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8.04 KB
  • 2021-05-11 发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过程与方法 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的修建 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1.教师讲述:(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知道“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3.材料展示: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佯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司马迁《史记》‎ ‎4.结合教材上的《战国形势图》,‎ 思考:上述材料是战国时期哪一次战争?试着讲一讲此次战争的历史故事。结合图片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特点?‎ 提示:长平之战。战国兼并战争特点归纳: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 ‎5.教师总结: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秦国在战争中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逐渐在战争中处于优势。‎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1.图片展示:商鞅 ‎2.教师讲述:战国时期另一重要历史现象是,各国都厉行变法,尤以商鞅变法最为有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3)商鞅变法是在哪一年开始的?支持变法的秦国国君是谁?‎ ‎(4)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 ‎(5)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 ‎(6)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3.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补充讲述:‎ ‎(1)原因:①经济方面: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②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③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3)时间、支持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4)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项目 具体内容 作用 政治 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严明法度 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确立封建土地制度,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富)‎ 军事 奖励军功 军队战斗力加强了(兵强)‎ ‎  (5)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成效最大的原因:除了适应经济、政治发展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还有两大主观因素。一是秦国地处西陲,国家落后,因而改革决心最大,秦孝公鼎力支持商鞅变法。二是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措施得力。‎ ‎4.材料研读: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ì)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目标导学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图片展示:都江堰景区和李冰父子塑像 ‎3.都江堰结构:‎ ‎4.教师讲述: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 三、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学了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各国的变法及兴修水利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适应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需要。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最终秦国取得优势,统一全国。‎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课的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都是本册重要的知识点。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商鞅”的舌战群臣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导入新课.在设计“战国七雄”的内容时采用了战国形势图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讨,通过教师的讲解来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突破难点。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