HCl===__AlCl3+3H2O。‎ A.NaOH   B.Na2CO3   C.Al(OH)3‎ ‎(3)某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杂质:BaCl2、Mg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某校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实验探究杂质成分,探究过程如图(已知氢氧化镁难溶于水):‎ 15‎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用过滤操作方法,可将上述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与溶液分离,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检验样品中的杂质是否含有MgCl2,写出杂质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4+BaCl2===__2NaCl+BaSO4↓。‎ ‎24.★(6分)如图所示实验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 ‎ 图一  图二 图三 ‎(1)滴加稀盐酸前烧杯中溶液呈红色,随着稀盐酸不断滴入溶液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可选用的试剂有BCD(少选多选不得分)。‎ A.Ca(OH)2溶液 B.锌粒C.碳酸钠 D.紫色石蕊溶液 E.AgNO3溶液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中和反应是放热(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图二中c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钠离子、氢离子。‎ ‎(4)从图三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微粒数目减少的有 15‎ 氢离子、氢氧根离子。‎ ‎25.(6分)(2020·成都节选)A~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D为金属,在常温下通过下图所示转化可获得硝酸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i能发生的原因是A比D的活动性强,且B是D的可溶性盐的溶液。‎ ‎(2)若D为银白色贵重金属,则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Cu__+2AgNO3===__2Ag+Cu(NO3)2(合理即可),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3)一步实现反应ii,能否加入氯化钾?判断并说明理由不能,因硝酸铜和氯化钾相互交换成分后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合理即可)。‎ ‎(4)硝酸钾可作化肥,能供给作物两种养分,属于复合肥料。‎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6.(8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__CaCO3↓+H2O。‎ 15‎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A  B ‎ 实验现象: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故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A(填代号),理由是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27.(8分)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老师让甲同学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清水变牛奶,牛奶变雪碧”。A、B、C三种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 ‎【实验活动】‎ 15‎ ‎ ‎ 图1 图2 图3‎ ‎【交流讨论】同学们根据新奇的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乙同学:“清水变牛奶”就是无色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丙同学:“牛奶变雪碧”就是白色浑浊消失,溶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大家都点头认同。‎ ‎【提出问题】甲同学:A、B、C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能出现上述现象呢?‎ ‎【解释结论】丁同学:根据步骤2的现象可确定C为稀盐酸(填名称)。‎ 戊同学:产生步骤1现象的原因是Na2CO3+Ca(OH)2===__CaCO3↓+2NaOH(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但还无法确定A、B各是什么。‎ ‎【实验证明】己同学:另取A于试管中,把C滴加到A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2所示,因此他断定A是Na2CO3(填化学式)溶液、同时也确定了B。‎ ‎【深入交流】甲同学:步骤1加入B时,溶液中CO的数目变化趋势曲线应该是b(如图3,选填“a”或“b”)。‎ ‎【总结归纳】上述实验活动涉及的这类化学反应,‎ 15‎ 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除此之外还可能生成可溶的化合物,且反应前后没有化合价的改变(答一点)。‎ 小组活动结束,老师为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点赞。‎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8.(6分)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小赵同学为测定某 SrCO3 和 NaCl 固体混合物中 SrCO3 的质量分数,在烧杯中进行相关实验,100 g 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所加稀盐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温馨提示:SrCO3+2HCl=== SrCl2+CO2↑+H2O)‎ 请计算:‎ ‎(1)产生 CO2 的质量为8.8g。‎ ‎(2)原固体混合物中 SrCO3 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解:(2)设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x。‎ SrCO3+2HCl=== SrCl2+CO2↑+H2O ‎ 148 44‎ ‎ x 8.8 g = x=29.6 g 15‎ 原固体混合物中 SrCO3 的质量分数为×100%=29.6%‎ 答: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