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2.50 KB
- 2021-05-11 发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主要考点梳理
一、过渡时期
易错小题考考你
题面: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三大改造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国营企业改革
二、十年建设
易错小题考考你
题面:下图反映的是 1958~1965 年全中国的粮食产量,引起 1960 年后粮食产量回升的主要原
因是( )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④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三、改革开放
易错小题考考你
题面:下图是 1980 年 12 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
第 1 页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 .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金题精讲
题一
题面: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 A 到 B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C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题二
题面:在 1962 年 3 月 7 日,陈云在中央财经小组第一会议上说:“要准备对重工业、基本建
设的指标‘伤筋动骨’‘痛痛快快地下来’。”周恩来高兴地插话说:可以写一幅对联,上联是
“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当时他们所讨论的话题主要是
针对如何( )
A .顺利完成三大改造
B .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C .落实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 .纠正大炼钢铁运动的破坏作用
第 2 页
题三
题面: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 )
A .经济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B .初期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
C .初期和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
D .初期有问题,后期逐步得到纠正
题四
题面: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
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
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题五
题面: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 80%,农村不稳定,
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
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
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为此党和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 .实施土改
B .建立农业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题六
题面: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第 3 页
课后拓展练习
注:此部分为老师根据本讲课程内容为大家精选的课下拓展题目,故不在课堂中讲解,请同
学们课下自己练习并对照详解进行自测。
题一
题面:“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
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是( )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时期
D.土地改革
题二
题面:根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题三
题面:1992 年被人们称为中国 30 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
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第 4 页
题四
题面: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 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
1998 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
映出( )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题五
题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
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定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
请回答:
(1)歌词“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上述歌词反映了作者一种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图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E、F 分别为福建省内的城市和地
区)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开放”有什
么本质区别?
第 5 页
题六
题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
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50 年代初期的中国
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
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
1953 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在
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
家做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
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
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材料中的“经济建设实践”主
要是指什么?
请回答:
(2)材料二中“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的含义是什么?有何意义?此后中共八大对我国
工业化建设明确了怎样的任务?
第 6 页
讲义参考答案
易错小题考考你
一、过渡时期
答案:A
二、十年建设
答案:D
三、改革开放
答案:C
金题精讲
题一
答案:A
题二
答案:D
题三
答案:C
题四
答案:D
题五
答案:D
第 7 页
题六
答案:B
课后拓展练习
题一
答案:C
详解:从题干中“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
六尺锅子煮半个。”可以看出,这首歌创作的背景应该是大跃进时期。
题二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图表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从图表材料可以判断 1984 年起中
国进出口总额呈大幅度增长,其原因与这一年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有关。A、C、D 三项分
别是 1980 年、1992 年、2001 年,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 B。
题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92 年为中国 30 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和所学史实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题四
答案:C
解析:从“计划——发展计划——发展和改革”这样的演变,到现在更名为“国家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在推进经济体制
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
体制。
题五
答案:
(1) “画了一个圈”是指在广东、福建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个圈的扩大是指后来形成了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格局。这首歌歌颂了邓小平的丰功
伟绩,讴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反映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衷心拥护。
(2)A:深圳 B:汕头 C:珠海
D:厦门 E:福州 F:闽南三角区
G:海南 H:上海浦东
(3)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 8 页
本质区别: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而过去的“开放”是被迫的,无独
立自主可言。
详解: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第一问,“圈”结合时间,可知是经济特区,
“圈”的扩大则是指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是对邓小平和改革开放
的讴歌;第二问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问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特
点,结合教材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今天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
对外开放进行比较,不同主要在于是否独立自主。
题六
答案:
(1)原因:苏联工业化模式有许多成功之处;国防安全保障的需要;建国初期重工业成为制
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实践:实施“一五”计划。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
(2)含义: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轻工业和农业。
意义: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发展的曲折历程。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苏联模式
的特点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形势回答,第二小问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教材相关知识
回答;第(2)问,从材料信息中总结毛泽东关于我国工业化的特点,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根
据本国实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2021-05-11 10:17:315页
- 搜索复习参考备战高考历史常识知识2021-05-11 10:16:463页
- 甘肃省白银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2021-05-11 10:16:2819页
-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2021-05-11 10:16:0311页
-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第四中学202021-05-11 10:15:2517页
- 广西省桂林市龙胜中学2019-2020学2021-05-11 10:14:256页
-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2021-05-11 10:14:157页
- 云南省澄江一中2018-2019学年学业2021-05-11 10:10:1720页
-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的2021-05-11 10:09:4112页
-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案—时中国近现2021-05-11 10:05:4313页