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47 KB
  • 2021-05-12 发布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 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 妾 一般称谓 妻(正配)‎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 ‎2、唐太宗时期编撰《氏族志》,将皇族定为第一等,外戚为第二等,山东崔氏等大士族为第三等。后在新兴庶族地主的努力下,武则天主持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武氏成为第一等,其余各等按照当朝官品高低划定。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科举制的进一步推行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 D.宗法制得到完善 ‎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5、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 ‎6、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  )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7、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某课题小组收集到如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是(  )‎ A.《李鸿章全传》 B.李鸿章的部分奏折和书信 C.《李鸿章生平研究》 D.“文革”中出版的《李鸿章反动言论》‎ ‎ ‎ ‎8、有一同学暑假到上海、宁波、苏州、杭州游玩。这些城市曾在近代史上哪些条约中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  )‎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 ‎③《北京条约》 ④《马关条约》‎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9、美国公使田贝曾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表述说明(  )‎ A.清朝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工具 B.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C.美国从此成为侵略中国的主导国家 D.帝国主义国家完全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国家 ‎ ‎ ‎10、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可知洪仁玕主张 (  ) ‎ ‎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 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11、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 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12、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组图的共同主题的是(  )‎ 虎门销烟 左宗棠收复新疆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A.寻求救国路 ‎ B.反抗外来侵略 C.进行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13、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胜利 ‎ ‎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4、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携手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  )       ‎ ‎ A.一战后,中国民族矛盾再度激化 ‎ B.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 ‎ C.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D.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的政党 ‎15、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16、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  ) ‎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17、“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抗战,这支军队应属于 (  ) ‎ ‎ A.国民革命军 B.八路军 ‎ ‎ C.中国工农红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 ‎ ‎18、‎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 ‎ ①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 ‎ 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 ‎19、文物就是历史文化的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右图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商县第一中学颁发于民国37年的高中毕 业证,我们可以判断 (  )     ‎ ‎ A.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已推行高中教育 ‎ C.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发展史 ‎ D.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珍贵文物 ‎20、“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   )‎ A.挺进大别山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21、下列句子皆选自毛泽东的诗词,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历史事件,如果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阗 A. ①②③④ ‎ B. ③④①②  ‎ C. ③①②④ ‎ D. ①③④②‎ ‎22、在新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反映时代特色的口号。如“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等,这些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红卫兵的出现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23、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这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24、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66年来首次直接会面。 早在1992年10月,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海协会”和“海基会”就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  )‎ A. 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B. 用“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台湾 C. 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5、‎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 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 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26、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 A. 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 B. 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 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 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27、 表为新中国建交情况统计表。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应该是(  ) ‎ 时间 建交国家数 ‎1949-1950‎ ‎17‎ ‎1951-1960‎ ‎19‎ ‎1961-1970‎ ‎19‎ ‎1971-1980‎ ‎69‎ ‎1981-1992‎ ‎27‎ ‎1992-1999‎ ‎10‎ A. 建国初多边外交取得显著成就 B. 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停滞不前 C. 中美关系改善开创外交新局面 D. 八十年代后中国外交形势下滑 ‎28、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主要的影响是 (  ) ‎ ‎ A.公民政治盛行 B.小国寡民 ‎ C.君主制盛行 D.文明基础薄弱 ‎29、梭伦改革时“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这是因为(   )‎ A. 工商业奴隶主获得了政治权力   ‎ B. 下层平民获得部分政治权力 C. 以财产资格代替部落血缘资格    ​‎ D. 因债务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 ‎30、下表是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资料记载,据此可知(  )‎ 罪名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审判结果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有罪票数 无罪 票数 死刑 票数 反对死刑票数 不敬神明和蛊惑青年 ‎6000人 ‎501人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281票 ‎220票 ‎361票 ‎140票 A. 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 B. 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 罪名的虚无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公正性 D. 表决的单一性注定了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满分 4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40分 ‎31、(12分)‎ ‎ 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外交家,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二  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什么“正义要求”?对此,列强的态度如何?这引发了中国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4分) ‎ ‎(2)据材料二概括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言所体现的外交思想。这次会议取得了什么积极成果?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4分) ‎ ‎(3)上述材料体现出两位外交家的共同愿望是什么?影响近现代中国两次外交活动不同结局的因素有哪些?(4分)‎ ‎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      ‎ ‎——毛泽东手迹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材料三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为点燃“星星之火”所创立的理论和摸索的道路分别是什么?(4分)‎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工农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远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分)‎ ‎ ‎ ‎(3)根据材料三,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从民主法制建设的角度,简述我国是如何进行“新长征”的。(6分)‎ ‎ ‎ ‎(4)综上,请分析民主革命时期的“长征历程”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长征之路”体现了哪些共同的精神?(2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不仅是确定工作重点的根据,而且是划分社会实践发展阶段的根据。      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  --十九大报告宣讲团 ‎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某一阶段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共工作重心”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下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 ‎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A B D B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C C D A A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D D C B C A C A ‎31.【答案】(12分)‎ ‎(1)要求:收回中国在山东的主权。‎ 结局:列强拒绝中国正义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日本。‎ 影响:五四运动爆发。 ‎ ‎(2)外交思想: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成果:有利于印度支那地区和平。‎ 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 ‎(3)追求:捍卫国家利益;维护民族独立。因素:国家独立,综合国力、国际地位。(言之有理亦可)‎ ‎32.【答案】(16分)‎ ‎(1)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原因:“左倾”错误军事路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历史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领导,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3)史实:民主建设:重新召开各级人大和政协;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发展;198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的民主政治制度;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础民主,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法制建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精神:乐观主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等精神。‎ ‎33.【答案】(12分)‎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把握材料的主旨,即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着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的变化,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举例说明,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共的策略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回答。如大革命时期、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时期确定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故答案为:  示例一:  论题: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与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  ‎ 阐述: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反帝反封建;中共成立后,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先后发动了香港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领导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示例二:  论题:国内阶级矛盾与工农武装制据。  阐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武装反对国民党的统治;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立人民军队,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制据,武装夺取政权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粉碎国民党的反革命“围剿”;进行长征,实现战略转移。  示例三:  论题:中日民族矛盾与国共合作抗日。  阐述;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与国民党合作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改编军队,向国民党提交国共合作宣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示例四:  论题:阶级矛盾与中共进行解放战争。  阐述: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团结全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争取和平民主,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促使国民党召开政协会议;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进行战略反攻,组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和新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  示例五:  论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阐述:中共八大确立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状之间的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取得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中共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共十九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领导全国人民致力于经济建设,并取得了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