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50 KB
  • 2021-05-20 发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同步测试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试卷第 1页,总 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 的生态系统同步测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某片桃园旁新建了一个养蜂场,那么,这片桃树的产量将会() A.由于蜜蜂大量增加,会吃掉大量的花粉,因而产量会大量减少 B.由于桃花是虫媒花,蜜蜂会帮助桃花传粉,因而产量会增加 C.由于桃花是风媒花,蜜蜂对桃子的产量没有影响 D.桃子虽然是虫媒花,但蜜蜂对桃子的产量不会产生影响 答案:B 解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 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 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同时由于桃花是虫媒花,不 能自己传粉,必须依靠昆虫传粉,如蜜蜂采集花粉、花蜜,获取食物;无意 中蜜蜂帮助桃花传粉,提高了桃花传粉的效率,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有利于果实种子的形成,因而产量会大量增加.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2.在一个由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田 鼠的数量会如何变化() A.缓慢上升 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答案:D 解析:从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可以看出,猫头鹰是田鼠的天敌, 二者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若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田鼠失去天敌,数量会迅速上升,若消灭了全部的 猫头鹰,数量会迅速上升,但随着田鼠数量增多,由于种内斗争加剧,田鼠 数量又会减少,田鼠失去天敌,数量会迅速上升,不可能保持相对稳定,若 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数量会迅速上升,但随着田鼠数量增多,由于种内斗 争加剧,田鼠数量又会减少. 考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会影 响其它生物数量的变化,最后趋于达到生态平衡 3.下列各项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A.草→羊→狼 B.阳光→草→昆虫→蛙 C.兔→狐→细菌 D.草→兔→狼→细菌 答案:A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所以食物 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 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A.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羊、狼它们之间的关系,故该选 项正确 B.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 括非生物部分,故该选项错误. C.食物链的起点是兔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食物链的终点是消费者,与 细菌、真菌等分解者无关,为错误项 D、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与细菌、真菌等分解者无关, 为错误项 考点:此类题只考查了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虽然是基础性的试题,但是 试卷第 2页,总 8页 在平时还是经常会出错的:有些同学在食物链的后面加上分解者,有些同学 会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或者只画一横线表示,还有的同学把整个食物链都写 反了.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破坏是自然因素导致,而绝非人为因素所致 B.生态系统的破坏只是暂时的 C.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动调节能力得以恢复 D.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答案:D 解析:一般来说,当没有外来因素干扰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能使本生态系统内的物种保持一定的平衡,但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 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 遭到破坏,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破坏并非自然 因素导致,也有人为因素,如:环境污染,乱捕滥杀,因此,说法不正确, 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 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破坏并不是暂时的,如:当池塘受到轻微污染时,它能通过自身 的净化作用消除污染,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当池塘受到严重污染时, 超出其自身的调节能力时,池塘中的动植物和数量就会急剧减少,最终导致 生态系统崩溃,清水池变成臭水沟,因此,说法都不正确,任何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就会引起严重后果,如: 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说法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此题为基础知识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 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鱼 B.一片草地中的所有草 C.一个池塘 D.一片草地中的所有生物 答案:C 解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 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 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一个池塘既有生物成分又有非 生物成分,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选:C 考点: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 6.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段时间内羊和狼的数量变化如以下曲线图所示(实 线表示羊的数量变化,虚线表示狼的数量变化),分析该图得出的结论不正 确的是() A.羊和狼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狼和羊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D.保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是大量捕杀狼 试卷第 3页,总 8页 答案:D 解析: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 化,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羊取食草,而羊被狼吃,所以影响羊生活 的生物因素有草和狼,如果大量、持续捕杀狼,短期内羊因天敌减少而数量 会增加,草的数量会减少;所以要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 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有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生态平衡是 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它 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其数量应是呈波浪形的消减状态,不可能维持在一 个稳定的状态,更不可能是一直呈增多状态,因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 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受应是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故选: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7.狼吃羊,羊吃草,从能量流动角度看,狼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A.狼 B.羊 C.草 D.光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是食物键和食物网,物质和能量就是通过食物链和食 物网来进行传递和流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是生 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 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 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 动,逐级递减。通过分析本题题干,其食物链是草→羊→狼中,狼吃羊,狼 获得的能量来自羊;羊吃草,羊获得的能量来自草;草体内的能量,是草进 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狼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 故选项 D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中的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功能是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的特点,需要学生注意的是题干中狼获得 的能量来源于“最终”这一关键词,从而理解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能量 都最终来源于阳光。 8.中美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吸食”石油的细菌,这种细菌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制造有机物;消 费者是指各种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是指生物圈中靠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或是粪便为食的细菌和真菌。本题 中的这种细菌能“吸食”石油,应属于分解者,能够将油污分解掉,从而减 轻对环境的污染,特别在近年的海洋石油污染后进行推广运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9.下图是某水库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在某一时间段内相对数量的关系图。 三种生物之间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试卷第 4页,总 8页 A.若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应包含非生物成 分 B.若水库内第三营养级的生物获得 15 千焦的能量,则最多要消耗含 1500 千焦能量的第一营养级生物 C.因某种原因造成水库中乙生物短期内数量骤减,一段时间内丙生物将发 生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D.如果水库被污染,体内积蓄污染物质最多的是乙 答案:A 解析:A、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若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生物外, 还应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错误,故符合题意;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 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 10%~20%,动物的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就 越少,若水库内第三营养级的生物获得 15 千焦的能量,最多要消耗第一营 养级的生物能量×10%×10%15(千焦),因此最多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 能量是 1500 千焦,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某种原因造成水库中乙生物短期内数量骤减,丙生物因天敌减少,数 量增加,当丙的数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因食物不足,导致数量又减少,因此 一段时间内丙生物将发生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积累,所以乙有害物质含量最多,正确,不符合题 意;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比草原的食物网复杂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引入外来物种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每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的破坏超过一定限 度时,生态系统将会遭到破坏,如引入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系统,生物圈包 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 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 态系统包含的物种最多,是食物网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二、(判断题) 11.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就可以过度地利用它。() 答案:×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平衡能力也是受生物 的影响,一旦超过这种限度,平衡很难恢复,所以我们不可以过度的利用 它.故答案为;× 考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答案:√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 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 了鹰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故 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即√.故答案为:√.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试卷第 5页,总 8页 13.中山公园里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错 解析: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中山 公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只是部分生物,没有环境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 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错误.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14.人类可以生产产品、创造财富,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答案:错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 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如 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 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 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 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 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 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而人属于消费者,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 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就可以过度地利用它。() 答案:错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平衡能力也是受生物 的影响,一旦超过这种限度,平衡很难恢复,所以我们不可以过度的利用它, 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填空题 16.在一定地域内________与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答案:生物;环境 解析: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 态系统即包括此地域内所有的生物,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如一块麦田, 一片草原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17.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是___________,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 分解者,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是___________和能量。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微生物;物质 解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 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 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 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 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这两个过程密切相关、不可分割.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基本过程,它们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 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18.在自然界中,由于物质流、__________流和__________流的存在,使生 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 答案:信息能量 解析:信息流,在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员之间及各个成员的内部都存在着 信息交流,彼此间进行着信息传递.这种信息传递又称为信息流.物质流是 试卷第 6页,总 8页 指物质之间的互相转化、转换、传递的过程.最普遍的就是食物链.能量流 就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伴随着物质(有机物中储存着能量) 的传递也发生了能量的传递.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信息的传 递是双向的,物质的流动是反复循环的,而只有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由于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 网.它们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 整体.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故答案为:信息能量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_____物质进行。 答案:能量流动 解析:食物链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物质和能量就随着食物 链进行传递下去,所以在生态系统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是能量流动,能量 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完成的,它们是密切相关、不 可分割的,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不可循环的.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2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 答案:有一定限度的 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正是由于这种制约,各 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才会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四、综合题 2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和所占的__________总是维持在 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数量比例生态平衡 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 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 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 草→兔,兔多了草就少,草少了兔就被饿死,兔因饿死数量减少,草的数量 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 大于兔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所以生态系统具有一 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故答案为:数量比例生态平 衡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平衡的概念.解答时可以从生态平衡的概念 方面来切入。 22.鱼台大米以粒白、味美、黏度高、营养丰而闻名苏鲁豫皖。下图是鱼台 水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试卷第 7页,总 8页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位于第三营养级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动物名称)。 (2)鱼台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主要采用鸟灭虫、蛙灭虫、虫灭虫的措 施。若不考虑图中其他因素,下列图解能正确表达完全自然状况下肉食性昆 虫与植食性昆虫数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是________________。(注:──表 示植食性昆虫,……表示肉食性昆虫) (3)鱼台稻农探索在一些地块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鸭子,不仅起到了灭草、 灭虫增肥地力的作用,还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鸭粪、秸秆在稻田里被营腐 生生活微生物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被水稻吸收利用。 (4)由于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鱼台大米口感特好。某生不 喜欢吃蔬菜水果,一日三餐的主食是精致白米,副食是鸭蛋、鸭肉,你认为 该同学长期下去有可能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当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你肯定想放松一下身心,命题人 建议你在早晨或傍晚,漫步到田间地头,看稻浪翻滚,听蛙鸣蝉叫,诵名人 诗句,将是多么美妙的诗情画意!可你知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 片”中蛙鸣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 A.雄蛙求偶 B.雌蛙求偶 C.雄蛙报警 D.雌蛙戏水 答案:(1)4 食虫鸟、肉食性昆虫和青蛙 (2)A (3)简单的无机物(或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4)脚气病、坏血病 (5)A 解析: (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食物联系,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图 中共有 4 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植食性昆虫→食虫鸟;水稻→植食性昆 虫→青蛙;水稻→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食虫鸟;水稻→植食性昆虫→ 肉食性昆虫→青蛙.由此可见:位于第三营养级的有食虫鸟、肉食性昆虫和 青蛙 (2)在一般情况下,生以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 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 限度的.肉食性昆虫以植食性昆虫为食,当肉食性昆虫增加时,植食性昆虫 就减少;植食性昆虫减少了,肉食性昆虫的数量增加就会受到抑制,两者相 互依赖、相互制约.可见 A 正确。 (3)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动植物的残体 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 环。 试卷第 8页,总 8页 (4)精致白米中缺乏维生素 B1、缺少它会得脚气病;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 素 C,长期缺少维生素 C 会得坏血病。 (5)雄蛙鸣叫是一种生殖行为,招引异性青蛙,是一种求偶行为。 故答案为:(1)4;食虫鸟、肉食性昆虫和青蛙;(2)A;(3)简单的无 机物;(4)脚气病、坏血病;(5)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