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0 KB
  • 2021-05-20 发布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春教案2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三课 春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字词的音,能欢快而有节奏地朗读全文。学习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3、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教具:电教室幻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 ‎1、同学们,在一年四季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指定同学回答)‎ ‎2、正确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曾经有一位同学这样回答:(幻灯出示)‎ ‎“我喜欢春天,因为它很美,有绿树红花,花香鸟语;因为它很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因为它充满希望充满活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切希望在春天,而我也总在春天的第一天里订好新一年的学习目标。‎ ‎ 3、教师归纳:这位同学喜欢春天的原因如朱自清,朱自清写的《春》这篇散文正是描绘了白花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画、赞美抒唱了春天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抒情诗,这幅风景画,这曲春的赞歌!‎ ‎4、板书课题 ‎5、范读课文,提示学生将课文划分段落。 ‎ 本文围绕一个“春”字,给我们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请同学们以最快速度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指名回答,订正答案之后板书: 盼春 绘春 4‎ ‎ 赞春 ‎ 一、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 ‎ 《春》这篇优美的散文,以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请听《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听后,谈谈你的感受。 ‎ ‎ 二、朗诵课文。不要求同学们看课文,可以闭眼静听。听后,二人小组畅谈感受。然后,全班找1——2位同学谈听后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 ‎ 三、默读课文,在课本上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可根据听录音时的记忆,也可查字典。 ‎ ‎ 四、二人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对方边听边校正发音。 ‎ 五、全班齐读课文。 ‎ 六、教师指定一位同学读课文。 ‎ 第二课时 ‎ 教学重点:‎ 一,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前一部分。‎ 一、按下列分工朗读课文。 ‎ 第1段:全班齐读。 ‎ 第2段:第一小组朗读 ‎ 第3段:第二小组朗读。 ‎ 第4段:第三小组朗读。 ‎ 第5段:第四小组朗读。 ‎ 第6段:第五小组朗读。 ‎ 第7段:第六小组朗读。 ‎ 第8段:女生朗读。 ‎ 第9段:男生朗读。 ‎ 第10段:全班齐读。 ‎ 二、 带着如下的问题深入阅读。 ‎ 4‎ ‎1.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运用连续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盼”春。) ‎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山色的朗润,一是春光明媚;二是山上的植物给山蒙上了淡绿色泽。水涨起来了,是冰雪融化,水量增大,水流加快,太阳光更加明朗红润,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 ‎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草图?在词语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描绘了小草刚刚长出的情态,用了“偷偷”“钻”,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又用“嫩嫩”“绿绿”使小草惹人喜爱,还写了小草的长势和生长的面积,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更进一步写小草的质地,用“软绵绵”,让人愿意和它亲近,人们在小草上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跑步,有无限惬意的感受。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 第三课时 ‎ ‎ 4.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春花竞相开放,愈开愈多,愈广,花色多样、浓艳,花香带着甜味。由花联想到果。用花下的蜜蜂、蝴蝶,反衬花多、花艳、花香。写树花之后写地上的草花,野花虽然小而疏,却别有一番情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同样招人欢喜。本段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反衬等修辞手法,把春花写“活”了,有极强的动感。) ‎ ‎5.春风,最难描绘,作者娴熟地用了触觉、嗅觉、听觉,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请你分别说说各是怎样描绘的,你的感受又是怎样呢?(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抚。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湿润,青草味清爽,花香,湿润、清爽、淡香由轻风融在一起。由轻风传送给人们,又由轻风传来了鸟鸣、流水、短笛的和谐悦耳的乐曲,人们不能不感谢春风带来的温馨、柔润,不能不感谢春风给子的振奋。) ‎ ‎6.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描绘出一幅诱人的春雨图?{作者抓住春雨细密、轻盈、绵长的特点。从静景写到动景,由近写到远,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春雨绵绵的朦胧剪影图,意境深远,十分诱人。} ‎ ‎7.作者描绘迎春图,从哪儿写起,落在什么地方?{作者由“风筝”写起,自然引出地上的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地出来迎接春天,感受春意。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此段与盼春呼应,由盼而迎,表达了人们盼春、爱春的心情。) ‎ 4‎ ‎8.作者赞春,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像刚落地的娃娃,突出了“新”,突出了“生长”让人振奋,给人希望;像小姑娘,突出了“美”,突出了“活”,给人以美的感受,让人充满活力;像健壮的青年,突出了“壮”,突出了“力”,春天使人健壮,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 ‎ (以上各小题,在学生准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全班——一讨论,或边朗读边讨论。) ‎ 四、教师指导朗读。 ‎ ‎1.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 ‎2.朗读的层次要清楚,参考结构分析。三大部分之间,略有较长停顿。在停顿时,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感情的三个阶段是:盼,、爱、赞。 ‎ ‎3.朗读时,头脑中要出现一个一个的图案,把握住形象的特点。 ‎ ‎4.教师指导一位学生(有朗诵基础的),让他(她)朗诵成功,其他同学听教师指导和这位学生朗读,从中得到启发。 ‎ ‎ 六、做文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 家庭作业 ‎ ‎ 背诵全文。在背诵的基础上,练习表情朗诵。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朗诵录下音来,有条件的录下像来,交给教师。教师选择1——2人的朗诵,在全班播放,请大家评议,以提高同学的朗诵能力和分析能力 ‎ 板书: 盼春 春 绘春 ‎ 赞春 教后记之 ‎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