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09 KB
  • 2021-05-11 发布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38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考查角度及解题策略讲义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38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考查角度及解题策略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  高考试题多以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传统思想、文化作品和文化现象等背景材料,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结合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考查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措施。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多设置体现类和措施类题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凸显命题的价值导向作用。‎ ‎(2017·天津卷,8)(2017·江苏卷,19)‎ ‎(2016·全国卷Ⅰ,39)(2016·天津卷,10)‎ ‎(2015·全国卷Ⅱ,39)(2015·北京卷,39)‎ ‎(2015·北京卷,27)(2015·天津卷,14)‎ ‎(2015·广东卷,31)(2015·安徽卷,7)‎ ‎(2015·福建卷,7)(2015·重庆卷,14)‎ ‎(2015·山东卷,42)‎ ‎  2019年高考多会以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或实例为载体,侧重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以当年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分值:4~14分 ‎1.图示 ‎2.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整合 ‎(1)中华文化的知识包括: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民族精神的知识包括:①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核心。②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③怎么办: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角度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征的分析判断 此知识点的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往往设置说明类、体现类试题。背景材料一般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以个性体现共性,如以某种文化产品、某个民族文化、某个区域文化或某种文化形式(如台湾文化、徽文化、书画艺术等)来代表整个中华文化;二是以引文的形式从宏观上总体表述中华文化的特质。‎ 角度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判断应用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通常以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和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为背景,设置体现类选择题。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通常以不同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为背景,设置认识类、体现类、依据类、措施类等题目,可单独考查,也可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应注意,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有层次递进的特点:第一层次——求同存异,即不同文化、不同文化形式能够和睦相处。第二层次——兼收并蓄,即在和睦相处的前提下,不同文化、不同文化形式之间能够交流、借鉴,吸收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在运用这一道理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这种逻辑层次上的递进性特点。‎ 角度三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通常以现代化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或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某种精神为背景,考查材料所体现的道理(中华民族精神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或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往往会设置一些错误说法进行干扰。‎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一是单独考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是什么,二是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多设置依据类、措施类、辨析类非选择题。‎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及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具体表现的某些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永远不会过时的理论依据。在解答涉及这些素材的非选择题时(包括体现类、依据类、辨析类非选择题等),就会用到这一理论依据。‎ 角度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的分析应用 此知识点多以非选择题形式来考查。不论哪种形式,都以民族精神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或重大社会事件中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为背景,从三个角度来考查:一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包括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二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三是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之一。‎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思路提示:中华文化+必要性、重要性+主心骨+优良传统+外来文化+时代精神+铸 造新辉煌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4)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5)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6)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7)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例] (广东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粤港澳经济合作中,广东具有劳动力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及制造业发达等有利条件,而港澳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资金、国际市场等方面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合作从前店后厂式的产业分工,到CEPA(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系列协议的签署和贯彻执行,再到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新区的破茧而出,一步步从渐进协作走向多边融合。近期,三地创新合作机制,推动申报设立“粤港澳自贸区”。‎ 材料三 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答案 ①既要认同本地文化,又要尊重其他地区文化,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②要坚持各区域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促进中华文化的进步;③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干细胞研究、中微子震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到高性能计算机、移动通信、北斗导航、大型客机总装下线……近年来,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我国科技发展的背后,反映了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日趋激烈,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升、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挑战,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具有蓬勃创造活力的民族。由于我国近现代科技起步晚,从整体看,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和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说明我们坚定“创新自信”理由。‎ 解析 本题题干要求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我们坚定“创新自信”的原因,因而可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的独领风骚的角度入手。同时结合材料中“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具有蓬勃创造活力的民族”,从中华民族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新是植根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吸收借鉴世界先进科技成果,为我所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赢得了中央领导人的赞誉和全国观众的喜爱。刘云山曾寄语《感动中国》:“希望中央电视台进一步办好《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进一步办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名牌栏目,让我们的媒体传播始终能够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 十几年来,一百多位“感动中国人物”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答案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始终坚持媒体推介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创造了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有益经验。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感动中国人物”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动中国人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感动中国人物”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和发展。‎ 课时达标 第38讲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儒家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观念,牢固积淀在每个中国人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是海内外华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简述材料中蕴含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答案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激励中华儿女克服艰难险阻,创造幸福生活的不竭力量之源。②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享誉全球。保留和继承中国味道,让中国味道满园飘香,是发展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体现。‎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美食节目《中国味道·寻找传家菜》以“寻找传家菜”为核心主旨,透过美食向观众呈现一个个普通人身上的人情温暖和技艺传承。节目通过展示一道道传家菜的传奇故事、独门技艺,以及一个又一个沉浸于美食世界的传奇人生,让埋没于市井的美味珍馐,隐藏在普通家庭餐桌上的家常菜,在节目中大放异彩。‎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保留和继承中国味道,让中国味道满园飘香。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假设你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者,请就如何传承中国味道提出三点建议。‎ 解析 本题第(1)问实际上考查的是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的必要性。独具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示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中华文化的魅力、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运用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的多样性等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即可。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可以从文化创造的主体、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博采众长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 (1)①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的智慧结晶。②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③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和区域特色,保留和传承中国味道,是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保留和传 承中国味道,使之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有利于增强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示例:①在继承传统的饮食文化技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中国味道更具活力。②培育传统美食的继承人,壮大中国味道的传承队伍。③既要吸收西方饮食文化的营养,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④发挥现代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扩大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力并增强其感染力。‎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式庭院,坐落千年。古时大国工匠,打造出了最适合中国人居住的中式居所。它有月拱门,抬脚跨过天圆地方;它有雕花窗,窗外花正放。它是苏杭的曲径通幽,它是北方的敦厚拙朴。中国的院落,有着独特的东方风韵,处处着笔细腻,每一砖每一瓦,一颦一笑皆是画。或许正是这些拥有灵魂的中国房子,让屋檐下的古人文思泉涌。庭院深深,看堂前花开花谢;斗转星移,望檐上云卷云舒。住在中式庭院里,你可以放下凡尘俗事,自在地享受生活;你可以向亲友倾诉,聆听他们的鼓励和建议,为自己的人生加油;你可以自己和自己对话,倾听来自心灵的声音……中式庭院就是心灵的港湾。‎ 结合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然后结合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如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和中华文化的作用等,逐一分析。‎ 答案 ①中式庭院的打造既存在共同点,又有南北风格差异,这说明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式庭院,坐落千年,具有独特的东方风韵,说明中华文化底蕴深厚,风格独特,独树一帜。③中式庭院就是心灵的港湾,说明中式庭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了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中式庭院可让屋檐下的古人文思泉涌,也可以成为现代人人生的加油站,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人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力量。‎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 英雄在词典中解释为:本领高强、英勇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作为中华民族英雄文化史的一部分,他们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展现不同的英雄特质:忠于诚信、舍生取义、公而忘私、艰苦奋斗…… ‎ 不管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黄继光、董存瑞,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不管时代怎样变迁,英雄精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它构成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正义、力量和无畏的勇气;它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我们以引领和激励。一个没有英雄精神的人,是心灵患有软骨病的人;一个不崇尚英雄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 在目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对英雄也有了不同的认知甚至质疑。有人觉得,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也有人对英雄的事迹和壮举提出质疑甚至抹杀。面对社 会上出现的对英雄质疑甚至抹杀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必须弘扬英雄精神,充分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如何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2)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以“弘扬英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班会现场写两条标语。(要求:每条限20个字以内,朗朗上口,主题鲜明,必须体现英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解析 第(1)问是措施类试题,要求回答应怎样发挥英雄精神的作用。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应发挥民族精神的激励作用;针对材料中“有人觉得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也有人对英雄的事迹和壮举提出质疑甚至抹杀”,要丰富民族精神,使之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涵,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第(2)问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但要符合题干内容限定及字数限定。‎ 答案 (1)①必须充分认识到英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②学习英雄精神的实质,用英雄精神引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践行英雄精神,发挥英雄精神的激励引导作用。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弘扬英雄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英雄精神在引领民族前行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2)示例:①英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英雄。‎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海航道更路经》是海南省文昌市的汉族民俗文化,是当地渔民记录航海知识的手抄本小册子。‎ 史料记载,中国人是南海诸岛的最早居民。从汉代开始,中国开通了与东南亚、南亚、大洋洲、非洲、欧洲许多国家交往的“海上丝绸之路”,海南岛和南海诸岛海域是必经之地。无数的商船乘风破浪,满载中国传统物品驶离,同时运回众多国外奇珍异宝,航海贸易应运而生。‎ 南海由于岛礁散布,被航海者视为险途,南沙群岛中部,向来有“危险地带”之称,有谚语云:“走水行船三分命。”于是,一代代船长口口相传,笔笔记录,将航海技术、路线水流、岛屿暗礁分类整理,谱就渔民智慧结晶——《南海航道更路经》。据专家考证,《南海航道更路经》形成于明代。如今,海南的渔民们仍然在实践中丰富着《南海船道更路经》。‎ 作为历史文献,《南海航道更路经》既是历史的见证,又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南海航道更路经》属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的重要见证;然后结合材料,调用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组织答案。‎ 答案 《南海航道更路经》以其珍贵的史料价值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也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对于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南海航道更路经》这个物质载体,可以看到海南居民开发建设南海的悠久历史以及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南海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气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对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意义。请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加以说明。‎ 答案 ①弘扬中国精神是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②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③弘扬中国精神,有利于促进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④弘扬中国精神,有利于实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承接,确保时代精神始终不移根基,为改革开放提供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⑤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持续凝聚力量、不断开辟道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能传承文明五千载,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没有丢掉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坚定的信仰和战胜各种困难的坚定意志,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同样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民族精神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长效热点。从理论层面看,民族精神是文化的实质和精髓;从实践层面看,国家非常重视弘扬民族精神,例如弘扬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等。常考的命题点有:纪念……活动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举办……活动有什么文化意义?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请你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出建议。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弘扬……精神对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意义。‎ ‎[典例] (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回答方向(问什么,答什么)‎ 知识限定:文化生活 客体限定:抗战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角度限定:说明类 第二步:链教材,列出知识提纲(有多少,列多少)‎ 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其地位、作用、特点和新时期主题;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第三步: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有什么,选什么)‎ 第四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用术语,加材料)‎ ‎[答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速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记忆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惧艰险、铮铮铁骨的坚定信仰,记忆着红军战士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记忆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回望长征,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历史、重温长征精神和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从长征历程中汲取精神营养,读懂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在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唯有将长征精神的价值真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写下民族复兴伟业的崭新篇章,真正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弘扬长征精神对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意义。‎ ‎(2)请就如何发挥长征精神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功能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 (1)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懈精神动力。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②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和重要内容,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从长征中汲取精神营养。③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重温长征精神,就是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④弘扬长征精神,就是对其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价值进行充分肯定,坚定对革命传统文化价值的信念。‎ ‎(2)示例:①策划适合青年学生的主题突出、鲜明的文物展览,有效挖掘长征精神蕴含的历史、文化等价值。②建立博物馆、纪念馆与学校的共建共享机制,扩大长征资源向青年学生开放的力度。③培育以革命文物为支撑的研学旅行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长征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