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72 KB
  • 2021-05-20 发布

【化学】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N14 H1‎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三种不同的核素 ‎ B. 和互为同位素 C. 、互为同素异形体 ‎ D. 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微粒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不是原子,A错误;‎ B.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B正确;‎ C.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因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都为氧气分子,分子结构相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关系,C错误;‎ D. 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Na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Na+没有还原性,只有弱氧化性,D错误;‎ 答案选B。‎ ‎2. 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A. :He B. C. 1s2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只能表示最外层电子数;‎ B项只表示核外的电子分层排布情况;‎ C项具体到亚层的电子数;‎ D项包含了电子层数、亚层数以及轨道内电子的自旋方向;‎ D项描述最详尽,答案选D。‎ ‎3.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3p能级上的电子数是3s能级上的一半,则此元素是(  )‎ A. S B. Al C. Si D. Cl ‎【答案】B ‎【解析】‎ ‎【详解】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3p能级上的电子数是3s能级上的一半,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s23p1,核电荷数为13,此元素是Al,B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4.某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价电子数为5,并且是同族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关于该元素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 B. 该元素为V C. 该元素为ⅡA族元素 D. 该元素位于d区 ‎【答案】C ‎【解析】‎ ‎【详解】某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价电子数为5,说明最外层电子数和价电子数不相等,则价电子应存在d能级电子,并且是同族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则可知应为第4周期元素,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为第4周期ⅤB族元素,为V元素,位于d区;‎ 答案选C。‎ ‎5.某元素的电离能(电子伏特)如下:‎ ‎14.5‎ ‎29.6‎ ‎47.4‎ ‎77.5‎ ‎97.9‎ ‎551.9‎ ‎666.8‎ 此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数是(    )‎ A. IIIA B. IVA C. VIA D. VA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表中原子的第一至第七电离能可以看出,元素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电离能都较小,该元素的第六电离能远远大于第五电离能,说明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失去5个电子时达到稳定结构,主族元素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所以此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数是ⅤA族;‎ 故选C。‎ ‎【点睛】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其电离能随着失电子个数的增多而增大,当原子失去电子变为稳定状态时,如果继续失电子,则其电离能会出现突兀性变化,据此判断该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6.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B.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ⅥA族 C. 元素所在周期中所含非金属元素最多 D.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 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n−1npn+1,s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故n−1=2,解得n=3,故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4,Y为S元素,由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F元素,Z为As元素。‎ ‎【详解】A.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n−1npn+1,s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故n−1=2,解得n=3,故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4,故A错误;‎ B. Y为S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故B正确;‎ C.X为F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只有2两种金属元素,含有6种非金属元素,含非金属元素最多,故C正确;‎ D.Z为As元素,是33号元素,其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故D正确;‎ 答案选A。‎ ‎7.关于第二周期的4种非金属元素B、C、N、O,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B. 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C. 电负性依次增大 D.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故A正确;‎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但由于氮原子的2p能级电子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故N大于O,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电负性依次增大,故C正确;‎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D正确;‎ 故选B。‎ ‎8.二氧化硅晶体是立体的网状结构,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二氧化硅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B. 在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C. 在最小的环上,Si和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 D. 在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硅晶体中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每个硅原子能构成四个共价键,每个氧原子能形成2个共价键,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角,故A错误。‎ B.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故B错误;‎ C.最小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所以最小的环上硅氧原子数之比为1:1,故C错误;‎ 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9.下列分子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的是(  )‎ A. CH4 B. HCl C. CH2==CH2 D. F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共价单键之间为σ键,共价双键和三键之间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 ‎【详解】A.CH4中只存在C—H键,仅含σ键;‎ B.HCl中存在H—Cl键,仅含σ键;‎ C.CH2=CH2中含C—H键和C=C键,C—H键为σ键,C=C键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 D.F2中含F—F键,仅含σ键;‎ 答案选C。‎ ‎10.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 )。‎ A. Ag+、NH3 B. H2O、H+‎ C. Co3+、CO D. Ag+、H+‎ ‎【答案】D ‎【解析】‎ ‎【详解】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必须是一方能提供孤对电子,另一方能提供空轨道,A、B、C三项中,Ag+、H+、Co3+能提供空轨道,NH3、H2O、CO能提供孤对电子,所以能形成配位键,而D项Ag+与H+都只能提供空轨道,而无法提供孤对电子,所以不能形成配位键;‎ 故选D。‎ ‎11.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A. CO2与SO2 B. CH4与NH3‎ C. BeCl2与BF3 D. C2H4与C2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的组成判断形成的δ键数目以及孤电子对数目,以此判断杂化类型。‎ ‎【详解】A. CO2中C形成2个δ键,无孤电子对,为sp杂化,SO2中S形成2个δ键,孤电子对数==1,为sp2杂化,不相同,故A错误;‎ B. CH4中C形成4个δ键,无孤电子对,为sp3杂化,NH3中N形成3个δ键,孤电子对数==1,为sp3杂化,相同,故B正确;‎ C. BeCl2中Be形成2个δ键,无孤电子对,为sp杂化,BF3中B形成3个δ键,无孤电子对,为sp2杂化,不相同,故C错误;‎ D. C2H4中C形成3个δ键,无孤电子对,为sp2杂化,C2H2中形成2个δ键,无孤电子对,为sp杂化,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2.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 ‎①NH3的熔、沸点比PH3的高 ②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③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④尿素的熔、沸点比醋酸的高 ‎⑤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 ⑥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氢键是分子间(内)电负性较大的成键原子通过H原子而形成的静电作用,分子中含有与H原子相结合的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有孤对电子的F、O、N原子可以形成氢键,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熔沸点升高、水中溶解度增大,分子内氢键使物质熔沸点降低。‎ ‎【详解】①因ⅤA族中,N的非金属性最强,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则氨气的熔、沸点比Ⅴ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故①正确;‎ ‎②因小分子的醇、羧酸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则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故②正确;‎ ‎③冰中存在氢键,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③正确;‎ ‎④尿素分子间可以形成的氢键比醋酸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多,尿素的熔、沸点比醋酸的高,故④正确;‎ ‎⑤对羟基苯甲酸易形成分子之间氢键,而邻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内氢键,所以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故⑤正确;‎ ‎⑥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其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与氢键无关,故⑥错误;‎ ‎①②③④⑤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氢键及氢键对物质的性质的影响,明确氢键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关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其空间构型都是正四面体型 B. 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 C. 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近的新轨道 D. 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不一定相同,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其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而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不一定是正四面体,如NH3、H2O,中心原子N、O都是采取sp3杂化,但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别为三角锥和V形,而非正四面体型,选项A错误;‎ B.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C原子的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4个能量相同的sp3杂化轨道,4个相同的sp3杂化轨道再与4个H原子的1s轨道采取“头碰头”的方式形成σ键,选项B错误;‎ C.sp3杂化轨道分别来自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近的新轨道,选项C正确;‎ D.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采用的杂化方式有sp2杂化或sp3杂化,如SO3、BF3的中心原子均采取sp2杂化;NH3、NCl3的中心原子均采取sp3杂化,而不一定都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 D错误。‎ 答案选C。‎ ‎14.2008年秋天,毒奶粉事件震惊全国,这主要是奶粉中含有有毒的三聚氰胺 ‎()。下列关于三聚氰胺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氮原子均采用杂化 ‎ B. 一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共含有15个键 C. 三聚氰胺分子属于极性分子,故极易溶于水 ‎ D. 三聚氰胺分子中同时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C=N中,C原子为sp2杂化,C=N中N原子为sp2杂化,-NH2中N原子为sp3杂化,杂化类型不同,故A错误;‎ B.分子中含6个N-H,6个C-N,3个C=N,双键中有1个σ键,共15个σ键,故B正确;‎ C.分子结构对称,为非极性分子,则微溶于冷水,故C错误;‎ D.不存在同种元素之间的共价键,则分子内只有极性键,故D错误;‎ 故选B。‎ ‎15.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熔点:NaI>NaBr B. 硬度:MgO>CaO C. 晶格能:NaCl<NaBr D. 熔沸点:CO2>Na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I、NaBr都形成离子晶体,由于离子半径I->Br-,所以NaBr的晶格能大,熔点:NaINaBr,C不正确;‎ D.CO2形成分子晶体,NaCl形成离子晶体,所以熔沸点: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