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0 KB
  • 2021-05-19 发布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 12 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某班历史探究活动课上,小玲同学收集到一幅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漫画《来 自家乡的喜讯》。与漫画讨论的内容相关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B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而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 的。从“20 世纪 80 年代初”及漫画中“土地承包到户”等信息可知,与漫画讨论 的内容相关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选 B 项。 2.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 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这一变化缘自( ) A.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C.农村政权管理形式的改变 D.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答案 A 解析 材料内容的前半部分表明的是改革前“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现 象,后半部分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现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 产到户,改变了产品的分配方式,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 A 项正确。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 项错误;C、D 两项与材料内 容无关,排除。 3.(2018·福建厦门调研)促成下表中我国粮食产量及农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原 因是( ) 年份 粮食总产值 净增量 年均粮 食增长 农村居民家庭 纯收入增长率 1978~1984 1025.4 亿公斤 495 亿公斤 14.55% A.人民公社体制继续发挥作用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答案 D 解析 人民公社体制下,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存在很大弊端, 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故 A 项错误;“文革”结束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故 B 项 错误;国企改革与农村无关,故 C 项错误;1978 年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实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和 农民收入均大幅度增加,故 D 项正确。 4.1984 年 3 月 24 日,福建省 55 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中发出“请给我 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 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B.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 答案 D 解析 抓住题干时间“1984 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 年国有企业改革 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故选 D 项。 5.在浙江省温州市,1985 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 13 万,家庭作 坊遍布全区。温州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 活力的城市。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 答案 A 解析 新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84 年,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故 A 项正确。 6.“此后 20 年,中国经济奇迹般地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 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答案 C 解析 题干强调邓小平南方谈话后 20 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史实,1992 年邓 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解决了长期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问题,使 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故选 C 项。 7.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 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会议应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D 解析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故选 D 项。 8.目前我国 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 5%, 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 99%。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B.开放搞活政策的实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 D.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 答案 C 解析 材料现象表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它的出现,最主 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故选 C 项。 [等级提升] 9.(2018·江西上饶高一检测)1978 年 5 月 13 日,针对安徽搞的农业改革,有 人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评说什么“干部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不是嘴上说社 会主义,实际干资本主义,不管什么积极性都去鼓励,都去提倡”。这表明( ) A.包产到户的做法遭到中央批判 B.农村改革在争议中艰难进行 C.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冷战”形势影响国内的经济改革 答案 B 解析 材料“1978 年 5 月 13 日”“针对安徽搞的农业改革,有人在《人民日 报》发表文章批评”表明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到非议,说明农村改革在争议 中艰难进行,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改革受到中央批判,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故 C 项错误。 10.1984 年底,全国 99%以上的农村人民公社完成了政社分离,建立了 9.1 万个乡(镇)政府,同时设立了 92.6 万个村民委员会。发生这一变革的历史背景是 ( ) 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B.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广泛实行 答案 C 解析 材料“1984 年底”“农村人民公社完成了政社分离”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以分析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 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 C 项正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是 2005 年提 出的,故 A 项排除;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B 项排除;1992 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故 D 项排除。 11.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 ) 1979~1984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答案 B 解析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是在 21 世纪初,不符合题干表格时间, 故 A 项错误;表格反映农村收入与消费水平高于城市,结合时间可知,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故 B 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是 1984 年,时间不 符,故 C 项错误;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只是表格一方面内容,故 D 项错误。 12.(2018·河南林州一中调研)1978~1991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 村推广,经历了从不要包产到户到包产到户再到包干到户的过程。1984~1991 年, 国企改革经历了“利改税”再到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责任制的过程。 中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都( )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B.把计划经济变为了市场经济 C.强调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D.政府由统一监管到放手不管 答案 C 解析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并未改变生产 资料所有制性质,仍旧是公有制,故 A 项错误;把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的主张 最早提出是在 1992 年,基本建立是在 21 世纪初,与题干中所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 济的发展,以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提 升了国企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故 C 项正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政府逐步 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以宏观调控为主,并未放手不管,故 D 项错误。 13.1985 年 1 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 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 34 个省属企 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 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 答案 C 解析 材料所述内容是对企业的改革,而此时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 业活力,故 C 项正确。 14.(2017·北京高考)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答案 C 解析 观察“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可知,与 1959 年相比, 1987 年和 1994 年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大幅度增加。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单一的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 有关,这大大促进了市场的活力,故 C 项正确。“三大改造”进行于 1953~1956 年,A 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于 1953~1957 年,B 项错误;2001 年中国加 入世贸组织,D 项错误。 15.下列漫画表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D.改革开放的成效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 20 世纪 60 年代和 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社会 生活的状况,从“光有钱买不了东西”到“握点钱不知买啥东西”的变化反映了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故 D 项正确。A、B、C 三 项均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 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1990 年 7 月 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 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 年的通货膨胀……都是 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 年初春,88 岁高龄的邓小平从 1 月 17 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完 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一,从原 因和结果方面分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确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 的历史根源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却认为这次南行是“客观形势使然”?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国家在发展经济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 (1)从原因分析: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 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通过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以适应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表现。 从结果分析: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 农民的收入,从而保证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 的增加。 (2)历史根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20 世纪 80 年代末国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政 治经济问题;“市场改革取向”遭到激烈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东 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3)应注意的问题:要关注民生,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要依据国情,对 经济政策进行适当调整;调整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充分利 用有利的国际局势,抢抓机遇,全力发展。 解析 第(1)问,原因方面从人民公社体制的消极性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 应生产力的角度回答;结果方面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 高收入的角度回答。第(2)问,根源从体制弊端回答;原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成 就和问题及国际背景回答。第(3)问,从利用国际背景,促进生产力发展,结合国 情、经济规律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