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2021-05-20 发布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6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4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辛弃疾词两首 ‎ (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1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遥岑远目(眺望)   B.倩何人唤取(请求)‎ C.揾英雄泪(擦拭) D.尽西风,季鹰归未(完尽)‎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B. C. D.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三篇都含有恢复中原的渴望和对南宋政府苟且偷安的不满,________。‎ ‎①就通常所谓的思想意义来说,两者是一致的。 ②《水龙吟》中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是说远望中原群山,只能滋生愁恨。 ③这与陆游的“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含义相近。 ④至于陆游的这两首绝句,其点睛之笔是第二首诗的结尾“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⑤但这首《水龙吟》是研究者公认的辛词最好的作品之一,刘克庄评价为“自有苍生以来所无”。今天的读者仍能从中受到强烈的感动。‎ A.②⑤③④① B.①②⑤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①②⑤③④‎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      ,       ”两句通过典型的动作描写,表明自己要为国为民尽力而又无可奈何的忧愤情怀。‎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认为此时的北伐没有做好准备,只会像刘义隆当年“       ,       ,       ”。‎ 二、阅读鉴赏(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11分)‎ 满江红 暮春 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绿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这首词描写了家住江南的少女,被清明寒食时节风雨不定的天气扰乱情绪,她见风雨之多,狼藉之甚,而悲伤愁苦。‎ 5‎ B.上片“又过了、清明寒食”中的“又”字极言时间之长,与后文“年年”呼应,表现了一种穷愁苦闷、百无聊赖的情绪。‎ C.“园林渐觉清阴密”以精致的笔触描写了春去夏来之际红花落尽、浓荫匝地的情形,字里行间透露着些许喜悦之情。‎ D.下片用拟人手法,心事欲诉无人,又怕莺燕窥知,这是经过一番心理波折后产生的“怕”,含蓄蕴藉,令人寻味无穷。‎ E.“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擅长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又能以似水柔情写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6分)‎ ‎ ‎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11分)‎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 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7.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春天刚刚到来,荠菜花开了,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E.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8.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语言运用(14分)‎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古代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喜欢用典。用典包括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成句、引用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两种形式。为何人们青睐典故呢?因为用一个典故,__①‎ 5‎ ‎__,是符合诗的精炼原则的。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从表面上看是很浅显的,__②__:战国时代赵国老将廉颇面对赵王派来的使者时“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表明他宝刀未老、希望报国的愿望。懂得了这一点,__③__。‎ ‎10.根据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外续写两个句子。(4分)‎ 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缠绵悱恻,情感细腻;豪放词豪迈奔放,洒脱自然,气势恢宏,情感积极。如果说婉约词是南方小镇上的姑娘,那么豪放词就是北方原野上的汉子;          ;          。 ‎ ‎11.“英雄”一词在南宋时期的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这两首词中均提到了他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请你选择其中一位,阐述作者认为他是英雄的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连贯。(4分)‎ 5‎ ‎【参考答案】‎ ‎1.【解析】选D “尽”的意思是“全”“遍”“到处都是”。‎ ‎2.【解析】选B A项,均为“凄清的秋季”之意。B项,多愁善感;有情人。C项,均为“落得”之意。D项,均为“英雄业绩”之意。‎ ‎3.【解析】选C 根据每句中的关键词提示,找到逻辑顺序。如“这与”“但”“至于”等。‎ ‎4.【答案】(1)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5.【解析】选AC A项,“风雨之多,狼藉之甚,而悲伤愁苦”错误,由睹景而思人,再由思也枉然而闲愁满腹;C项,“喜悦”错误。‎ ‎6.【答案】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远去的惋惜,对青春逝去、光阴闲抛的无奈,不能与所思之人相见的失落愁闷以及隐约透露出的对现实的不满。上片中“一番风雨,一番狼藉”,蕴涵着无尽的痛惜之情。下片直接点出“空相忆”“闲愁极”,极言所思不得相见的苦闷。“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羞去上层楼”则委婉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 ‎7.【解析】选CD A项,应是仲春之景,由“荠菜花”“新耕”“蚕生”可知;B项,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气;E项,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8.【答案】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9.【答案】①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 ②但其中就有典故 ③才能领略到诗句的更深沉的意蕴 ‎10.【解析】要注意形式上有“如果……那么……”的假设句式,必须是比喻句,还要注意前后内容的关联。‎ ‎【答案】(示例1)如果说婉约词是蜿蜒的小溪,那么豪放词就是奔腾的大河 如果说婉约词是卧波的画桥,那么豪放词就是入云的高楼 ‎(示例2)如果说婉约词是缠绵的流水,那么豪放词就是巍峨的高山 如果说婉约词是池塘里的荷花,那么豪放词就是山岩上的松柏 ‎11.【解析】理由要扣住英雄的时代背景,要结合辛弃疾的人生愿望。‎ ‎【答案】《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英雄,三国时吴国的君主孙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想要统一中国的人。他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拓宇开疆,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对于像孙权这样的英雄自然崇拜不已。‎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