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8 KB
  • 2021-05-20 发布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导学案4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语文 苏武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 ‎ ‎1.结合注释,准确辨识文中的地名、官职名、人名,自主疏通全文,完成文言知识积累。‎ ‎2.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人物形象,简要赏析文章刻画人物的主要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疏通文意,整理文言知识,难点是人物形象的赏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两千多年前,苏武以其崇高的气节,生动地诠释了孟子的这句名言,成为中华民族伦理人格的榜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班固为他写的传记。‎ 二、文学常识识记:‎ ‎1.班固:字孟坚,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著有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等。‎ ‎2.《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至王莽新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历史,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 ‎3.故事背景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二.阅读感知,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 明确: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按时间顺序分。第一部分(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第二部分(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饱尝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第三部分(9~10)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三.基础积累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②与旃毛并咽之( )‎ ‎③空自苦亡人之地/法令亡常/武父子亡功德( )④信义安所见乎( )⑤请毕今日之驩( )⑥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 )( )⑦去草实而食之( )⑧前以降及物故( )‎ ‎(2)一词多义 使:数通使相窥观( )/单于使陵至海上( )‎ 益:单于益骄( )/武益愈( )‎ 相:数通使相窥观( )/副有罪,当相左( )‎ 会:会侯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单于召会武官属( )/会论虞常( )‎ 引:虞常过引张胜( )/引佩刀自刺( )‎ 系:加以老母系保宫( )/足有系帛书( )‎ 当:汉亦留之以相当( )/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安步当车( )‎ 以:少以父任( )/汉亦留之以相当( )/‎ ‎ 以货物与常(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a、天雨雪,武卧啮雪( )b、羝乳乃得归( )‎ c、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d、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 e、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f、因厚赂单于( )‎ ‎②名词作状语 a、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b、夜见汉使( )‎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 ‎④动词作名词 因泣下霑衿( )‎ ‎⑤动词的使动用法 a、欲因此时降武/单于愈益欲降之/宜皆降之( )‎ b、反欲斗两主( )c、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 d、屈节辱命( )‎ ‎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何久自苦如此( )‎ ‎⑦形容词的毅动用法 a、单于壮其节( ) b、诚甘乐之( )‎ ‎(4)古今异义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 ‎③武使匈奴,明年( )④且陛下春秋高( )⑤太夫人已不幸( )‎ ‎⑥皆为陛下所成就( ) ⑦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 ‎⑧卧起操持( ) ⑨单于视左右而惊( )‎ ‎(5)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侯王者,昆邪王姊子也/非汉所望也/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定语后置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③状语后置句 为降虏于蛮夷/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④宾语前置句 何以复加/信义安所见乎/子卿尚复谁为乎 ‎⑤被动句 见犯乃死,重负国/皆为陛下所成就 第二课时 分析鉴赏 一、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二、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总结卫律、李陵、苏武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三、精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巧妙地运用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的。‎ 合作探究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想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课堂小结 作者塑造苏武的形象相当成功。文章经过高度取舍剪裁,集中笔墨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 以及在异国19年的种种遭遇和表现,主题鲜明,形象突出。卫律和李陵劝降两节,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刻画人物,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性格和节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 ‎【注】 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④是吾师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参考译文】郑国人在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